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白酒用什么酶,京造白酒怎么样

1,现在白酒生产中常用的一些酶试剂都有什么啊

糖化酶和酵母酶是白酒生产中常用的糖化剂和发酵酒剂。

{0}

2,京造白酒怎么样

京造浓香型白酒,产自宜宾,也是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精选优质五粮原料,90天固态酿造,酱香浓郁,入口甘美,各味协调。

{1}

3,在用粮食酿造白酒中酒曲酶可以加速白酒的生产这中酒曲酶起了什么作用

酒曲酶是一种酶制剂。只起到糖化的功能。就是将淀粉转化成糖的作用。白酒酿造需要酒曲酶和酵母。酵母可以把糖转化成酒精。

{2}

4,酿酒生产中有哪些主要酶类 作用是什么

由霉菌分泌出糖化酶类将粮食中的淀粉(多糖)分解成单糖(葡萄糖、果糖)。再经过酵母菌分泌出一系列酒化酶类利用单糖生成酒精。其中还有某些细菌也参与了发酵生成香味成分。所以酿酒过程是很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5,糖化酶做白酒的方法

1、酒精工业:原料经蒸煮冷却到60℃,调PH值至4.0-4.5左右,加糖化酶,参考用量为80-200单位/克原料,保温30-60分钟,冷却后进入发酵。2、淀粉糖工业:原料经液化后,调PH值到4.0-4.5左右,冷却到60℃,加糖化酶,参考用量为100-300单位/克原料,保温糖化。3、啤酒工业:在生产“干啤酒”时在糖化或发酵前加入糖化酶,可以提高发酵度。4、酿造工业:在白酒、黄酒、曲酒等酒类生产中,以酶代曲,可以提高出酒,并应用于食醋工业。5、其他工业:在味精、抗菌素、柠檬酸等其他工业应用时,淀粉液化冷却到60℃,调PH4.0-4.5,加糖化酶,参考用量100-300单位/克原料。扩展资料:糖化酶的使用优点:1、 糖化酶对设备没有腐蚀性,使用安全。使用糖化酶工艺简单、性能稳定、有利于各厂的稳定生产。2、 使用糖化酶对淀粉水解比较安全,可提高出酒率,麸曲法能减少杂菌感染,节约粮食可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3、 使用糖化酶有利于生产机械化,有利于实现文明生产。本品使用时最适PH4.0-4.5,淀粉糖和味精生产时应先调PH,后加酶糖化。用酶量随原料、工艺不同而变化,要缩短糖化时间需增加用量。淀粉质原料必须与酶充分接触,接触面积大,时间长,效果好。间歇糖化要搅拌充分,连续化必须流量均匀。温度需严格控制60℃-62℃,保温时温度均匀,严禁短期高温。

6,白酒生产四大微生物 白酒生产四大微生物介绍

1、霉菌属于好氧真菌,主要存在于白酒发酵前期,主要包括根霉、曲霉、毛霉和红曲霉等。霉菌在白酒生产中主要起启动因子作用,能够为发酵提供大量的酶系(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脂肪酶和果胶酶等),是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主要来源。这些酶能够分解原料中大分子营养物质,以供其他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同时,部分霉菌还能产生柠檬酸、琥珀酸及乙酸等有机酸和乙醇。 2、常见的细菌有乳酸菌、己酸菌、醋酸菌、丁酸菌等,细菌在白酒发酵中能够产生一些与酯类相对应的酸类物质,是形成风味物质的前提。细菌能够分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有些细菌也能产生果胶酶。通过ED途径,部分细菌还能利用葡萄糖发酵成少量酒精。 3、酵母菌有酿酒酵母、毕赤酵母、汉逊酵母、球拟酵母和假丝酵母等,为专性或兼性厌氧菌,在白酒发酵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起到产酒和生香的作用。酵母菌能产生的酶类有酒化酶、酯化酶、杂醇油酶和脂肪酶。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糖酵解和丙酮无氧降解两大途径,将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还能产生多种有机酸、高级醇和甘油等物质。最为重要的是,酵母菌的生化反应过程还能形成酯类,为白酒提供重要的香味物质。 4、放线菌虽然在发酵过程中分布相对较少,但也起到重要作用。部分窖泥放线菌可以分解造成窖泥板结和老化的硫化物,从而改善酒质。而有些放线菌菌株能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帮助发酵原料的分解。放线菌中的甲烷菌还是众多大型浓香工厂鉴定窖池窖泥的重要参考之一。

7,白酒的制作

白酒芳香浓郁,醇和软润,风味多样。我国的名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所用设备1.原料处理及运送设备。有粉碎机、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式输送机、送风设备等。2.拌料、蒸煮及冷却设备。有润料槽、拌料槽、绞龙、连续蒸煮机(大厂使用)、甑桶(小厂使用)、晾渣机、通风晾渣设备。3.发酵设备。水泥发酵池(大厂用)、陶缸(小厂用)等。4.蒸酒设备。蒸酒机(大厂用)、甑桶(小厂用)等。我国的白酒生产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的大曲、小曲、麸曲等工艺中,麸曲白酒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此处仅简述麸曲白酒的工艺。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