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酱香型白酒?什么味道?

  在我国,白酒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白酒随着时间的流转,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分类,目前白酒主流香型分为12个香型,即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米香型、药香型、兼香型、凤香型、特香型、豉香型、馥郁香、芝麻香型和老白干香型,那什么是酱香型白酒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2431

  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显著的特点就是酱香突出,何实际上就是类似豆类发酵是产生的味道,当然和酱油也有些许相似。但是,毕竟这是高粱和小麦在反复高温发酵中产生的气味儿,和真的豆类发酵产生的味道自然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品质的酱香型白酒其酱香味儿还不尽相同,也因此才有了不同风格、品质的酱香型白酒。

  同一款酱香型白酒,不同的人品尝出来的可能有酱味也可能没有,品出来酱味的又会有觉得像豆瓣酱的、有觉得像绿豆酱的。总之各不相同,细微之差很多时候无法用言语词字来描述,即便描述了别人也不一定能明白,因此大家就称之为酱味儿。

  其实酱香型白酒不只是酱味,还有焦糊香味,当然这个焦糊香要合适,不能太淡也不能出头。而且酱香型白酒入口一定是有一种很厚很醇的感觉,就像是喝浓豆浆一样,酒体的粘稠度比较高,可以在口中滚动诸味层次丰富,入喉后到胃,一股伴着酒香的温暖之气,打嗝也有香气,这样的酱香型白酒才算是好酒。

  饮用环境不同时味道不同

  喝酒的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就拿一盘花生米来说,在安静悠闲的环境下去吃,或许能够吃出不一样的味道,但是要是再酒席上去吃花生米,就会感觉没有什么味道,买了一箱酒回家,当天晚上表白成功喝两瓶感觉味道非常好,然后过两天分手了再拿两瓶出来喝,就会喝出另外一种味道,所以饮用白酒的环境和心性对品尝白酒的味道是有影响的。

  存放的条件不同味道不同

  酱香酒的理想储存条件是温度应该在12-15摄氏度之间,不过恒定的温度下保存好。空气湿度、光线的强弱、温度的高低都会导致同一批的味道产生不一样的差异性。而且每个厂家都有好几个存放白酒的地方,每个地方环境也不一样,会让同一时间内存放的白酒产生一点点不一样的味道,所以当放到一起去销售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味道。

Content t0154bef85cb2c36e3e

  工序不周期不同味道不同

  酿造酱酒至少需要很多道工序,很长时间的食品生产加工周期,无数工匠参与完成,每一道工序上的一个小小的差异,都会导致味道不一样。而且每个工序只要稍微有一点差距,都会让成酒的酒水产生一点变化,味道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调酒师不同味道不同

  “小勾”,是酱香型酿酒行业沿袭的传统。所谓“小勾”,就是用很少样酒,把经过上百次试验得出的数据积淀和稳定下来,勾酒师的不同会导致每一种勾调出来的白酒也会有一些差异。不同的调酒师的口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其实就像你在同一个餐馆的一个如果是不同的大厨炒出来的菜味道也会是不一样的。

  让同样的白酒产生不同味道的情况有很多种,具体要看是什么区别的味道,有些酒味道差距太大的话是不能饮用的,如果贸然饮用一款品质相差太大的白酒,谁也不敢保证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很多懂得喝酒的人们才会在喝酒前先放到鼻口闻一下,以此来判定味道是否变异。

  古代白酒怎么称呼

  早期的酒名为“酉”(you)。相传夏禹仪狄制出了浓烈甘甜的酒叫“旨酒”。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发明了“秫”(shu)。殷商时期是我国酿酒史上的重大发展时期,所酿造的酒品类繁多,见于甲骨文的有“酒”、“鬯”(chang)、“醴”(li)、“醇”等。西周时期有“春酒”、“浆”、“酾”等,着名的为“五齐”与“三酒”。春秋战国时期酒又有了“乳”、“桂酒”、“椒浆”等酒名。

  汉代正月酿造、八月始成的酒称之为“酎”(zhou)、“九酝”。魏晋南北朝时期,酒禁大开,酒类品目颇多,有“忘忧”、“欢伯”、“千里醉”、“梨花春”等。唐代出现了“烧酒”之名,根据酒的清浊浓淡,又有“圣”、“贤”、“愚”、“君子”之名。宋代出现了“老酒”、“古辣泉”、“昆仑觞”(shang)的酒名。“白干”之类的烈酒被认为出现于元朝建立前后,元人称“汗酒”、“烧酒”。清代酒名愈益增多,南酒有绍兴的“女儿红”、“老酒”,苏州的“福贞”,宜兴的“红友”,扬州的“木瓜”,浙西的“浔酒”。

  总而言之,酱香型白酒的味道主要就是以酱香、酱味儿(一种类似豆类发酵产生的味道)为主、焦糊香相辅,入口醇厚优雅,回味悠长,持久。口味相比其他香型要重得多,所以基本上酱香型白酒是难入口的白酒,然而一旦你习惯了这酱味就会发现,酱香型白酒真的是魅力独特、无穷无尽,再难释怀了。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