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祭祀用什么酒(祭祀用的酒)

祭祀用的酒


一.祭祀用什么酒最好

黄酒

二.祭祀时的酒???

在祭祀的时候一般要向死去的亲人敬三杯酒,而每敬一杯后都要往地上倒掉一点。所以酒会越来越少。

三.祭酒用什么酒?(给亲人祭祀)

高度白酒

四.明清职官省祭酒

1.职官指追仓库、局院等非行政官府的官。它与流官相对而言。元朝规定流官于流官内迁转,杂职官于杂职官内迁转。

2.在明清中书省的相当于从八品官级,其他衙门九品,其职能的实质相是流官的补充,不占官员编制,至于职官省就是朝廷专门管理职官的行政机构,祭酒是仪仗性质的官员,属九品。

五.祭祀为什么要用酒

古代的传统 表尊敬 诚心诚意

六.重阳节喝什么酒

1.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2.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3.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4.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5.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6.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7.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8.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9.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10.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11.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12.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13.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

14.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

15.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

16.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

17.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

18.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19.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20.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21.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七.祭祀时三茶五酒的正确斟法

1.各个地方民俗不同,常规的方法是,净手更衣,双手执壶从左到右,先茶后酒,七分茶(茶杯容量的70%)九分酒(酒杯容量的90%)后上香。

八.都说祭酒的质量,表示了祭祀者的诚敬程度。不知道天坛祭祀盛典,选用的是什么品牌的酒呢?

1.这句话倒是没错,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场所,天坛从2002年就开始举办天坛文化周,去再现古老的 祭天传统,足见祭祀等级之高。

2.2012年“第八届天坛文化周”期间,为挖掘传承中华礼乐文化,文化周真 实再现了昔日皇家恢弘盛大的祭天场景,沱牌舍得超高端产品——“天尊—天子呼”成为天坛祭天唯一指 定祭祀酒。

九.“祭酒”是干什么的?

1.【①】以酒祭祀或祭奠【②】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③】指出行的饯别酒。【④】汉魏以后官名。

2.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3.祭祀目的是为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企赐光明前程。酒既然是祭祀时必备用品,酒的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也表明祭者的诚敬程度。

4.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因为对很多国家或部落来说,战争决定他们种族的生死存亡。所以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都要用酒来激励斗志,叫壮行酒。

5.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从出土的商周代陶器和青铜器来看,出土的酒器数量最多,种类最繁,其制作巧夺天工,堪称世界之最。

6.著名的四羊方尊是那时盛酒祭祀的一种青铜器皿。酒与维护封建秩序的“礼”相互交融。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中,明确地说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

7.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

8.此后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人们便用“祭酒”泛称位尊或年长者。汉魏以后,祭酒还被用作官名,含有为首者或主管者的意思。

9.祭酒作为语词,至今未废。现代亦用以泛称文坛、艺坛或文化界、学术界的首脑人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孔子思想演变而来的儒家思想倍受历代统治者推崇。

10.因此,历代帝王在用酒祭天、祭地、祭日月、祭鬼神的同时,又增加了一项十分隆重的酒祭典——祭祀圣人孔子。

11.作为国家行为的祭孔的礼制可谓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的春秋时代。公元前479年,孔子辞世。此年,鲁国国君鲁哀公就开始祭孔,并用酒作为主祭品。

12.唐宋明清日渐升格并达帝王规格,而选择主祭品——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非美酒佳酿根本没有资格配享孔庙。在我国的各民族中,也普遍用酒祭祀祖先的习俗。

13.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人去世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或“豆腐饭”。虽然葬礼期间的举办的宴席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

14.云南的怒族,村寨中人病亡后,各户还需带酒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

15.普米族视死如生,停尸举丧期间,死者灵前的美酒不断,送棺入土前,还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佳酿。

16.现在每年的清明上坟、祭祖时,都要带上酒和肉,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这是炎黄子孙共有的习俗。而其他一些重大节日,也要在祖先的灵像前,放一杯酒,一些碟菜,还要插上蜡烛,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

17.用酒祭祀年代久远,代代相承。一直以来祭祀用酒非常讲究。今年的“国之大典”的祭孔,用酒用得就是中国白酒第一品牌五粮液,五粮液“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辛弃疾),将中国酒文化和儒家文化融汇贯通,创造了中庸和谐、积杂成醇的文化理念。

18.用五粮液酒祭孔,也正是继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在漫长的岁月演变过程中,可能祭祀的形式和模式不断地改进变化,但有一点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对粮食作物的重视和使用。

19.五谷杂粮就是天地精华元气的象征,祭祀后人把粮食摆上供桌,把用粮食酿造的酒液洒向土地,礼纯情真,谓之大气。

20.随着酿酒业的日益发展,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宽泛,经过历史的发展沉淀后,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礼仪。

21.但从古至今,酒在祭祀的这个风俗中始终举足轻重。与其说一些酒的风俗来源于酒,酒丰富了这些风俗,譬如用酒祭祀和祭祀用酒,还不如说,酒的风俗折射、演绎和尊崇着尘世间的文化规则。

22.【①】以酒祭祀或祭奠。〖记载〗⑴《仪礼·乡射礼》:“获者南面坐,左执爵,祭脯醢。执爵兴,取肺坐祭,遂祭酒。

23.”⑵《清史稿·礼志十一》:“ 顺治十八年,世祖崩,圣祖截发辫成服……既大敛,奉梓宫乾清宫,设几筵,朝、晡、日中三设奠,帝亲诣尚食祭酒。

24.”【②】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记载〗⑴《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而 荀卿 三为祭酒焉。

25.”司马贞索隐:“谓荀卿出入前后三度处列大夫康庄之位,而皆为其所尊。”⑵明·许浩《两湖麈谈录》:“按古礼宾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於地,示有先也,故谓祭酒,盖尊重之称也。

26.”⑶清·赵翼《陔余丛考·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时凡同辈之长,皆曰祭酒。盖饮食聚会,必推长者先祭。

27.胡广曰:古礼,宾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示有先也。”【③】指出行的饯别酒。〖记载〗唐·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今将下东道,祭酒而别秦 。

28.”王琦汇解:“祭酒,谓祖道祭也。古者出行,必有祖道之祭。”【④】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29.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30.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官尊长亦称祭酒。《续汉书·百官志二》刘昭注引汉人胡广说,谓官名祭酒,系部门之长。汉博士之长,本称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秩六百石,此外又有郡掾祭酒、京兆祭酒、东阁祭酒等。

31.西晋以国子祭酒为国子学之长。历代沿置。北齐国子寺,隋、唐国子监,都以祭酒为长。历代均置。唐国子监祭酒秩从三品。

32.明、清祭酒从四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国子监,设学郡,置尚书,国子监祭酒乃废。祭酒分军谋祭酒与军师祭酒,军谋祭酒或军师祭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参谋,是曹操自己设置的,但是到了之后,则成了国家的官职。

33.之上还有军事中郎将(相当于参谋长),军事将军(相当于总参谋长)。〖记载〗郑逸梅《逸梅丛谈·妙喻》:“我师程瑶笙先生,当然算得画苑中的祭酒,善于写生,画兽更具郎士宁的意味。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