怎么分清酒精酒,你真的分得清楚酒精酒吗?



  现如今,白酒市场有很多消费者对于白酒标签存在质疑,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法律诉讼的现象,如果将这种情况继续任其发展,白酒行业肯定是会面临更为沉重的诚信危机,而之前的遗留问题确实需要解决,否则对酒业也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白酒标签现状


  那么,明确清楚的标识出白酒标签真的有那么难吗?说到这里我们先普及一下关于白酒标签的相关知识。


  根据国家标准GBT17204-2008《饮料酒分类》条文4.2.1.2,白酒按生产工艺分为固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三类。


  值得注意的,从定义上理解,液态法白酒包括以含淀粉物质如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经液态发酵、蒸馏、勾调而成的白酒,用食用酒精经香醅(以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经增香工艺生产的糟醅)串香、勾调而成的白酒,以及直接用食用酒精勾调而成的白酒三种类型。


  白酒产品标识乱象


  消费者们也不难发现,哪怕是名酒企业所生产的低价位产品,在标签标识的配料部分,标注有比如:水、高粱、小麦、玉米、食用酒精、食用香料等。


  甚至有些还标注有:"产品标准号:GB/T20821或者GB/T20822"以此来告知消费者自己是液态法或者固液态法白酒。


  只有极少数名酒企业还加上了"固液法白酒"字样。


  而也有非全国性名酒企业的产品,在标签上并未标注"食用酒精以及食用香料"等,而是写着粮食名字。


  由此可见,即使行业一再强调标识的重要性问题,然而,标识依然没有统一,较乱现象依然存在。只是名酒企业希望通过诸如"固液法白酒"的字样,给予消费者明白消费的理由。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GB/T20821也好,GB/T20822也好,甚至是标注的"固液态白酒"也罢,谁又懂背后的意思呢?


  酒精酒的高额市场利润


  传统的酿酒是液态发酵,加上蒸馏,就有了较高的酒精浓度,酒的度数高了。


  然后不断萃取更高浓度的酒精,于是有了酒精,这就是酒精生产的基本原理。酒精酒的前期几十年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只用"三精一水"勾兑,没有白酒的发酵芳香物质,也没有白酒顺畅的口感。


  但是,红薯干酒就有,尽管不是谷物。酒精酒从中受到启发,用酒精兑入红薯干酒,既有了发酵酒的风味,又有了酒精的浓度,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才得以保证市场供应几十年,直到酒精酒全面上市。


  成功将粮食酒的风味保持


  早期酒精酒的致命短板,都能在固液法白酒里找回。


  1990年后的新工艺白酒,采取两条线同时发展的战略。一条是低端白酒,全部的三精一水勾兑酒。


  那么,低额的生产成本自然也就让厂家认可了,固液态自然也就开始风靡。


  9000年延续下来的美酒酿造法,敌不过问世50年的新工艺


  新中国成立,白酒迎来了有史以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先是粮食酒,南茅台,北二锅头,由中央亲自抓。紧接着新工艺白酒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计划,目的非常明确,主要三个内容:解决白酒需求的增长与粮食短缺的矛盾。


  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益上涨的白酒需求对粮食的消耗非常大。


  那么这时候出现的"液态法"由干薯片酿造白酒,转变为非粮作物薯类、甜菜类、甘蔗渣等制作酒精,再加水和香精兑成白酒。


  不管是从生产厂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酒精酒必然会成为一种选择的趋势。


  固液法很有可能改写白酒标准


  了解白酒的酒友可能多多少少都了解一点关于白酒的生产知识,那么首先,固液法明确规定了"不得有任何谷物发酵后酒体的任何物质加入",就是说,粮食酒的勾兑是不允许在后期加入酒精、香精、水等物质的,否则就是违法。


  那么话说回来,在当下的生产环境来看这种事情是讲不通的,就算是同一批次的酒,由于生产时间、温度、环境的差异都会造成口感的不同,所以说就算是一个批次的酒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存在,但是如果我们去买同一个品牌的同种香型白酒却是几乎不会喝出什么差别来,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心里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如果是用这样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白酒就真的不能算是粮食酒了,而是通过加入谷物发酵后酒体的外来物质得到的成品,也就是"固液法"白酒。


  存在即为合理


  说了这么多,其实看来有些使用"固液法"的白酒也只是为了保存自己的本身风味不受太多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且也能节约一定的粮食,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市场经过时间的洗礼,它依然存在于市场。


  那么,自然就是有存在的道理,这既是一种工艺改革也是一种市场选择。


  猫九


  技术支持:北京东方黄埔白酒技术研究院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