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解放前叫什么,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叫啥

到了2014年3月15日,“赖茅”商标成为了茅台的注册商标,由此,无序的赖茅历史就此结束,“赖茅”与“王茅”、“华茅”一起成为茅台主要品牌之一。作为国酒中的一大品牌,我肯定希望茅台越来越强大,当然,也想茅台酒的价格降下来,让那些现在喝不起茅台的人到时候咬咬牙也可以买一瓶喝一次。

1、茅台现象说明了什么?

茅台酒现象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极致表现,也是一种科学观价值观的本末倒置。茅台是贵州的品牌,甚至挑起了贵州财政的半壁江山,作为贵州人自然引以为傲,这是正常的。然而,酒终究是酒,酿造工艺也是传统的继承,如果说有创新的话,也是在现代工艺的创新下增加了产能,而这种现代工艺不仅仅是茅台才有,其他酒企也有,茅台酒是好酒,喝茅台已经成为财富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我从不妒忌喝茅台的人,心中有的只是羡慕,因为我没喝过,作为国酒中的一大品牌,我肯定希望茅台越来越强大,当然,也想茅台酒的价格降下来,让那些现在喝不起茅台的人到时候咬咬牙也可以买一瓶喝一次。酿酒行业是属于化工行业,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也许为了推出一位院士,拼命的往化工行业上靠。我嘴小反驳不了,别人嘴大,但我记得酒属于食品工业,为此查了许多酒企的包装说明,发现没有此类说明,现在也不好分类了。

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酒的发酵过程的确有化学反应,但这种反应我们的祖宗已经用了几千年,院士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每个院士都应该有杰出的科学贡献,而这些科学贡献应该是普惠的,是利国利民(包括世界人民)的,是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但茅台酒没有,也做不到。其实,提谁,最后选谁,对于普通百姓并没什么,只是,有许多有成就的人尚且还进不了,一个品酒的却被提名,似乎有种被羞辱的感觉。

2、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叫啥?

茅台的前身“三茅”得了解王茅,赖茅和华茅“三茅”在酒友圈犹如绕不过去的话题,每每讨论起酱香酒都会有所提及,但有各有各的说法,犹如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三茅从每一个酒友口中说出的故事都不太一样,那么历史上王茅,赖茅和华茅“三茅”故事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个详细的挖掘分享,我们先从历史说起,好酒的酒友都知道,赤水河又名美酒河,中国最有名的白酒茅台酒便是引此水酿造而成,此外,郎酒习酒等诸多名酒厂也是用此水酿造白酒。

但在两百多年前,赤水河是贵州非常有名的盐运河,但贵州高原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又不产盐,所以贵州吃盐全靠四川运输,除此之外,黔北的许多矿产物质也需要运送到四川,而作为连接四川贵州的赤水河,于是成为两地运输、物质交流的桥梁。然而赤水河水流湍急,浅滩也多,因此运输颇为不便,有些地方,因河滩变浅,船载不能通过,船行至此,工人们不得不把货物全部卸下,将空船过滩后再装载前行,

由于此项工作劳动力大,时间有较长,工人们不得不就此停留过夜以休整。一时间,赤水河中下游便产生了一些小的村镇,茅台村便是其中之一,由于过夜于此的工人都很疲乏,而白酒又有解乏、御寒、祛湿之用,而这也直接的推动了当地白酒酿造的发展。其实茅台村的酿酒历史是很悠久的,最早可追溯到2100多年前的“构酱酒”,到了清朝中期,当地酿酒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小烧坊有二十多家,

1862年,四川泸州盐务总办华联辉在茅台创办“成义酒坊”,所产酒称“华茅”;1879年,仁怀县石荣霄和孙全太,以及经营“天和”盐号的王立夫,共同集资400两银子,成立“荣太和烧坊”,后来因为孙全太退股,而石还祖性王,所以酒坊改名“荣和烧坊”,所产酒称“王茅”。但相比于华茅、王茅,赖茅酒的故事就多了,但如果你仔细查阅赖茅酒故事的活,你会发现有很多版本,

主流的版本是赖茅诞生于赖永初,但事实上,赖永初三兄弟(二弟赖贵山,三弟赖雨生)在茅台村都有各自的实业,而且赖氏家族在茅台村有一定的历史和根基,涉足酿酒也有较长的时间,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传出了各种各样的赖茅故事,都说自己是赖茅酒的创始人。民国时期“三茅”(赖茅、王茅、华茅)中的赖茅指的是赖永初恒兴烧坊所酿的酒,而恒兴烧坊其前身是1929年贵阳资本家周秉衡在茅台投资建立的“衡昌烧坊”,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之初此酒坊是茅台村最大的酒坊,然而好景不长,此酒坊因经营困难而奄奄一息,1938年,赖永初入股衡昌烧坊,到了1940年,周秉衡将酒坊全部卖给赖永初,赖永初接手后,于1941年将酒厂改名为“恒兴烧坊”,而恒兴烧坊也是当时茅台村最大的酒厂。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