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讲解一下黄酒的制作方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黄酒为“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宋代李纲“浊醪有妙理赋”写道“良辰美景,明月清风,沸新酿之蚁白(指浮糟,又代表酒),滴小槽之珠红,味流霞(仙酒名)而细酌,扫浮云之一空”,那黄酒是如何制作的大家知道吗?相关的介绍如下!

Content 20210107141319 9765

  制作黄酒需要用到什么

  1、糯米。精白米,占糙米89~90%的精度。

  2、麦曲。自制砖状或枕状,先把小麦(也有掺少量大麦)磨碎,细度为原料1/4,加冷水拌匀,压实为块状,外包以稻草,让其自然发霉,调节室温,并加翻动,经一个多月后逐渐干燥,除去稻草,即为麦曲。

  3、酒药。酒药内含有霉菌与酵母,以干燥、质地疏松,有良好香气为宜。酒药有黑、白两种,前者发酵力比后者温和、香气较佳,前者以辣蓼草,米粉为原料,后者除辣蓼草、米粉外,添加陈皮、杜仲、麻黄、川芎、肉桂、升麻、生姜、花椒、苍术,甘草等粉末。农历七八月间新稻收获,取新米若干磨成米粉,添加旧酒药。

  4、水:俗话说,米是酒的肉,曲是酒的骨,水是酒的血。绍兴酒之所以有名,酿造用水的水质优良。曾经有人进行过水质分析,酸度近中性,硬度2~3,氯、磷酸化物、氨、氮的含量极微,几乎无铁。

  制作黄酒的方法

  1、淋饭法

  选取上白糯米,约浸泡一昼夜,取出蒸熟,把盛蒸熟饭的蒸饭甑移至木桶之上,淋冷开水,降温至50度,淋过的水,另置于桶中,再行淋饭1~2次,使蒸米温度降至32度,如此操作称为“回水”。饭淋毕,放入大缸中,先在缸底撒一层酒药粉,将饭倒入缸中。每缸用米100~120公斤,加酒药粉250~300克。添加酒药粉数量多少,应考虑气温冷暖与淋饭温度高低而有差异。

  加了酒药粉之后,与米饭拌匀,用手压实,中央开一个窝,缸上盖以稻草编的盖,天冷时缸外包草以保温。经24~48小时,缸内酒浆满窝,香气袭人,添加与饭相等数量的冷开水,内和浸米的浆水3/7,清水4/7,所谓“三浆四水”,这时添加麦曲粉25~32公斤,加盖保温如前。

  约经一昼夜,饭曲等浮起,用木耙捣,这项操作叫做“开头耙”。经相当时间后,再用木耙捣,叫做“开二耙”,这时菌类繁殖较为旺盛,上浮饭与曲由菌丝结成块状,捣时甚重。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常视气候、时间及实际情形不同而定开耙时刻与捣碎次数。二耙完了后,发酵渐渐平静,但仍须继续开耙,使发酵均匀,控制开耙终了的时间,以捣时不觉费力为止。

  开耙次数,随气候冷热,每昼夜2、3至10多次不等。如果发酵太旺盛,品温太高,可加冷水降温。开耙终了后,酒糟逐渐下沉,上面清液即可饮用。通常开耙终了后一月可用作酒娘。如果不作酒娘而储藏备售或饮用,即将清液取出,余糟榨酒,加热至沸腾5~8分钟。

  如须着色,此时添加适量酱色,并于沸腾初期加米粒大小松香1~2粒,以抑制泡沫发生,便于观察着色程度,且防酒外溢。煮毕后移至已的酒坛中,坛口先以油纸掩盖,其上加笋壳数枚,以绳扎口,然后上面以泥封口,贮存至少经过一夏季,使酒的风味更佳。

  2、摊饭法

  每缸用糯米120~170公斤,视酒的浓度而275异。浸米时间很久,约需15~20日,香气候冷暖决定。浸泡完毕,浸米与浆水分离。浸透的米移至饭甑蒸煮约60分钟。蒸后于竹筵上摊凉,即所谓“摊饭”。

  待米饭温度降至约60度时,可下缸。下缸时天气冷暖不同,摊饭的温度应有所不同。天气冷时要较高些,天气暖时要较低些。缸中先置三浆四水或三浆三水,或三浆五水,按酿酒品质而有所不同。所谓浆,系浸泡米的水,含有米汁。浸泡时问愈长,溶丁水中的米质亦多。

  水而上有凝结薄层,水底也有沉淀,均须弃去,不可混入缸中。当蒸米入缸时,同时添加洒娘4.5公斤,麦曲粉250—300克,用木耙把饭、麦曲粉、酒娘三者混和均匀,使混合物温度约为32℃。

  缸上加盖,缸周加上述保温层,约经十数小时,须开头耙,开头耙后6—10小时后,须开二耙,这两次开耙操十分重要,以后每日继续开耙,自入缸至开耙完毕,约1周时间,此后可任其在缸内继续发酵,不必再行搅动。大约自开耙完毕,继续70日后,才可榨酒。然后煮酒、装坛、泥封、贮藏等与淋饭法相同。

Content wei xin jie tu 20210224225413

  3、其他方法

  除了淋饭法、摊饭法外,还有所谓“加饭法”,即在发酵期间,加重饭量与曲量,故酒精、糊精、糖分等含量较多。发酵约需三月,酒味醇厚。另有所谓“善酿酒”,系以酒娘、三年陈化摊饭酒混合,再行发酵,既不加麦曲也不开耙,此酒为绍兴酒中珍品。

  古人的借酒养生

  《汉书·食货志》记载,“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这是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

  中医素有“医源于酒”之说。医字从酉,作“醫”,“酉”即为“酒”。“医”为匣中的手术刀;“殳”意拿在手中;“酉”本意酒器,与酒意通。综合三者,即成“醫”字,说明酒与医术关系密切。

  《说文解字》中说:“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又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耐酒。”《神农本草经》中则明确记载了以酒制药以酒治病,酒较早用作麻醉剂,华佗所用“麻沸散”,即以酒冲服。

  在我国,许多药酒还具有的功效。如寿星酒具有补益作用,回春酒具有强阳、乌须黑发的作用。

  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一个《五十二病方》,书中收有283个方子。其中,以酒入药即达33个。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药酒,如五加皮酒能“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能“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能“补中,通治诸虚”;黄精酒更有“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功效。

  当年,乾隆还常饮“松龄太平春酒以养身”,据说此酒有益寿健身之功。还有“夜合枝酒”、“红颜酒”等宫廷其它御酒,以及适合夏季饮用的“莲花白”、适宜秋季饮用的“桂花陈”等,都早已名扬天下并流传到今天;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盛赞民间常饮的屠苏酒,而“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的诗句,则较为典型地体现屠苏酒的药用价值。

  岁月如梭,医学家们不断在养生酒方的研制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并总结了相关的实践经验,为保障百姓健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养生用酒的特点

  研究表明,以酒浸药,不仅能有效溶解成分,便于人体吸收,加上酒性善行,可宣通血脉,有效引导效能抵达部位,进而提高药效。同时,久渍不易腐坏,便于保存,可以随时饮用。

  当然,不是所有酒都适合作药酒。养生酒要发挥非凡妙用,医家制方、药材精良固然重要,合适的酒基更能使药效锦上添花,发挥到极至。

  由于酿造工艺的不同,养身用酒主要分为二类:一类是发酵酒,它由各种含淀粉或糖类的物质,经过酿造发酵、过滤而成,如绍兴黄酒、葡萄酒等,发酵酒一般酒精含量较低,多在20%以下;另一类是蒸馏酒,它由淀粉或糖类经过发酵形成酒醅、蒸馏而成,如烧酒(绍兴糟烧)、大曲酒等,一般酒精含量较高,多在40%—60%。

  富含健康元素的绍兴酒

  作为黄酒的杰出代表,绍兴酒以卓绝的品质享誉于世。而会稽山绍兴酒更是绍兴酒中的佼佼者。创始于1743年的“会稽山”,迄今已有267年的历史。

  1915年,“会稽山”前身云集酒坊为绍兴酒获得前列枚金奖;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此奠定了会稽山“黄酒之源”的历史地位,成为绍兴人较爱喝的绍兴黄酒。据现代科学检测,会稽山绍兴酒中主要成分除酒精、水外,还有大量小分子氨基酸和活性多肽。其中,氨基酸更多达20多种,包括人体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如能助长人体发育的赖氨酸含量与啤酒、葡萄酒和日本清酒相比,要高出10倍—20倍。

  此外,会绍兴酒中还含有大量的固形物,如功能性低聚糖等。每升酒中固形物含量高达15克—70克,这些糖能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及血脂水平,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品鉴黄酒可以用“闻、品、色、感”四字来概括

  所谓闻,就是用鼻嗅,如果是好酒,气味醇香、强烈,闻后使人轻快而高爽;如果是差酒,则较为刺鼻。所谓品,就是比较口味,好酒应是“酒甘如乳,姜辛、桂辣、蜜甜、胆苦,悉在其中”;所谓色,就是观色泽,好酒应是“酒色漂漂,与银光一体”或“色似麻油”般匀稠;所谓感,即用手插入酒瓷中靠手感来判断,“以手内瓷中,冷、无热气”者优。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用纯糯米7造的低度酒,糖酸适中,营养丰富,适量饮用能生津,促进新陈代谢,兼有提神、开胃之功效,且其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这种芳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