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白酒为什么爱喝凉水,为什么白酒冰了喝了容易拉稀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为什么很少再看见有人把白酒热了再喝可以说过去的米酒,黄酒都是发酵酒,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喝白酒的时候还都喜欢喝热的,即使在现代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老人们喝家庭式小酒坊酿造的散白酒,在饮用之前依然会用热水把小酒壶放到里边烫热了再喝。

1、为什么白酒冰了喝了容易拉稀?

1、为什么白酒冰了喝了容易拉稀?

谢邀!先不说冰镇白酒的威力先不说冰镇白酒的威力,就算平日里我们经常吃寒凉的食物对胃也是有很大刺激的,会造成脾胃功能的紊乱,影响消化吸收,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肠炎、急性痢疾,出现腹痛、胃痛、恶心,拉肚子等症状。老话经常讲“冰棍儿败火,拉稀别找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再来说冰镇后的白酒大家都清楚,白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精,还含有甲醇和甲醛,白酒在加热或者常温下饮用,甲醇和甲醛这些物质基本都会挥发掉,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很小。

但是如果在白酒中加冰或者冰镇的话,这两种物质不太容易挥发,此时如果饮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影响,通俗的理解一下,正常人喝一口冰水下肚,是不是感觉肚子里特别凉透,这是冰水对胃的刺激,同时把这种刺激反馈给了大脑,肠胃好的人喝了没事,肠胃不好的人喝了可能会因此导致肚子疼,拉肚子等症状。这就不难理解了,把冰水换成冰白酒,试想一下,一是冰凉温度,二是白酒本身对胃有很强刺激性,这样一来胃在这两种状态的双重作用下,不强烈刺激才怪呢,

2、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2、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过去的人把酒温热了喝,原因最主要有三点。第一就是过去的人喝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黄酒,酒精度低必须要加热之后才能喝,要是凉酒喝完了,人的身体不舒服,第二点就是酿造工艺不行,喝完酒之后极易上头,所以也必须烫热一下,让里面的有害物质挥发之后,喝了不会很快醉酒,而且到胃里也舒服。第三点,因为贫穷,很多人在看电视剧或者是历史书的时候都会发现,过去的古人喝酒都喜欢把酒温热了再喝。

像《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红楼梦》里贾宝玉喝冷酒被薛宝钗训斥的场景,《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去吃饭,大都是让店里伙计烫一壶热酒,那为什么古人喝酒之前,都要烫热了再喝呢?是不是热酒更好喝呢?其实是在古代,三国时期,水浒时期,人们当时饮用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黄酒为主,度数很低,尤其是江南一带自古就喜米酒而不好烈酒,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

而且,在古代直到宋元之前都没有蒸馏烈酒的出现,而米酒,黄酒以米类谷物原料酿造,本身就性凉,必须要温热之后才可以饮用,这样才不会对身体内的脾胃器官造成伤害,而且喝下去也会觉得舒服。并且古人只在饮酒的时候才佐以下酒凉菜,如螃蟹等大寒之物,如酒再不温热后喝,就很容易积寒成病,当时的米酒和黄酒,颜色并不是像现在白酒那样是无色透明状,而是比较浑浊,色如米汤,也因此古人常将所饮的酒称为“浊酒”。

而且,那时候的酿造工艺不好,并没有产生如现代的“蒸馏”酒的酿造工艺,因此酒中的杂质比较多。把酒温热了再喝,将酒的温度加热50度~60度,酒中的甲醇等有害物质就会挥发掉,因此喝温热的酒也有利于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喝白酒的时候还都喜欢喝热的,即使在现代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老人们喝家庭式小酒坊酿造的散白酒,在饮用之前依然会用热水把小酒壶放到里边烫热了再喝。

那是因为小酒坊酿造提纯工艺不高,在酿造的白酒里会产生很多的杂质,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也就是乙醇,还含有一定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及乙醛。甲醇的危害主要是对人的视力造成伤害,甲醇在人体内有积储的作用,不易排出体外,4~10克的甲醇即可引起严重中毒。甲醇的性质不稳定,乙醇的沸点在78摄氏度,甲醇的沸点在64.7摄氏度,加热后的白酒,甲醇会被挥发掉,

但是乙醇也挥发了,乙醇如果挥发的太多,就会影响酒的整体口感。水味儿加重变得寡淡无味,乙醛的沸点只有21度,用热水加温就能使它蒸发掉,乙醛是引发醉酒的首要因素,它的存在会增加酒的辛辣味儿,摄取量高的话,喝酒就容易上头头疼,加热之后,乙醛浓度降低,并且辛辣味也降低了,比较好入喉,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贫穷。过去的人生活条件不好,日子过的很穷困。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