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白话文(裴松之注三国志白话文)

1. 裴松之注三国志白话文

1. 裴松之注三国志白话文

裴松之注《三国志》可信吗?

可信。因为:

第一,裴松之是刘宋时期的史学家。他八岁时就通晓《论语》《毛诗》。博览古书,知识渊博。

第二,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完成的时间在公元429,这个时间距离陈寿去世有130多年。所以他在作注时引用的资料多为魏晋人著作。

2. 裴松之注三国志译文

2. 裴松之注三国志译文

原文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译文: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

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

原文: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译文:曹操听到了磨刀声后,以为是要杀他,于是,就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一家。然后悲伤的说:这世上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

3. 三国志裴松之全文翻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大意】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提示】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4. 三国志裴松之注阅读

真实性上陈寿的 内容丰富话就裴松之的 晋陈寿著,南朝宋裴松之注,换言之《三国志》不是裴松之写的!一般来说《三国志》在市面上的是有陈寿的原文和裴松之的注。所以就无所谓谁好谁不好了。 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只有纪和传。比其其他23史它少了表和书。所以《三国志》的魅力就让人们有点遗憾了。但是陈寿是离三国时代最近的写史者,虽然他惜墨如金但是基本符合三国史实。南朝宋时裴松之替《三国志》做注。他本人还是较为严谨的,就算是有争议的问题他也是将多个材料同时列出供读者参考。因为《三国志》过于少,所以我们研究三国历史时更多的是两者一起参考

5. 三国志裴松之注阅读理解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作者是杜甫,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作者是董其昌。

出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作者是裴松之。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 裴松之注三国志翻译

这句话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的《曹瞒传》,原文是:“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7. 三国志裴松之注全文通译在线阅读

三国志

原文:

陶谦字恭祖,丹杨人。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逆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众辱温。温怒,徙谦于边。或说温曰:“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温然其言,乃追还谦。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赵)昱年十三,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传》,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高洁廉正,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檀谟、陈遵共召,不起。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谦被诏,乃上书曰:“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遇恶止乱之务也。”又曰:“华夏沸扰,于今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阙,寤寐忧叹,无日敢宁。诚思贡献必至,荐羞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之愿也。”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删节)

译文:

陶谦字恭祖,是丹杨人。陶谦本性刚强正直,他有高远宏大的志节,年轻的时侯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的官职,后又授予舒令的官职。陶谦为官期间廉洁,没有什么可以督察举发的,在举行祭祀祈年时,有馀钱五百(铢),有人想要隐藏起来。陶谦把钱交给官府后离开。

恰逢西羌侵犯边境,皇甫嵩担任征西将军,他上表请求配备武将,皇上任命陶谦担任扬武都尉,和皇甫嵩一起征讨西羌,把西羌打得大败。后来边章和韩遂叛乱,司空张温奉命出兵讨伐。又请求让陶谦参与军事,接待陶谦的规格非常高,但陶谦轻视他的行为,心中存有不服之气。等到大军返回,百官举行了盛大宴会,张温嘱咐陶谦依次斟酒,陶谦当众侮辱张温。张温愤怒,把陶谦贬谪到边疆去。有人劝张温说:“恭祖本来凭借才能谋略被您器重,(您)不如消除怨恨,就能够恢复(你们)当初的情分,来让(您的)美德远扬。”张温认为他的话对,就追赶陶谦让他返回。于是为陶谦摆下酒宴,对待他就如当初一样。

赵昱十三岁,乡里人称赞他孝顺。他到处士东莞人綦毋君那里学习,赵昱在过去的多年中一直专心致志学习《公羊传》,不窥视园地,无论是亲密的人还是疏远的人都很少见到他的面。赵昱高尚纯洁廉洁正,州郡招请他,他常常称病不答应。国相檀谟、陈遵共同召见赵昱,赵昱不接受召见。陶谦当初征召他并授予他别驾从事的官职,赵昱托辞生病从而避开了。陶谦又让扬州从事会稽人吴范宣布诏书,张昱坚持自己的意愿不改变;陶谦想用刑罚来威胁他,这样以后赵昱才接受了。张昱被举荐为茂オ,调任为广陵太守。叛贼笮融在临淮被征讨,突然进入郡界,赵昱率兵抵御抗击,战败后被杀害。

曹操父亲在泰山被杀,归罪于陶谦。(曹操)想讨伐陶谦,却畏惧他军力强大,于是上表让各州郡立即停战。诏书说:“现在天下纷乱,州郡出兵,士兵疲劳困苦。应当各自停战,遣散将士,(让他们)回家从事农业生产。”陶谦被召回,于是上书说:“从古代以来,没有不通过炫耀武力来平息战乱,用武威震慑来制止暴戾行为的。如果受命遣散将士,会削弱国家,让国家空虚,放下军事装备反而会助长战乱,减损官府的威信来增加敌人的力量。现在停战(遣散将士),将来灾难必定会到来,对上让我有愧于皇帝授予官爵的本义,对下让众多坏人一天天一月月地滋长扩大,这不是用来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防止发生邪恶之事,制止动乱的紧要的事情。”陶谦又说:“国内出现了许多动乱,到现在还没有消除,应该进贡的包茅也没有送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没有哪天安定下来。我确实想进贡的物品一定会送到,进献的美味食品能够顺畅地进献,这样以后就融化兵器,解甲归田,这是我的心愿啊。”曹操得知陶谦上表的事,知道不能停战,就进攻彭城,杀了许多百姓。陶谦带兵攻打他,青州刺史田楷也带兵救陶谦,曹操只好带兵回去了。

8. 三国志裴注白话文在线阅读

裴松之(372-^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三国志 注》作者,与裴骓、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

裴仁基(? 一619):字德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隋朝大将。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唐朝名相,唐朝杰出的政治家。

9.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翻译

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注一]下令曰:“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是月,袁熙大将焦触、张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乌丸。触等举其县降,封为列侯。

初讨谭时,民亡椎冰,[注二]令不得降。顷之,亡民有诣门首者,公谓曰:“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民垂泣而去;后竟捕得。

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封为列侯。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注三]

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犷平,乌丸奔走出塞。

九月,令曰:“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

冬十月,公还邺。

初,袁绍以甥高干领并州牧,公之拔邺,干降,遂以为刺史。干闻公讨乌丸,乃以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遣乐进、李典击之,干还守壶关城。

建安十年春正月,曹操进攻袁谭,破之,斩杀袁谭,诛其妻儿,冀州平定。曹操下令道:“与袁氏兄弟共同为恶者,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又命令百姓们不得再报私仇,严禁厚葬,违者一概依法惩处。此月,袁熙大将焦触、张南等人叛攻袁熙、袁尚,袁熙、袁尚投奔地处幽州三郡的乌丸地区。焦触等人举其县投降,被封为列侯。

当初曹操讨伐袁谭时,百姓中有些人逃避凿冰征役,曹操下令不得接受他们投降。不久,有些逃往的人到门前自首,曹操道:“接受你们自首,则违背军令;杀死你们,则又是诛杀认罪之人。你们回去好好藏好,不要被官吏们捕获。”自首者流泪而去;后来终归还是被捕获了。

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人投降,被封为列侯。故安赵犊、霍奴等人杀死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乌丸军攻鲜于辅于犷平。

秋八月,曹操率兵出征,斩杀赵犊等人,接着渡过潞河救援犷平县,乌丸军出逃塞外。

九月,曹操下令道:“结党营私,相互勾结,此乃先贤们所憎恶的。我听闻冀州习俗,父子各为派别,更相诋毁吹捧。昔日直不疑无兄,世人却说他和嫂子私通;第五伯鱼三次娶孤女为妻,却说她殴打岳父;王凤专擅朝政,谷永却将他比作忠臣申伯;王商忠正不阿,张匡却说他执邪道以乱政: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我欲整顿风俗,上述四种行为不除,我深感羞耻。”

冬十月,曹操返回邺城。

当初,袁绍任命他外甥高干兼领并州牧,曹操攻下邺城时,高干投降,曹操任他为并州刺史。高干闻曹操讨伐乌丸,便占据并州叛变曹操,执拿上党太守,举兵把守壶关口。曹操遣乐进、李典击之,高干退守壶关城。

[注一]《魏书》曰:公攻谭,旦及日中不决;公乃自执桴鼓,士卒咸奋,应时破陷。

《魏书》曰:曹操攻击袁谭,两军从清晨站到正午,仍不分胜负。曹操于是亲执鼓槌击鼓,士卒们军心大振,顿时攻破袁军。

[注二]臣松之以为讨谭时,川渠水冻,使民椎冰以通船,民惮役而亡。

臣松之认为曹操征讨袁谭时,川渠水冻结成冰,使民众们凿冰以通船,民众们害怕服役而逃走。

[注三]《续汉书郡国志》曰:犷平,县名,属渔阳郡。

《续汉书郡国志》曰:犷平,县名,属渔阳郡。

十一年春正月,公征干。干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走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受。公围壶关三月,拔之。干遂走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

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以益琅邪,省昌虑郡。[注一]

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余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沲入泒水(泒音孤),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泃音句)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建十一年春正月,曹操征讨高干。高干闻之,便留下其别将把守壶关城,自己逃往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没有接受高干请求。曹操围攻壶关三月,拔之。高干于是逃往荆州,上洛都尉王琰将其逮捕斩杀。

秋八月,曹操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县后,派遣乐进、李典击破管承,管承逃入海岛。曹操分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三县以增加琅邪郡土地,取消昌虑郡。

三郡乌丸曾趁天下大乱,攻破幽州,掳掠汉民共十余万户。袁绍把乌丸的豪族酋长都封为单于,把本族人的女儿作为自己女儿,许配给他们当妻子。辽西单于蹋顿势力尤为强大,被袁绍所厚待,因此袁尚兄弟投奔他,数次入塞为劫掠作害。曹操准备征讨蹋顿,开凿河渠,自呼沲河引水入泒河,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河道通潞河,名泉州渠,以通入大海。

[注一]《魏书》载十月乙亥令曰:“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诫在面从,《诗》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吾充重任,每惧失中,频年已来,不闻嘉谋,岂吾开延不勤之咎邪?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魏书》载十月乙亥令曰:“治理国家,统御军民, 任命辅佐官吏,应力戒当面一切顺从,背地自行其是。《诗》称述‘如果听用我的谋划,也许不致落到败亡的地步,而感到后悔不已。’,实乃君臣之间恳诚相待的要求啊。我自担当重任以来,常常害怕不合准则,连年以来,不闻嘉谋,难道是我延揽人才不勤的过错吗?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固定在每月初一各自报告自己一个月里的过失,我将亲自阅览。”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