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怎么被人体吸收,喝酒后酒精经过怎样的消化吸收的过程的

1,喝酒后酒精经过怎样的消化吸收的过程的

病情分析: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

喝酒后酒精经过怎样的消化吸收的过程的

2,人的身体是怎么吸收酒的

胃好的话胃吸收,就会出现脸红胃不好的话肝吸收(不好)
酒精进入体内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经过消化酶的分解而被吸收。酒精在胃内可迅速通过简单的的扩散方式吸收20%,80%进入小肠。在胃内的吸收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①胃内酒精浓度低时吸收快,浓度过高,胃粘膜受到破坏,吸收慢;②空腹时吸收快,胃内有食物吸收慢;③酒精与牛奶、脂肪和甜食同时吃下时吸收慢;④啤酒比白酒吸收慢。 酒精被吸收后进入血液,运行全身,并和体内的水分一道分配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包括肝脏、心脏和大脑。

人的身体是怎么吸收酒的

3,白酒能像其他饮料一样被人体吸收吗

酒精主要是胃吸收的,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
同下
你好!酒精主要是胃吸收的,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回答的很正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白酒能像其他饮料一样被人体吸收吗

4,酒精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就是酒精在人体内是怎样一步步被消化系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在消化道内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吸收快而且完全。一般在胃中吸收20%,其余80%被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胃内有无食物、胃臂的功能状况、饮料含酒精的多少以及饮酒习惯均可影响酒精的吸收。空腹饮酒时,15分钟吸收50%左右,半小时吸收60%-90%,2-3小时吸收100%。酒精还能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人在有酒精的空气中工作,有可能因吸入酒精而中毒。酒对人体的作用与其浓度和吸收速度成正比,即浓度越高,吸收速度越快,作用也越明显。 进入人体内的酒,约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因此,饮酒者都是“一身酒气”,也可用呼吸测酒器检测出来。其余90%经由肝脏代谢。乙醇首先被氧化成乙醛,脱氢后转化为乙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但乙醇的氧化,并不受血液中酒精浓度高低的影响,也不按机体的需要进行,它只按其固定的规律进行,即肝脏以每小时10毫升的速度将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直至消化完为止。 超级准确的 就是不知道满意不!~O(∩_∩)O哈哈~

5,酒在人体内是如何转化的

葡萄酒在人体内的转化 葡萄酒和大多数食物不一样,不需经过预先消化就可被人体吸收,特别是空腹时饮用。在饮用后30-60分钟时,人体中游离乙醇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为所饮用的葡萄酒中乙醇总量的75%。如果在进餐时饮用葡萄酒,则葡萄酒与其他食物一起进入消化阶段。这时,葡萄酒的吸收速度也较慢,约需1-3小时。在以后的4小时内,人体血液中酒精的含量很快减少,约在7小时后消失。 被人体吸收后的葡萄酒95%被氧化以提供热能。这一氧化作用主要是在饮入葡萄酒后的开始几小时进行,并且主要在肝脏中进行。根据饮用的葡萄酒量和同时食入的其他食物的种类(特别是葡萄糖),肝脏能固定少量的酒精,从而逐渐净化血液。 饮用要合理而适量 尽管葡萄酒对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鼓励人们不分场合、不加限量地喝葡萄酒。在适合的场合,适量饮用和正确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 首先,常饮葡萄酒的人,绝不能忘记喝水。每天的喝水量应在1~1.5升左右。 其次,葡萄酒历来是作为佐餐饮品的,应配合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最好是在进餐时饮用。据测试,在饮用后30~60分钟内,葡萄酒的抗氧化能力则会体现出来。在进餐的同时饮用葡萄酒,将有利于葡萄酒的活性氧消除功能的充分发挥。这样饮用葡萄酒,不仅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减少对酒精的吸收,血液中酒精浓度可比空腹饮用时减少一半左右。 第三,适量饮用葡萄酒。据澳大利亚科学家1997年的研究结果,对善饮者,男子最好每天饮用1~4杯葡萄酒,女子最好每天饮1~2杯葡萄酒,这些饮用者的心脏病死亡率约为不饮酒者的30%。1997年3月,法国波尔多大学中央医院Dr.0rgozo等报告,每天饮红葡萄酒3~4杯的老人,患痴呆症和早衰性痴呆症的概率为不饮酒者的25%。
喝酒后人的神经会异常兴奋,血管扩张所以面红,红的程度是跟人的血气有关的,血气好肯定是比较红啦,但是过量人就会中毒脸色会发青
喝酒后人的神经会异常兴奋,

6,乙醇在人体是如何代谢的

我们喝酒为什么会醉,就是因为酒精,也就是乙醇,在体内转化到乙醛好,因为体内缺少乙醛转化酶,不能再转化为乙酸排到体外,所以造成乙醛中毒,人就会表现为各种过敏症状。而酒量大的人,就是因为体内这种酶多,能够迅速转化掉,而没有出现中毒症状,也就不会醉酒。 酒精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于各种酒中,它在人体内可以很快发生作用,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这是因为酒精在人体内不需要经过消化作用,就可直接扩散进入血液中,并分布至全身。酒精被吸收的过程可能在口腔中就开始了,到了胃部,也有少量酒精可直接被胃壁吸收,到了小肠后,小肠会很快地大量吸收。酒精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到各个器官,主要是分布在肝脏和大脑中。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 如果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酒,初始酒精会像轻度镇静剂一样,使人兴奋、减轻抑郁程度,这是因为酒精压抑了某些大脑中枢的活动,这些中枢在平时对极兴奋行为起抑制作用。这个阶段不会维持很久,接下来,大部分人会变得安静、忧郁、恍惚、直到不省人事,严重时甚至会因心脏被麻醉或呼吸中枢失去功能而造成窒息死亡。 因为各种饮用酒里都含乙醇,乙醇在体内主要发生如下变化: 2CH3CH2OH + O22CH3CHO + 2H2O 乙醇 乙醛 2CH3CHO + O22CH3COOH 乙醛 乙酸 上面两个反应中“酶”起了决定性的催化作用,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在特殊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人体内含有各种蛋白酶的量因人而异。 有的人体内含各种酶比较多,有人较少。含酶多的人虽饮了较多的酒,但能顺利地完成上述化学变化,而这些酶含量比较少的人,酒后不能顺利完成上述变化,甚至失去催化作用过多的乙醇和乙醛会刺激神经系统,使人产生一系列反应,也就是酒精中毒。

7,白酒在人体内怎样分解

酒精中所含的乙醇会通过人体肝脏产生的解酒酶催化、分解成水和其他物质(所以喝酒时感到有尿意,就证明酒精正在你体内进行分解)。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酶的含量或者产生速度会有差异。有些人据说会千杯不醉,说到底就是这种酶的分泌比较快,分泌量比较大,所以分解酒精的速度相对较快。有些人会酒精中毒,是因为酒精含量超过肝脏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令肝脏超负荷。人体产生的这种解酒酶,其实是蛋白质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起催化作用。换言之,即使没有这种酶的存在,酒精也是会分解的。就如同把一杯酒开封,放在一旁一段时间后会变成淡而无味的液体一样。但有解酒酶的催化,这种分解会快N倍。
摄入体内的酒精(乙醇)除极少量经呼吸和尿排泄外,95%以上在体内分解代谢,而肝脏是乙醇代谢的重要器官。在周围组织内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余者在肝内进入糖和(或)脂肪池,或进入三羧酸循环而氧化分解。乙醇和乙醛都可以使人出现头晕、脸红、心跳过速,甚至神态不清等酒精中毒现象,但乙醛的作用比乙醇更大。  酒精在肝内的代谢带来多种后果:刺激脂肪的合成,消耗大量的氧,给肝脏造成缺氧状态,干扰肝细胞atp的产生,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造成直接损伤,出现肝功能障碍。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在消化道内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吸收快而且完全。一般在胃中吸收20%,其余80%被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胃内有无食物、胃臂的功能状况、饮料含酒精的多少以及饮酒习惯均可影响酒精的吸收。空腹饮酒时,15分钟吸收50%左右,半小时吸收60%-90%,2-3小时吸收100%。酒精还能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人在有酒精的空气中工作,有可能因吸入酒精而中毒。酒对人体的作用与其浓度和吸收速度成正比,即浓度越高,吸收速度越快,作用也越明显。  进入人体内的酒,约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因此,饮酒者都是“一身酒气”,也可用呼吸测酒器检测出来。其余90%经由肝脏代谢。乙醇首先被氧化成乙醛,脱氢后转化为乙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但乙醇的氧化,并不受血液中酒精浓度高低的影响,也不按机体的需要进行,它只按其固定的规律进行,即肝脏以每小时10毫升的速度将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直至消化完为止。
酒精----乙醛-----乙酸, 乙酸再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