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一斤半哪里出的,河南不爱杜康爱酱酒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不是田中要喝杜康酒,不是批林批孔,真不知道曹操所说的杜康是哪里的人?杜康是干什么的?全中国都难以找到杜康酒。Ⅱ:一斤粮食要以出多少酒在弄明白酿酒流程后,我们就该说一斤粮食可以出多少酒了,这个由于用的料不相同,所以出的酒也多少有些不同,但这个相差并不是太多,主要的差别在于想酿什么香型的酒。

一斤粮食能出多少酒?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过去的农村,有不少人在自己家里用粮食酿酒,现在这么做的人已经很少了,自己酿的酒,自己喝着是放心的,其实酿酒如果不讲究质量的话,自己酿的喝着还是不错的,这个比买那些便宜白酒要好得多,具体好在什么地方,相信大家都各有体会。那有人会觉得好奇,以至于问出一斤粮食能酿出多少酒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这么问,因为这是个常识问题,如果非要这么问,也只能问一斤粮食能酿出几两酒,这样才比较合理。

那么,这个一斤粮食能出多少酒呢?这个是不相同的,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样的粮食能酿酒,然后还得明白自己要酿什么酒,比如浓香、酱香、清香,这些都是不相同的。粮食不同,香型不同,出的酒也不相同,其实,大部分的粮食都可以酿酒,主要是需要含淀粉。我们想要弄明白一斤粮食能出多少酒,首先得明白酿酒的过程。黑嫂小时候,家里和别人家里都自己酿酒,用的东西各不相同,对这个也算是稍有了解。

咱们先说一下酿酒的过程,然后再说一下一斤粮食能出多少酒。Ⅰ:自己酿酒的流程其实,不管是人工在家里自己酿造,还是现代工业下的机器酿造,其过程都是差不多,甚至是一样的,因为这个流程是从远古就传下来的,现代工业下的酿酒,只不过是用机械取代了以前的人工。这就跟某个药方一样,药可以用数控或者机械来量产,但药方是不会变的。

酿酒可以分为四个大步骤,分别是:熟、曲、发、蒸馏。所谓熟,就是我们先得把粮食给做熟,这个可以用蒸和煮的方式,但前提是需要把粮食先泡发,也就是让粮食吸足水分,吸足水分后做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也就是投酒曲。这个酒曲,说白了其实就是个霉菌,跟我们平时做酱、做臭豆腐是一样的,如果这样仍不能理解,可以想像成我们蒸馒头时用的酵母。

酒曲的原料也是粮食,大米、小麦等等,甚至是豆子也可以。当然了,这个投酒曲时是有比例的,但这个比例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在多少的范围内就可以,我们自己酿的话,一般都是千分之五的比率。第三步的发,说的是发酵,当我们把酒曲投入后,就需要发酵了,这个发酵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都需要发酵,比如我们做大酱时,比如我们做臭豆腐时。

这个做酒也不例外,酒曲的作用就是这样的,当我们把蒸熟的粮食投入酒曲以后,就密封起来发酵,十天半个月的都可以。而最后一步就是蒸馏了,这个蒸馏的过程,其实也是个提纯的过程,因为发酵出来的水还不能称为酒,尽管有很大的酒味,但不纯,我们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喝的酒都是这种不蒸馏的酒,所以我们可以在书里看到不少人说酒量多大多大,那种酒跟现代的白酒比起来,顶多算是啤酒,甚至只能算是果啤。

而蒸馏就是要提纯,使酒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标准,否则喝起来跟水加了有味道的料差不多,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不蒸馏的酒,他们喝着不得劲。Ⅱ:一斤粮食要以出多少酒在弄明白酿酒流程后,我们就该说一斤粮食可以出多少酒了,这个由于用的料不相同,所以出的酒也多少有些不同,但这个相差并不是太多,主要的差别还在于想酿什么香型的酒。

比如说我们想做清香型,这个其实是最简单的,同时也是出酒最多的,粮食和酒的比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百斤粮食能出五十斤酒,近一半的比率。如果是酱香型,这个酿造工艺就比较复杂了,而且酿造周期比清香型的要长,光是发酵就需要多少多少道流程,而且还需要放置。在发酵的过程中,是会有相应损耗的,所以这个酱香型白酒的出酒率是肯定没有清香型高的,比率如果能维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而浓香型则介于这两者之间,不管是酿造工艺还是出酒率,都在两者之间,一般情况下,浓香型的出酒率维持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左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我们是自己在家酿造的话,一般出酒率都比这个高,原因无它,主要是我们在蒸馏的过程中,会没有那么严格,也就是说,我们会多一些出来,比如出酒率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这主要是我们做的不太纯。

既然不太纯,那味道自然就会差一点,或者说酒劲差一点,但这个是相对来说的,这个酒喝醉了也不会上头,不会头疼欲裂,不会持续几天难受。所以,不管是纯粮食酒还是纯果酿造酒,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好处多多,不要贪恋那点酒精度,因为你不知道那么高的度数究竟是提纯得好,还是勾兑了其它东西。Ⅲ:黑嫂本人也少喝一些酒。

而且黑嫂对于传统手艺这些东西非常有兴趣,人工酿酒算得上是个传自远古的手艺,我们古籍中记载得非常早,在《战国策》中多有记载,黑嫂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咱们这里不再重复。之所以提一句这个古籍中记载得多,是因为这关系到我国古代的粮食生产以及水果剩余,因为不管是粮食酒还是水果酿造酒,都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够吃还有剩余,这才会酿酒,吃都不够吃,谁用来酿酒啊?所以,早在远古,我国已经实现过粮食富足,人们在此基础上,造出了酒这类饮料,但历史上也几次禁酒,咱们题不在此处,所以不过多展开。

河南喝酒最厉害的城市是哪里?

单论喝酒,河南是大省,实至名归。三个实锤:●从198?年以来,每年要喝倒一个牌子。还不是茅五剑一类高档,也不是红星牛栏山老村长一类的低档,都是最接地气的名酒。本省的宋河、张弓、宝丰、林河,外省的秦池、孔府宴、光肚汾,等等,都是高度白酒,几十年来就没有过坚持两年不倒的牌子。●我从信阳到安阳,从三门峡到商丘,喝遍了全省每个地市,没有一个地方不说本地不能喝的,都最能喝。

●全省每个地方的人情世故的标志都体现在喝酒上。河南人待人实诚由此可见一斑,信阳老话说得好,脱裤子卖了也要让客人喝好。再举几个地方喝酒的突出特色:⒈我老家信阳光山的喝酒风气,体现了红军时期的持久战法。特别是过年期间,表现最为突出。家里来了客人,进门半小时内,酒摊摆上,开始喝酒。最多用三钱的小酒杯,上来就通关,里外三个往下走,不急不缓,一圈接一圈不歇气。

喝到下个饭点,把酒桌上所有菜全部撤换一遍,继续喝,喝好的陪客当场换人。如此进行,最多的持续三天三夜不拉倒。⒉商丘周口驻马店,一个规矩,来了客人,先搬一件进来,开局先每人三大杯,烟盒比着,第一杯倒进卧倒水平,不到一两的样子。第二杯稍息,二两水平,第三杯立正,三两满杯。然后开始通关,按每人用一瓶的进度往下走,喝完再来一件。

⒊南阳的特点是通透嘹亮。酒友们常聚一起,酒摊上不说喝酒的话,只把喝酒当话题助兴。一桌不论多少人,只要两个三两的玻璃杯。上来就有人自报奋勇先通关,两个杯子倒满,通关者先喝一杯,然后顺序往下见人敬一个,等于是平喝。奇怪的是,我在那喝了几个月,没见过大醉如泥的现象,都能把量控制住。至于哪个县市最能喝,还真的不好定论,都说自己地方能喝,争了这多年,再好的酒司令也难断这个官司,总不能把各地叫到一起猜拳行令定胜负吧?。

杜康酒究竟是陕西的还是河南的?

最好是找到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就可以验明正身。不然的话,一个杜康生了三个崽,苦了消费者,何以辨真伪?据民间传说,当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在周总理所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茅台酒当仁不让成了宴会上的主角。日本与中国本来就是一衣带水,同属东方文化,中国古代的好多历史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很深刻。席间,田中首相提出要喝杜康酒。

在当时的中国,人们的商标品牌意识尚未形成,查遍国内市场,没有一家生产杜康酒的企业。田中离开中国后不久,在周总理的关怀指示下,杜康酒开始在豫陕两地恢复生产。究竟谁是正宗?只有从历史、考古文献中来发掘。曹操的短歌行诗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不是田中要喝杜康酒,不是批林批孔,还真不知道曹操所说的杜康是哪里的人?杜康是干什么的?全中国都难以找到杜康酒。

时代已经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商标、原产地等所谓的知识产权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以通过经济的办法,让两地三方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成立企业集团。把河南的伊川、汝阳和陕西白水三家杜康酒生产企业整合成一家。大家同乘一艘船,同吃一锅饭,同生产一种酒,这个酒的品牌就叫一一杜康酒。以上仅仅是本博就题主所发疑问,由此所带来的联想。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