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为酒之骨,酿酒的秘密尽在其中。
3月,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岷江河畔的孜岩山上,502车间的制曲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包包曲”。
这种五粮液独创的“包包曲”,皮薄心厚、菌系丰富、浓香纯正,糖化力高、发酵力强。以它为糖化发酵剂,发酵的不同温度,形成了不同的菌系、酶系,有利于酯化、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累积,保证了五粮液“酒味全面”的独有品质。
一颗颗饱满的小麦经过磨粉机粉碎,变成了“栀子花瓣状”,再经过加水拌和、压制成型,一块块长方体状、曲胚表面如山丘般隆起的“包包曲”就诞生了。接着,工人们再把它们送进发酵房,开始一个月的培菌管理。
502车间管理人员李超说,从2月10日起,车间开始有序组织复工复产,截至今天,全体制曲工人都回到了工作岗位,已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
目前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佳季节。为了弥补受疫情影响而耽搁的制曲产量,制曲工们在必须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前提下,既要保安全、又要保质量,抓住制曲的“黄金季节”加班加点满负荷进行制曲生产。
“每天对到岗员工进行严格体温检测;班前安全会反复宣贯,让防疫知识入心入脑;生产过程中,员工必须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保证足够安全距离;分批次、‘高考式’用餐;严格执行消杀工作;以网络会议代替传统集会……”李超说,车间“苛刻”的疫情防控措施,就是为了保障复工复产正常运行。
神秘的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酿酒微生物,它们是不说话的精灵,也是我们常说的“看不见的酿酒工人”。要酿造出一杯好酒,核心就是如何培育、管理好这些微生物。
为了把空气中有益酿酒的微生物“捕捉”到曲块上,并给这群“看不见的酿酒工人”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五粮液502车间的制曲工们,把“包包曲”整齐地安放在发酵房,盖好草帘,控制好湿度、温度,用心观察、细心呵护、耐心培育,好像呵护孩子一样每天精心地照料着。
“虽然我们不能像医生那样到一线抗疫,但却可以做好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多作贡献。”车间生产技术人员李朝君告诉记者,“制曲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是酿造五粮液的关键环节。我们要用心做好每一块‘包包曲’,努力保障公司生产用曲的供应”。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积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