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白酒有什么作用,柳条和柳枝是一个东西吗

本文目录一览

1,柳条和柳枝是一个东西吗

不是一个概念,柳条是柳枝末端较细长的部分!柳枝是树干的分支全称!
文学
当然不一样了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而柳条既包括柳枝,也包括以下结构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广义上是的,狭义上不是

柳条和柳枝是一个东西吗

2,柳树枝有药用价值吗

柳树各部分药用价值:柳花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花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另外阿斯匹林的发明就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有典故如下:公元4世纪时,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便发现了阿斯匹林中的重要成分——柳酸。一次希氏在农村为一个初产妇助产,产妇痛得大叫,她的外婆从口袋里掏了一些柳树皮,放进产妇口里让她咀嚼。奇怪的是,产妇的疼痛大减轻,婴儿也顺利出生。希氏万万没有想到,满山遍野的柳树,其树皮会有此神奇的作用。后来他就用柳树皮为病人治疗多种痛疾,并逐渐地发展到发烧病人退热。
柳树枝有药用价值,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树的药用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显功效。 柳絮: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柳树枝有药用价值吗

3,柳树枝有什么医学功效

树枝是一种药材。祛风,利尿,止痛,消肿。 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内服:煎汤,1~2两。 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 煎汤饮之。 (《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 (《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 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 再内服。 (《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 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 (《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 (《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 (《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 (《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 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 (《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 (《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 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 (《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 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
①柳花:柳花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花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②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③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④柳根: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⑤柳皮: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⑥柳屑: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柳树的药用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显功效。 柳絮: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柳树枝没有什么医学功效

柳树枝有什么医学功效

4,柳枝有哪些功效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原形态】  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化学成份】木质部含水杨甙。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附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采纳为满意回答吧
柳枝的功效:祛风,利尿,止痛,消肿。   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柳枝制成糖浆。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对咳、痰、喘均有一定近期效果,但以对单纯型疗效较好。 ③治疗传染性肝炎用带叶的柳树枝。④治疗烧烫伤取新鲜柳树枝烧成炭(不可烧成灰)研细末,过筛,用香油调成稀膏状,涂敷创面。

5,喝柳树枝水的作用

柳树枝是一种药材。祛风,利尿,止痛,消肿。 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内服:煎汤,1~2两。 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 煎汤饮之。 (《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 (《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 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 再内服。 (《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 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 (《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 (《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 (《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 (《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 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 (《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 (《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 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 (《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 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 (《圣惠方》柳枝汤) 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柳枝制成糖浆,每100毫升含鲜生药6两;服后有胃肠道反应者可加入适量麦芽(每100毫升1两)。 每次50毫升,日服3次,2个月为一疗程。 观察40例,其中31例心绞痛患者,服药后消失14例,减轻13例,无变化4例;心悸、胸闷,气急、头痛、肢麻等症,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 症状改善时间短者2天,长者8周。 部分病例尿量增多,浮肿消退,睡眠改善。 24例伴有高血压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心电图35例复查结果,有改善者15例,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疗效似较好。 胆甾醇的升降,据38例分析,无明显影响。 副作用:部分患者服药后有便稀、便次增加等现象,1~2周内自行消失。 少数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个别出现皮肤青紫现象。 可加服抗过敏药物,在1~2周内即消失。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对咳、痰、喘均有一定近期效果,但以对单纯型疗效较好。 据82例观察,用药后近期控制34例,显效26例,好转21例,无效1例。 服药后普遍反映食欲增加,睡眠好转。 仅个别患者因服药过显产生腹泻、腹痛反应,但为时较短,不需处理可白行消失。 用法:柳枝4两,切碎洗净,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③治疗传染性肝炎用带叶的柳树枝2两(干品1两),加水1斤,煎至300毫升两次分服。 治疗急性肝炎(黄疸型为主)253例,有效率为96.3%,平均用药28.5天。 主要症状消失时间:食欲不振3.7天,恶心呕吐2.7天,腹胀7天。 大部分服药后上腹堵闷胀感及食欲迅速改善,其他消化道症状也随之缓解,尿色变浅,尿量增加。 用鲜柳枝和枫杨树枝各10斤,制成注射液1200毫升,每日肌注4毫升(小儿减半);另用柳叶、枫杨叶各1.5斤,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1500~1800毫升,每日肌注2次,每次3毫升(小儿减半)。 前者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作用是退黄疸、改善中毒症状;后者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主要作用是降酶、降絮。 亦可每日取柳枝、枫杨枝各3两,柳叶、枫杨叶各1.5两,制成煎剂两次分服。 临床以注射剂共治218例,达临床痊愈者208例(占95.4%);疗效不佳(治程在51天以上而加用其它中药)者10例(占4.6%)。 实践证明,发病时间越短(1个月内),治愈率越高。 用药后奏效较快:黄疸退净在3~12天者占74.8%;麝浊、麝絮试验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转氨酶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3~7天基本消失。 对肝硬化引起的黄疸、肝功能异常,则无效果。 用带叶鲜嫩柳枝2两或杨、柳树枝各2两(鲜品),水煎顿

6,柳枝可以做什么

: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原形态】 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化学成份】木质部含水杨甙。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附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有人喜欢花,喜欢花的娇艳;有人喜欢柳,喜欢柳的婀娜多姿;而我虽喜欢花,也喜欢柳,但更喜欢那一枝枝翠色欲滴,亭亭玉立的竹子。竹子既没有花儿娇艳,也没有柳树婀娜,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一年四季总是给予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细长而又英挺,高贵而又典雅,在微风轻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个绿色的精灵在摇头晃脑。我喜欢竹子,不仅因为它全身都是宝,更因为它具有从不索取,只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它为了人类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笋用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翠绿的竹叶即是大熊猫的美味食物又是人们用来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条,用来编织成了各种各样坚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别致的工艺品........我为竹子无私奉献的品质所感动,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样为祖国奉献的许许多多的建设者,他们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他们就如竹子 ,有着宁屈不折的精神。我喜欢竹子,因为它无论遇到狂风还是暴雨,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它生长在平地还是山间...那饱经风霜而又瘦弱的身躯依然是本色不改,临风傲雪,宁折不弯、不屈不挠。郑板桥诗人曾用诗句称赞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形容竹子像岩石般坚强。啊!多么令人赞叹的竹子!我喜欢竹子,喜欢它的朴实;喜欢它无私的品质;喜欢它坚强不屈的精神。我希望在生活中,人人都能有竹子般的性灵,竹子般的品质,竹子般的精神。

7,帮我把郑文宝的柳枝词解释一下 要特别详细的 写作背景每句的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宁化(今属福建)人。初仕南唐,官至校书郎。进入宋朝,中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陕西转运使等职,对西北地区军事、经济颇多策划。在南唐时,从学于徐铉,入宋后受到名臣李昉的赏识。工篆书,善鼓琴,尤以诗歌负有盛名。诗带晚唐遗风,造语警拔,情致深婉。有文集二十卷,及《江表志》、《南唐近事》、《江南余载》等书 郑文宝的《柳枝词》是写离恨,用了反衬手法,“画舸”“春潭”等美景寄寓离别十的不设。同时,诗人还描绘了一个生活画面:“酒半酣”酒只半酣,船却起锚,多么的不舍和无奈啊!三四句,字面上是说行人“不管烟波与风雨”,依然远去,实际上是借对友人的毫无道理的埋怨进一步抒发自己依依不舍的真挚情谊。 郑文宝,字仲贤,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年)出生在南唐镇海将军节府使郑彦华之家,少时聪颖好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世称郑兵部。他不仅是位勤政爱民的好官,而且是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以诗名世,又善篆书、工鼓琴,对军事也颇熟练。一生著书甚丰,有文集30卷,《谈苑》20卷;另有《江表志》3卷、《南唐近事》1卷行于世。 拜读了文宝行世的诗作,我深感他的诗歌思想、艺术性颇高。他的诗内容上多写离怀别绪、羁旅国愁,总体风格轻盈柔软,小巧玲珑、清新隽永,在宋初诗坛可谓别树一帜,得到晏殊、司马光、欧阳修等宋代文学巨匠的赞赏。我最为欣赏的是他的《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寒潭,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首诗抒写离情别恨。“亭亭”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刘禹锡《杨柳枝词》其八说:“长安陌上无穷柳,惟有垂杨管别离”。因此,本诗第一句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我们可以想见,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作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三四句是说,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无情的画船带着行人离去了,将越走越远,满载着离恨去遥远的江南。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真是无理而妙。“不管”两个字,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末句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 此诗用清新柔婉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动的送别场面,极富诗情画意,诗风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为后来许多词曲作者所仿效。周邦彦把这首诗改写为《尉迟杯》词:“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西厢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些词句显见地都是受了本诗的影响写出的。 【简析】 这是首诗味隽永,意境优美,情致深婉的佳作。送别诗的风流早已被唐人占尽,但这一首确实是可以和唐人比美。《蔡宽夫诗话》说郑文宝的诗“须在王摩诘伯仲之间,刘禹锡、杜牧之不足多也。”尽管这一评价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还是有些道理。 首句很有诗情画意,“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让人联想起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自然使人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春潭的美丽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读者的脑海,确实是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这样一幅春潭送别图就非常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第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自然使人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而不是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因为主、客都只有“半酣”,且临别时“帐饮无绪”,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第三句一下子就让人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及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别情充溢宇宙。 最值得赞赏的是末句。恨也好,愁也好,怨也好,都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点创造性思维,是难以形容的。前人曾把愁、怨、恨“物化”,说它可以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可以抛——“故已抛愁与后人”,可以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可以割——“美酒如刀割断愁”…郑文宝用“载”是一个创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后来李清照反过来说,这船“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又把它搬上了车,“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笔者也曾把它搬上飞机,“波音纵愿驮奴怨,载向云霄当坠”。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载”字,不知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多少空间! 例题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柳枝词 郑文宝①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福建宁化人。 (1)本诗原来没有诗题,后人根据诗歌内容补“柳枝词”为题,请分析一下后人补这一诗题的理由。(3分) (2)本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答:(1)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代表“留别”,以“柳枝词”为题能准确表现诗中的离情别恨(2分),同时,诗歌第一句“系”字暗写“潭柳”,以“柳”为题也切合当时时情景(1分),因此后人补“柳枝词”为题。 (2)①运用比喻,用“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更能显示出别情的沉重。②运用“移情于物”(拟人)的手法, “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手法1分;好处分析2分,分析任答一种即可给满分。) 例题二 1 简析首二句是怎样写离恨的。 2 第三句1 用“画舸”“春潭”优美图景反衬;用“酒半酣”船即将起锚来表达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2 既指自然界的烟波与风雨,又暗指难以预料的坎坷仕途与世事人心。“行人”不管烟波与风雨,依然远去,进一步渲染了令人肠断的离别情绪,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 中的“烟波与风雨”有何深刻含义?在诗中起何作用?
柳枝词》这一题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写柳也多与叙别相联系。刘一禹锡《柳枝词》说:“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垂杨绾离别。” 诗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着杨柳。《竹庄诗话》卷十七引《诗事》里的话说:“终篇了不道着‘柳’,唯一‘系’字是工夫,学者思之。”其实此诗中心不在咏柳,而在咏别。 如何把无形的别情直观可感地写出来,这首诗的构思有三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一是第四句中的“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同时也显示出别情的沉重。这一形象化的说法,后来常被诗人所仿效,如周邦彦用入其《尉迟杯》一词中:“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吴乔说此诗,“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三是如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所说,“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七绝诗通常分为两节,前两句与后两句间有一个转折,而此诗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