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是哪里出产的酒,汾酒是哪里的

1,汾酒是哪里的

山西
山西
山西的

汾酒是哪里的

2,被称为中国白酒鼻祖的汾酒来自于哪个省份

汾河位于山西,汾酒自然也来自山西省,采纳。
山西省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被称为中国白酒鼻祖的汾酒来自于哪个省份

3,汾酒原产地是哪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
。。。。广告没看好
山西杏花村 ,在那结婚都用着个酒
当然是山西啊!
绝对的山西杏花村

汾酒原产地是哪

4,汾酒哪里产的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 汾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酒厂,选用上等高粱精酿而成,属清香型白酒,曾多次在全国评酒会上获金奖,注册商标有两种:"古井亭"牌和"长城"牌。该酒素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于世。 真品特征: 1、商标:"古井亭"注册商标以古井亭正面图和"古井亭"三个字组成,亭顶两边除翘起的两黑角外,有16条宽窄均一的竖黑线条,亭檐下黑底金框扁额上有"古井亭"三个金字。"汾酒"及古井亭图案为凸版印刷,印制精细。注册商标两边以外为15毫米的1915年巴拿马赛会一等奖章和1963年全国评酒会金质奖章图案,"注册商标"中的"册"字为"册",颈标字迹工整、清晰。 2、瓶盖:用进口铝质材料制成,螺纹盖上印有古井亭图案,盖内壁呈银白色,内垫有白色弹性塑料垫,瓶盖外的螺纹处有红色的"→"指示开口方向,并标有英文"open"字样。 3、酒液:无色清澈、无悬浮物。酒香纯正、醇甜柔和、诸味谐调、余味爽净、回味悠长。其理化指标为:酒度60±0.5度,总酸度大于或等于0.6g/v,总酯大于或等于3.00g/v。 假品特征: 1、商标:商标图案印制粗糙、字迹模糊无光泽。亭顶的黑线不足16条,亭檐下的"古井亭"三个字,字迹不清两边的装饰奖章图案外径小于65毫米,注册商标的"册"字与真品不同。 2、颈标:颈标印制粗糙,有的把"酒"写成"洒",陶瓷瓶颈标字迹不清,红色相互渗透。 3、瓶盖:用料质杂,顶上的古井亭图案不清,瓶盖内壁色泽灰暗,有用纸垫,有用黄色塑料垫,封口不齐。瓶盖外螺纹处没有开口指示箭头和英文"open"字样。 4、酒液:酒色浑浊不正,发白或有悬浮物。酒的香味杂,酒度不等,总酯均低于3.00g/v。 在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汾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酒液清洌,晶亮透明,清香纯正,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不绝,素以色、香、味"三绝"著称。汾酒现有65度、60度、53度、48度的系列化产品。
汾阳县
山西
贵州遵义 2山西杏花村 3四川宜宾 4四川泸州

5,汾酒是哪出的

山西 杏花村 汾河流域
呵呵,汾酒是山西出的啊!清明说“杏花村”: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杜牧《清明》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里的这个“杏花村”,在哪里? 不少人认为在山西汾阳。汾阳出美酒,著名的叫汾酒,汾阳有个杏花村,正是美酒的产地。看来顺理成章。 然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却说:杏花村“在安徽贵池市西。向以产酒著名。《江南通志》载: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剌史时,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即指此。” 看来,杜牧的“杏花村”,当是安徽贵池的这个杏花村无疑。杜牧曾长期在江南做官,并且做过贵池的剌史。而且,“清明时节雨纷纷”,也是江南的一种气象现象。 不过,把杜牧的《清明》诗和汾酒挂钩,也有他的道理。毕竟“相传自南北朝以来”汾阳杏花村就以产汾酒著名。并且杜牧这首《清明》诗的意境,放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是美好的。山西也有牧童。只要不是学术研究,只要不说杜牧到过汾阳,不说这首《清明》诗是为汾阳杏花村而写,作作宣传,似也无妨。 “杏花村”也不必就是一个具体的村名。桃花盛开的地方可以叫“桃花庄”。杏花盛开的地方可以叫“杏花村”。陕西省洛川县种植五十万亩苹果,全县每人拥有三亩一分苹果园,人称苹果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绝句三百首》,对杜牧《清明》诗中“杏花村”的注释是:“杏花深处的村庄”,根本没提是哪省哪县哪个“杏花村”。 甚至,“杏花村”也未必非是“杏花深处的村庄”。苏东坡有诗说:“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这首诗题为《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这是苏东坡为友人陈季常收藏的一幅画而题之诗。朱陈村在江苏徐州丰县。苏东坡做过徐州的知州,还到过朱陈村。朱陈村由于只有朱陈二姓而得名,并不叫什么“杏花村”。诗中所以将其说作“杏花村”意思是它先前曾经平安祥和,是个好地方,而今呢,县吏竟然半夜三更打开老百姓的门催缴苛捐杂税,还有什么好的风景可画!“杏花村”成为一个代名词。好比“桃花源”,自从陶渊明写了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记》,就成为风光优美、人跡罕到的隐居好地方的代名词。宋苏东坡想必是从唐杜牧的诗里引用了这个“杏花村”。也是一种用典。别具一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