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经济危机(1837年经济危机)

1. 1847年经济危机

1. 1847年经济危机

1.发生的地点不同,影响的地区也不同。1929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于经济发达的美国,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97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于泰国,然后影响到整个东南亚、拉美等比较落后的地区,东南亚地区受影响最大。

2.影响的领域不同。1929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金融、工业、农业、国际贸易等差不多所有领域;而后者主要是在金融领域。

3.造成的后果不同。前者使法西斯上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者由于发生地区在世界地位不高,产生影响有限。

2. 1837年经济危机

2. 1837年经济危机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问题。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美联储为了避免经济衰退,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六次降息,使得美国长期维持着1%的历史低利率。这就导致过多的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市场,使2001年到2006年间的美国房价快速上涨,出现巨大房地产泡沫。

其次,是“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从克林顿政府到小布什政府,都积极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要求金融机构为那些没有购买能力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支持,让他们能够享有自己的房屋。尤其是,一些国会议员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住房贷款来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导致了很多没有信用、没有偿付能力的人群获得了住房贷款,也就是“次级房贷”,从而导致银行的基础资产蕴含着大量风险。这也大大推动了房地产泡沫,并最后通过“次贷危机”引爆2008年的金融危机。因此,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首要原因。

再次,就是美国金融体系本身的问题。我们之前谈到,因为银行挤兑恶化了经济大萧条,所以1933年美国推出存款保险。那项创新降低了挤兑风险,但同时鼓励银行去冒险。这直接影响了2007年之前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的房贷发放行为,让它们敢于冒险,通过高杠杆追逐利润,却忽视市场扭转时可能引发的风险。

最后,也是我们之前谈到的,1930年代大萧条初期银行持有太多流动性差的贷款,所以,为了增加住房贷款的流动性,先是建立二级住房贷款市场,让银行随时可以转手卖出去住房贷款,后来也把这些住房贷款打包、做资产证券化。再后来,又有华尔街公司推出专门投资住房按揭贷款证券的基金产品,专门针对特定投资者发售这些基金的份额,等等。

这一系列的创新就把原始出资人和资金的最终使用者之间的交易链条拉得很长,先是贷款经纪商把钱贷给要买房子的家庭,并把贷款合同卖给银行,银行再把贷款合同转手卖给房利美,房利美再转手卖给吉利美,由后者再打包卖给住房按揭贷款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再卖给投资者,等等,整个链条中的每一方都赚一些手续费和佣金,但每一方都不为贷款最后是否成为坏账负责。因此,最初的借款方是否有还款能力,就没有谁去管了;委托代理链条太长之后,风险就被不断扩大。

3. 1819年经济危机

爆发经济危机有以下原因

1、是经济结构失衡引起的,即所谓结构性危机。其中产业结构失衡是集中表现,产业结构直接引发就业结构产品结构方面的矛盾,从而出现经济混乱,暴发危机。对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如果处理的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引发的.尤其是重要生产资料长期积压严重过剩,一旦波及其他领域,有可能触发危机。

3、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失误引起的。政府用以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如使用不当,也会诱发经济危机。

4、是当世界经济不景气或者某一个国家某一个领域发生严重问题,可能引发地区性的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4. 1847年经济危机原因

拉美经济稳定性差的根源在于过度外债。

拉美地区可说是深受新自由主义之害的重灾区。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普遍爆发了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此时,新自由主义乘虚而入。1985年美国以解决拉美债务危机为由,提出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贝克计划”。该计划要求,拉美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实现价格自由化等。

5. 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

2018年4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公开警告,如今世界,特别是贸易冲突,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危机 。

危机与8大特征

1、经济大危机基本都是出现在经济大繁荣,或者假繁荣之后。

比如1929年的经济危机,之前西方国家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经济繁荣,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的相关各国,也都经历了类似的经济繁荣。

由于繁荣是需要综合国力的支撑,所以,一些通过数据造假或寅吃卯粮形成的经济假繁荣,就更容易导致经济危机了。

2、货币工具陷入流动性陷阱,出现拼命放水现象。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中央银行却在继续放水货币,整个经济凸显很不景气现象。

3、资产价格上涨超出理性,脱离了正轨,甚至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出现价格与价值严重扭曲的现象。

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的房价非理性暴涨,成为引爆经济危机的重要事件。

4、金融、经济领域,非规律性事件频繁,比如扭曲的股市成家常便饭。

5、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冲突或贸易战,最容易引爆经济危机。

6、社会、舆论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假话、赞歌出现肆无忌惮的场景。

因为这样会引发经济金融决策的重大误判。

7、经济规模体量大,而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冲突厉害,也就更容易引爆经济危机。当然,体量大,一旦发生危机,破坏力也就越大。

8、十年轮回期,需特别注意。

经济的发展有如海中的波浪,具备波动理论的规律

6. 1857年的经济危机

2008经济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

即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起源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中国也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政策监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7. 1847经济危机影响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

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

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

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8. 1847年经济危机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

一是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投资增长有所放慢。进口、出口增长速度分别从9月份的21.3%和21.5%、10月份的15.6%和19.2%,转为11月份分别下降17.9%和2.2%。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增幅比6月份和10月份分别回落5.7个和0.6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原材料价格和运输市场需求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6月份的16%起逐月回落, 11月份下降到5.4%。与此同时,发电量和用电量明显萎缩,11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9.6%;用电量下降8.3%。国内钢材、电解铝、锌等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11月份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和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也出现回落。

  三是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消费热点降温。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3%;11月份汽车销售量下降14.6%。同时,近年来消费增长较快的其他商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11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下降32.6%;通讯器材类下降4.8%。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业形势严峻。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农民工提前返乡增多。

  五是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全国财政收入上半年增长33.3%(主要是汇算清缴去年企业所得税收入较多等因素影响),三季度增长10.5%,由于经济增长减速、企业利润减少、股市和房市低迷等影响,以及政策性减免税收,财政收入呈逐季下滑态势,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当月同比下降0.3%,11月份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到3.1%。国际金融动荡严重影响了国内投资者信心,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由于企业亏损增加、利润减少,银行体系经营压力加大,潜伏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9. 1847年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影响:2008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旦爆发就会迅速蔓延,给西方世界造成严重的影响,经济衰退,工厂倒闭,失业剧增,社会矛盾激化,政局动荡。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