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酱香型白酒是53度

  酱香酒,这应该是目前得到众多人喜欢的优质白酒,其内所含的1400多种具体物质成分用现有科技手段尚未完全检测清楚,自然无法添加外来物质,在中国所有白酒中,只有正宗酱香型白酒是以酒勾酒,属于真正的纯粮食品,但喝过酱香酒的人都会发现大多酱香酒都是53度,那这是为什么呢?具体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1137

  酱香型白酒的酒精度基本都是53度,那这是为什么

  酱香型白酒在酿造过程中要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轮发酵,七次取酒,历时近1年的生产周期,出酒率都还不到30%,接酒的酒精度数在55到60度左右,储存期一般3年以上,这时的成品酒基本只能达到53度左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酿造工艺,造就了酱香型白酒53度的优质口感,53度的酱香型白酒是口感最醇厚最好的,不相信的朋友可以对比不同度数酱香酒,53度的酱香型白酒喝起来优雅细腻,回味悠长。

  同时,53度左右是酒精和水缔合最牢固的浓度,酒精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得最牢固。加之酱香型白酒的贮存期较长,游离的酒分子少,使得53度的酱香型白酒浓度稳定,这在所有国内外蒸馏酒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酱香型白酒存放若干年后,酱香依然浓郁,也是酒精浓度稳定的缘故。曾经有一个经典的科学实验:53.94ml的酒精加49.83的水,混合物体积不是103.77ml,而是100ml。酱香型白酒只有在53度的时候,水分子与酒精分子才缔合得最牢固,才显得如此的稳固与持久,任岁月流逝,却历久弥新,可以说53°那是酱香型白酒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这如同我们的人生,如果背负的太多,脚步则过于沉重,如果挂念的太少,行走则漂浮不实。

  酱香型白酒的53°,是几千年酿酒得出的文化结晶、这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自然的形成。经过长期贮存,所以缔合更加牢固。这也充分证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离的酒精分子越来越少,对人体的刺激越来越小,越有利于健康也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53°是以时间来界定的标准,先辈们恪守着正宗七轮酱香型白酒工艺,用最原始的感受来传承,我们对于53度,不是发明,而是发现。酱香型白酒的酒精度在53度的时候,如同黄金分割点,不取正中,不是左右一样,却是构架得如此协调,很值得品鉴!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0659

  关于酱香酒的相关介绍:

  1、正宗的酱香酒是什么滋味

  贵州茅台镇是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传奇古镇,酿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神话传说。茅台镇的酱香酒就是那名扬中外、香震九州的酒林至尊;但是,很多人喝了一辈子酱香,也许都不知道真正的酱香酒喝起来是什么滋味,这主要是还没有掌握酱香型白酒的品尝方法和步骤!

  对于怎么品出好酒,专业白酒品酒师品酒的三个要领,观色、闻香、尝味,这是三个步骤;咽下去打个嗝,有没有香气喷出,也是要领之一。

  酱香酒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香味细腻、复杂、柔顺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这才是真正的酱香酒!当然,酱香不等于酱油的香味。

  2、酱香酒的历史起源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为了方便不同产区和不同特点的白酒的品评,专家组将白酒分为酱香、清香、浓香、米香和其它香型,称为五种风格。其后又从其它香型分出:凤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老白干香型、特香型、馥郁香型、豉香型、药香型白酒,一共组成现在的十二大香型。每个香型白酒都有自己的典型代表厂家和产品。

  酱香型白酒名称的起源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了。在此之前的酱香型白酒称为“茅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茅香型白酒的起源,至今尚未考证完成。据史料《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可以追溯到到公园前135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与南越王宴席间尝到了鲰部产的枸酱酒,其独特口感令人惊叹。唐蒙为取悦汉武帝,回来时特地绕道鲰部,取枸酱酒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南越”之说。从此史料我们可以看出,赤水河畔的茅台镇等地自古以来就盛产美酒。据此,有人就把酱香型白酒的起源,从那时候算起。但那时候酒的酿造工艺与现在不同,因为中国有蒸馏酒的记载是在宋元时期,但那时候赤水河畔的茅台镇等地确实很早就开始酿酒了。

  也有业界传说茅台酒酿造工艺来源于山西的汾酒。这个传说是这样的,汾酒先是伴随地缘政治向西传到了陕西柳林地区,于是有了西凤酒。由山陕地区的盐商又把酿造工艺向南传到了泸州、宜宾等地,于是有了泸州老窖五粮液,其后又由山陕盐商把汾酒的酿造工艺顺着贩盐的盐道,传到了贵州四大码头之一的茅台镇。于是有了茅台酒。这一说法的例证就是至今依然矗立在仁怀地区的“山陕会馆”。另一个例证是茅台酒至今的生产工艺七个轮次酿酒,每个轮次都是一个月,这与汾酒酿造工艺周期相同。

  中国酿酒历史的诞生,与每个地方的文明发展史,息息相关。每个地方酿酒的开始,都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程度,和历史推进的脚步共同前进的。所以对于以上两种说法都不敢苟同。最有可能的情况是,随着各地文明程度的演变,各地酿酒技术水平伴随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技术的交流,逐渐融合和提高,最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酿酒工艺,也因此最终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特色的好酒。不管酱香型白酒的起源来源于以上什么途径,总之基本形成了现代浓、清、酱三分天下的格局。

  3、茅台酒是因地得名,那么茅台镇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传说和记载中,最早这里叫“马桑湾”,由于这里马桑树漫山遍野,因此而得名。后来世居的濮僚部落在赤水河东岸发现了一股纯净的泉水,于是濮僚人砌了一口四方水井,方便来往行人饮用,深得人心,时间长了,人们便称此地为“四方井”。

  此后,沿河地带人类活动频繁,逐步开发利用,但唯有后街历代濮人祭祀祖先的土台上,长满了茂盛的茅草。濮僚人在茅草台上祭祀祖先,对先人表示尊敬,惯称“茅台”。后来还叫过“半边桥”“云鼓镇”“益镇”等,但终因人们习惯难以改变,因而仍更名为“茅台镇”。

  茅台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们总结茅台的历史可以概括为16个字:始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

  茅台始于秦汉,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5年,当时司马迁的《史记》中就记载到,汉史唐蒙出使南越,唐蒙在南越国的宴席上喝到了产自“鰼部”的枸酱酒,他觉得非常美味。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意绕道鰼部取枸酱作贡品献给汉武帝,武帝饮后赞其“甘美之”,这就是茅台酒历史悠久,香从古来的最早见证。

  茅台酒熟于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酒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的贵州已经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酒乡,酿酒之风遍及民间。在这个时期酒的需求量很大,对酿造技术和酿造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提高,已经开始用粮食制曲和谷物酿酒,当时贵州产的“风曲法酒“因质量上乘,闻名全国,连年进贡朝廷。

  茅台酒最兴旺的时期是在明清时期,这背后也有一段历史。我们今天的茅台镇在明清时期上也非常有名,当时为人所知的原因并不是酿酒,而是盐运,自古贵州缺盐,所使用的盐都从四川运来,当时赤水河道并没有疏通,川盐如何到贵州呢?

  在上一个中转的码头,卸下之后,全靠人背马驼的方式把盐运到贵州各个地方,因当时交通不便利,所以就出现了专门背盐、运盐的“盐巴佬”,大家现在到茅台镇可以看到背盐、运盐的雕塑,这其中就是有厚重的古盐文化为背景建造的。

  后来为了方便四川的盐进入贵州,清乾隆十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朝廷,获批疏通赤水河,当时水道一疏通,茅台镇就成了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贵州三分之二的盐都通过茅台镇中转到各个地方,水路一畅通,八方商贾云集,运盐的马帮和船只络绎不绝,市场异常的繁荣起来。

  随着盐业的发展,酒业也兴盛起来,茅台酒随盐一道被马帮运往外地,并逐渐名声大振。

  到了清道光年间,当时《遵义府志》记载,“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两万旦”,这就说明当时的茅台镇烧房林立,初具规模,我们从许多清代的诗人的诗中也是可以看到这种繁荣的景象,比如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这就是当时盐业和酒业同时兴旺发达的一种很好的见证。

  一百年前,茅台酒从贵州的赤水河畔出发,车拉人背,跋涉千里,远赴重洋,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用醇香征服了世界。

  一百年间,茅台酒亲历了现代中国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与腾飞,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