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二锅头如何,老军长的爱情故事

斩敌军将领人头军功最大,其次就是夺敌方战旗军功位次。李广为什么难封?就是因为军功不够。与其说如何选购纯粮食酒,我认为我们应该是要学会如何分辨一瓶酒是否是纯粮食酒才是真的。而且为了防治军官抢功所以禁止军功割让首级。从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军功制度大同小异,而且计算方法越发复杂。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

从先秦时期开始开始,这个时候军功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按照斩首数额多少计算,所以我们京城可以从电视剧里面看到打了胜仗之后,一般都会说斩首几何。秦汉时期,汉承秦制,普通士卒都是靠斩首数,一首升一爵位,但是再升任到三级爵位的时候,商鞅规定,三级爵位出任屯长(50人),从这往后再想升官就必须要算集体的军功。

而且为了防治军官抢功所以禁止军功割让首级。到了千人将(1000人)以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军队里面的中级军官了,他们如果还想再进一步就不与要有实打实的的功绩了,再野战中斩首,或者再攻城战中斩首。但是这有一个例外,那就还是“陷阵先登之士”,这种人说白了就是敢死队这样的存在,他们往往是出现在战争中的第一线,所以他们的阵亡率相当之高。

虽然风险很大,但是收获也很大,一般只要再一场攻城战中活下来的士卒就都能升官。而且这类陷阵之士战死以后,他们的子嗣可以接替他们的爵位,这也是为什么秦国有虎狼之师的称号。斩敌军将领人头军功最大,其次就是夺敌方战旗军功位次。从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军功制度大同小异,而且计算方法越发复杂。在秦朝时期,一直刷人头是到不了将军这个职位的,可是在宋朝就没有这样的限制,宋朝最著名的继位将军,如:狄青、岳飞等都是靠一路斩首人头称为的将军。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呢?

我国古代的军功制度,在各个朝代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区别,不便一概而论。不过首个最系统、最完善的军功制起源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并成为后世相关制度的基础,这里就聊聊商鞅变法对军功制度的规定。秦国军功的证明“材料”,就是敌人的脑袋,也就是“首级”。作战时,秦军士兵在杀掉敌人后,会及时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身上,然后接着杀敌。

脑补一下,这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古人头发长,比较容易绑……)由于首级最有辨识度,能避免杀良冒功的现象,后世普遍沿用了这一方法。但若是军纪不好的队伍,也会出现由于忙着抢脑袋而贻误战机、甚至反胜为败的情况,比如公元589年隋军灭陈之战时,彪悍但人心混乱的南陈军队就因此出了大漏子:陈兵得人头,皆走献陈主求赏,弼知其骄惰,更引兵趣孔范;范兵暂交即走,陈诸军顾之,骑卒乱溃,不可复止,死者五千人。

回到秦国这边来。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军功爵分为20级,最低的一级叫“公士”,包括校、徒、操;从二级到四级叫做“卒”,每个爵位都有对应的称谓比如二级叫做“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等;编制方面,五个卒编为一伍,打仗时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被罚,但是如果能取得一颗敌人首级,就能免除处罚;每五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将。

这两级领导在作战时如果一颗首级都没得到,他们自己就会被杀;但是如果团队能获得首级33颗及以上,屯长和将将各升一级爵位;统领500人的将领,配有短兵50人;统领1000人的则有100短兵,以此类推。打仗时,要是将领战死,他手下活着的短兵都要受刑罚,但若是能获得一颗敌人的首级,就能免罚;攻城战时,参战队伍获得敌人的首级要达到 8000颗才被视为满足条件;野战时则只需要要达到2000颗。

符合这些条件后,部队中所有人都会被升一级爵位;能够在战斗中获得对方甲士首级一颗的,就能升一级,还能增加田地一顷、宅地九亩;作战结束后,把所有人获得的首级公示三天,以避免杀百姓或战友领功的现象。三天后,如有没有疑问,就按照规定封赏;封赏的期限也设为三天,这期间没落实的,责任人要被撤职。那么会不会有这种情况:一个军人在战斗中获得了敌人的首级,但其后他自己也战死,那他的军功岂不打了水漂?别担心,遇到这样情况,对应的战功会被记到他家人的名下。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上述军功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基本上避免了人为干扰的因素。这就不难理解,为啥在秦军出征前,他们的家人会欢天喜地送他出行;在战场上,秦军悍不畏死,死战不退,成为让各国恐惧的虎狼之师。原则上讲,把杀敌战绩与个人荣华富贵捆绑起来,确实是最刺激军人的军功制度,但这一制度的落实,需要严格的先决条件:清明的管理和系统的监督,更需要军队的统帅自己以身作则。

朱元璋麾下十大名将,如果以军功算如何排序?

明朝(1368 -1644年),传十二世十六帝276年,后世评价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换句话说,没有那些猛将的拼杀和守护,就不会有朱元璋的大明江山。能摧古拉朽摧毁蒙元铁骑,穷追猛打驱逐蒙元于漠北的,正是朱元璋麾下那些战无不胜的猛将创造的奇迹。第一员猛将 徐 达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徳, 毫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统帅,民族英雄。

元末,他参加农民起义,相继大败陈友谅、张士诚割据势力,1368年攻入大都(北京),推翻了元朝残暴统治。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征虏大将军。他戎马一生,善于治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第二猛将 常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归顺朱元璋,自请前锋,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史书评说:“遇春虽不习史书,用兵辄与古合”。第三猛将 李文忠李文忠(1339—1384),是朱元璋的外甥,有勇有谋,文武全才,很得朱元璋的真传。1365年新城之战以少胜多,1369年大同破元将脱列伯,1370年袭破应昌。

这几战谋略兼备,以少胜多,赢得漂亮。第四猛将 傅友德傅友德沉默寡言,每战必先士卒,勇猛智略似遇春,并兼徐、常优长。平四川首立头功,洪武十四年率兵30万横扫云南,达到军事巅峰。其“英风壮采,猛夺雄貔,出奇制胜,料敌如神,铁骑长驱,横金千里”,终于成长为一代战功赫赫的名将。第五猛将 廖永忠廖永忠(1323—1375),擅长水战,得意之笔鄱阳湖水战、破陈友谅都城江州、武昌,平四川。

现在市面上如何才能买到粮食酿的酒?如何分辨?

与其说如何选购纯粮食酒,我认为我们应该还是要学会如何分辨一瓶酒是否是纯粮食酒才是真的。在与酒友们的交流过程中,酒友们反应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酒是否是纯粮食酒,还有就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个酒是否是纯粮食,开瓶了我们又该如何才能知道这个酒是否是纯粮食酒。对于这些问题,今天作为长期奋战在酱香型白酒酿造一线的国家一级品酒师和酿酒师茅酒手艺人maojiuyr就把我个人在生产工作和实际勾调白酒工作中的一些如何鉴别一个酒是否是纯粮食酒的方式和方法与大家分享,可能有的地方说得不一定对,还请大家见谅和补充。

首先对于一瓶没有开瓶状态下的酒,我们可以看配料,如果说配料一栏里面有食用酒精,或者说有原酒二字,那这个酒就一定不是百分之百的纯粮食酒。但是这样的很明显表明自己不是纯粮食酒的酒目前我发现的就是X锅头和曾经闹过风波的泸州老窖X曲酒。虽然目前国家已经有很明确的关于食用酒精添加到白酒里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事实就是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或多或少添加了食用酒精的酒缺没有在显著位置标明含有食用酒精,所以这个方法只能说针对那些还算遵守法律法规的企业,最少他给了一个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就是酿造工艺,有的白酒在配料栏里面没有标明他是添加了食用酒精的,他用一种很隐晦的方式来标明,他的配料栏或者说另外有几个字(液态法白酒)。这个液态法白酒其实他就是暗示自己添加了食用酒精,因为直接的标明含有食用酒精可能有的消费者不一定接受,同时对于液态法白酒这个名词有的酒友也不一定知道。所以我告诉各位酒友,液态法白酒就是添加了食用酒精,因为目前大企业的流通拳头产品都是纯粮食固态工艺的。

前面是没有开瓶的情况下可以很直接的判断方法,但是现在的很多精明的人玩的就是以次充好的勾当,茅酒手艺人认为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找到一套科学的方法去判断一个酒是否是纯粮食。一观只要是纯粮食酒,我们在轻微摇晃的时候细心的观察会发现液体呈油状的感觉,而且气泡从瓶底飘上来的时候会感觉有一种阻力的现象,相反一些纯食用酒精酒兑水的酒摇晃的时候基本上就和水差不多。

二闻对于怎么鉴别一个酒是否是纯粮食酒,我曾经给酒友们说过我们应该从纯粮食这三个字去分析,也就是说分析纯粮食应该有的特质,在酿酒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我豁然开朗,那就是纯粮食酒的蒸馏和我们日常的蒸饭、蒸馒头其实都是异曲同工,纯粮食酒都有馒头和米饭的气味,而且这个气味是馒头米饭刚蒸熟的时候的气味,这个气味在陈年的老酒上体现的非常的明显。

同时只要是纯粮食酿造的酒,酒的气味都是很“成熟稳重的”而不是那种漂泊在外的“浮香”。这种气味闻起来非常的内敛而且比较舒适和优雅,同时新的纯粮食酒还会或多或少存在伴随一些杂味。三品酒尤其是好酒是拿来喝的,把酒喝了是对酒一种最大的尊重,所以我们还可以以“品酒”的方式来判断一个酒是否是纯粮食酒。优质的纯粮食酒由于属于漫长的天然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酒精与水分子都会有一种超乎于寻常的亲密,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亲密程度去分析。

倒上一杯酒,喝一小口让其充满口腔和平铺于舍面,让口腔和舌面去感受酒,只要是添加了食用酒精的酒在舌头的位置我们都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酒水分离或者说水味,也就是说突然感觉没有酒味啦!而且哈气的时候会出现很刺鼻的酒精味。四喝优质的好酒喝起来滋味丰富,不是很单一的酒味,同时好酒即使稍微的过量身体也不会有过激反应。

五醒优质的纯粮食酒,尤其是陈年的纯粮食酒,我们可以像醒红酒一样醒,醒过的纯粮食酒口感更柔和,滋味更丰富。同时纯粮食酒特有的饭香味特别浓郁,尤其是喝下去打嗝的时候。而食用酒精或者说添加了食用酒精的酒越醒越难喝,而且醒几分钟以后马上就是一股香精香料的味,或者说水臭味。总的来说,目前添加食用酒精的办法已经从最开始的“三精一水”法,即直接食用酒精兑水加香精香料发展到今天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都在用的“串蒸”法。

串蒸的最大好处就是串蒸的酒口感更顺、更柔,在带点不自然的纯粮食味之余酒水分离现象也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只要是你用上面的方法也可以找出这个酒的马脚。茅酒手艺人一个土生土长的茅台镇人一个普通的酱香白酒酿酒工人一个对酿酒工艺痴迷的年轻人以酒会友为懂酒的人寻找美酒为美酒寻觅知音茅酒手艺人maojiuyr(版权所有)。

除了秦朝,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军功爵位制?效果如何?

汉承秦制所以说,以军功进行爵位分封最贴近秦朝的非汉朝莫属。《史记》是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编纂,列传里面清楚记录每个将领斩杀了多少,缴获了多少,攻占了几个城池。以此类推,排名分前后,在功劳簿记录。比如曹参以军功排第一,虽然被刘邦的“功人功狗论”往下压了一级(刘邦力挺萧何为开国第一功臣,曹参第二),但是萧何封地八千多户,曹参封地超过了一万,妥妥滴“万户侯”。

再比如,还有一个著名的隐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因为生不逢时。李广为什么难封?就是因为军功不够。论资历,无出其右。论功劳,呵呵……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出名,奈何汉文帝主张“以和为贵”没有给李广立军功的机会。汉景帝时期平七国之乱,李广本来以军功封个关内侯稳稳的,但是私下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有罪,功过相抵。

商鞅规定秦国士兵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秦国爵位含金量如何?

斩获一颗首级就晋升一级爵位,那砍20个脑袋岂不是直接满级了?别净想美事,商鞅的“套路”,远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商鞅前后共进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其上任之后,展开了第一次变法。第二次是在公元前349年,在第一次变法已经取得明显的初步成效后,再次展开了内容更为详尽的变法行动。

而关于军爵晋升制度,则是第一次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爵位都是世袭的,也就是说,父亲是什么爵位,将来儿子还是什么爵位,这就造成许多世家子弟,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靠着血统获得常人得不到的高官厚禄。而那些平民就比较悲催了,即便是再奋勇杀敌,表现再优异,到死也只能是平民,根本没有任何逾越的可能。

而商鞅通过变法,破除了西周以来,凭血缘继承爵位的体制,他想打造的,就是一个功绩制社会,一切都靠功绩来说话,不管你的出身是什么,只要奋勇杀敌,就都有成为贵族的可能。而其中,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就是整个军爵制度中,最大的亮点。“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想要往上一步,那就去看战场上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商鞅的这种军爵制度,缔造了一个新社会。在商鞅的规定中,爵位一共分为20等,从最低的“公士”开始,逐一上升,那么,获得这些爵位,有什么好处呢?首先,相应的爵位,都有相应的土地赏赐以最低的“公士”为例,其能获得的,是田一顷(等同于1714平方米),另外再加宅基地一处,这一处宅基地可不小,足足有九亩之多。

再往上一级,就是“上造”,田地就变成了1.5顷,而宅基地,同样也变成了1.5。以此类推,越往上,获得的田地和宅基地的面积就越大,要知道,赏赐土地,可要比赏赐别的东西实在得多,尤其是在古代,不是谁不谁都能拥有土地的,很多平民终其一生,都只是给别人种地。要不那句“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怎么来的,许多人一辈子的目标就是,能够有一块安身立命之所。

而现在,不需要你拿天价的钱去买,也不需要你花一辈子的时间,只需要上战场杀敌,砍掉敌人的脑袋,就能够完成祖上几辈子都可能完不成的梦想。最重要的是,没有身份门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你说,如此条件,怎么能不让那些身无长物的平民们,犹如打鸡血地去报名参军?怎么能不让他们在战场上嗷嗷直叫,看见敌人犹如饿虎扑食的杀敌?其次,拥有爵位的人,可以申请一名“庶子”这个“庶子”不是儿子,而是类似于仆人一样的身份,说白了,就是朝廷允许获得爵位的人,拥有一名仆人,并且,还是不用发工资那种。

这个“庶子”都需要干什么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没有战事的时候,那么这名“庶子”需要每个月有六天的时间,来伺候自己的主人,做一些端茶倒水,捏腿捶背的服侍工作,但如果有战事的时候,那么这名“庶子”,就需要跟着主人行军打仗,不仅要鞍前马后,还要护卫主人周全。也就是说,这名“庶子”,不管是尊严地位,还是人身安全,都是没有保障的,一切都要以主人为重心。

“庶子”的拥有数量,与爵位高低直接挂钩,低等的“公士”可以拥有一个,同样也是以此类推,越往上越多。可别小看这名“庶子”的作用,关键时刻,他就相当于主人的第二条命。另外,有爵位的人,还能获得不同的食邑以及其他福利根据部分史料记载,秦国的20级爵位,配置的有不同户数的食邑,这就相当于,有几十到上百,甚至上千户平民,用他们所缴纳的税,来供养这个相应爵位的人。

比如,第九级的“五大夫”这个爵位,其所能拥有的食邑,就达300户,换而言之,就是300户平民,供养他一人。而到了能拥有600户食邑的时候,就可以组建属于个人的团队了,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门客。这个待遇,比赏赐土地更具诱惑,试想一下,到了某个级别的爵位,除了拥有大量的土地之外,出门还有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帮助你打理产业,出谋划策,这该是多么风光的一件事。

不仅如此,升级到不同的爵位,朝廷连身后事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秦国规定,从“公士”爵位开始,每一级可以在死后,坟墓前栽种一棵树,往后级别越高,就能种的树越多。这个福利,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耀,并且,当时秦国规定,墓葬必须按照要求来,不得僭越,这样一来,谁的爵位高,死后坟墓上的排场就越大。

因此,死后能种一排树,那绝对是倍儿有面子的事。上述只是秦国军爵奖励制度中的一部分,还有不少其他的各种福利,总之,只要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有极大地可能晋升爵位,今日之小兵,明日之将军,这在当年的秦国并非不能实现,因此,在这么多实实在在的赏赐之下,秦国的士兵才会在战场异常英勇,之所以大秦军称之为“虎狼之师”,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如此。

同样,问题就来了,既然爵位赏赐如此之丰厚,那么参与其中的人自然不少,按照斩获一颗首级的规定,是不是斩获20颗,就能直接满级呢?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只说是想瞎了心,一旦如此,秦国的爵位别说有含金量了,直接都是注水了。商鞅在设计军爵晋升制度的时候,已经同时设置了要求和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爵位泛滥,以及部分投机取巧的人通过滥杀,来冒领军功。

要求一,斩获的首级有具体要求在《商君书》中,提到商鞅的军爵记功标准,是要求斩“甲首”,何为甲首?简单点来说,就是小头目、小军官。“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商君书》也就是说,不是说上战场后,随便拉一个人将脑袋砍下来就算军功的,至少得是对方的一个低级军官才行。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完成此项任务的难度,毕竟能在当时混上低级军官的,大多都是一些有真本事的人,最起码也是那种孔武有力的,要在乱军中,成功击杀这么一个人,还要把脑袋切下来,还真是有些难度。

这样设置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防止有些人滥杀,如果没有身份限制,那么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可能就会杀一些平民来充数,如果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想蒙混过关?大秦的军法可不是吃素的,很少有人能在这上面作假。所以,拿不到“甲首”,就没有办法晋升,想晋升,那就只能玩命儿,寻找机会干掉对方的低级军官,别无其他选择。

要求二,一甲首升一级不错,但只针对首功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从普通士兵升级到最低等的“公士”爵位,只需要斩获一颗“甲首”即可。但若是从“公士”再往上升,那就可不是斩获一颗“甲首”这么简单了。这就像我们在玩那种打怪升级的游戏,从新手村出来的时候,可能只需要杀掉两三只怪物就能升一级,但越往后,所需要的经验值就越多,这就逼迫你不得不寻找那些经验值高的怪物击杀。

但同样的,经验值高的怪物所蕴含的风险也就越大,随时随地都可能让你GAME OVER,而在战场上,游戏结束就意味着失去性命,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所以说,秦国的士兵,崇尚“首功”,因为这个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再往上的爵位,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还需要运气,一个不慎,就会战死沙场。因此,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想晋升?加倍努力吧。

要求三,强调团队作战,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按照秦国的军制,会将数量不等的士兵编成各种作战单位,并且,大小作战单位,都有一个长官,如每五人就设置屯长一名,每百人则设置将一名。这样的编制,便于进行管理,号令也能做到快速的上传下达,同时,也能有效地考核军功。假如进行一场战斗,身为长官的屯长或者将,没有斩获敌人首级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因此被斩首,并且,该作战单位之下的士兵,也不能进行爵位晋升。

除非这个作战单位,从上至下,尤其是军官,都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斩首任务,那么才能让所有兵士跟着晋级。这就相当于,你自己完成还不行,还需要帮助别人完成,这样大家伙才能都加爵一级。团队作战,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这个理念即使放在现在,也是相当有用的,因此,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觑。通过以上种种条件,就会知道,在秦国想晋级升爵,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有真材实料,还需要付出极大地勇气,以及一定的运气,才会达到目标。

因此,秦国的爵位含金量,才会这么高,赏赐才会这么丰厚,实在是获取它太不容易了。但即便是如此不易,还是有不计其数的秦国勇士们,亲赴后继地冲上战场,拼了命地奋勇杀敌,因为这已经是当时最容易让一个平民一步登天的途径了,不管是土地,还是荣耀,或者是其他福利,如果没有军爵晋升制度,这些东西,是普通百姓做梦都不敢想的。

秦国商鞅规定士兵砍敌方一个人头就升一爵,战场那么乱,人们都记不清看不清对方的脸,要怎么记功呢?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军队采取二十级军级功爵位制,分别为:一级公一人,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士兵们在战场上敢于拼杀,不惧生死,成为令诸侯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

他们在战场上连命都可以不要,但敌人的人头一定要要的。因为,一颗敌方的人头可以改变一家的命运。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手就可立即释放,奴隶的妻子也可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可想而知,诱惑力多大!因此,秦人在战场上命可以不要,喜欢赤臂上阵,但敌人首级必须要,那可是一家人的命运!所以也出现几个人为抢一个首级而自相残杀的现象。

但为了培养士兵血性,罚惩并不严重,后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鼓励士兵组成战斗小组,几个人战斗力强的只管杀敌,留一个战斗力相对弱的收集首级,功劳共享,既提高斗力,又避免自相残杀,并加深了战友凝聚力。这个方法直到明朝,还被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戍家军所用。所以说,不用担心古人的智慧。但是,到了清末,却被用歪了,一些赃官为了冒功,竞拿平民首级冒功,实在是历史的倒退!。

推荐阅读

泸州老窖头曲和二锅头(泸州老窖二曲和二锅头)
二锅头为什么叫二锅,可二锅头为什么叫做二锅头
牛栏山二锅头是什么曲,二锅头的二锅是什么意思
牛栏山二锅头是什么曲,二锅头的二锅是什么意思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