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白酒怎么样,林冲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是如何找酒喝的以及喝酒后发生了什么事 搜

本文目录一览

1,林冲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是如何找酒喝的以及喝酒后发生了什么事 搜

杀了陆谦后林冲拖着枪就开始逃跑,,跑到一个小店里去取暖,看到有人在那里烧烤,他是又冷又饿,就腆着脸去向人家要东西吃。人家不给他,他就把那几个人干翻了,又吃又喝,却喝醉了,,,醉倒在那里,恰好那几个人是柴进庄上的庄客,把他绑起来送到了柴进面前。柴进于是好生看顾他,让他乔装打扮,把他送出了自己的地界,让他去投梁山。
a陆谦 这一回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陆谦以前在东京是林冲的好朋友,后来跟了高太尉,害的林冲刺配沧州,但是他还是不放心,斩草除根,跟来沧州 要害死林冲,结果在山神庙 林冲听到了真相,用花枪挑了他了 ,一起杀死的还有后边两位

林冲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是如何找酒喝的以及喝酒后发生了什么事  搜

2,2016年社保最低标准交多少钱

各地的最低标准都不一样,并且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若干个档次,最低档次每年只需交纳几百元,而最高档次则每个月需要交纳数千元,你可以拨打12333咨询当地社保部门,选择合适的类型和档次交纳。
酒葫芦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从《西游记》中的金角、银角用的装人葫芦;八仙铁拐李铁拐上面挂的酒葫芦,林冲守护牧场时装酒的道具。。。接下来介绍下酒葫芦的制作方法。首先选取一成熟的亚腰葫芦,将籽和瓤掏空,晾干后可用来装酒.用来做酒壶的葫芦,最好是一架葫芦上挂果最早的,这样的葫芦较厚实不容易破损。开口:在葫芦顶部适当位置剧开,然后在两个面分别钻出相同大小的孔。掏籽、除瓤;打好孔后,用细铁丝将葫芦里面的籽和瓤掏干净。加塞:选一个和壶口的孔一样大小的软木塞(瓶装葡萄酒使用的软木塞最好),镶在酒葫芦盖的孔里,然后,用生鸡蛋清粘住。防渗处理:这一道工序一定要细。它不仅决定酒壶是否渗酒,而且,还影响酒葫芦里所装酒的味道。一般地,将糯米慢火煮成黏度很高的稀粥,灌满葫芦,加盖密封后,放到阳光不能直晒,通风较好的地方晾晒一周左右。然后倒出稀粥,待葫芦晾干后,再依照上面方法,如此循换做两次。这样做出的酒葫芦,不仅酒不外渗,而且里面装上白酒的话,时间久了,酒水既有淡淡的葫芦清香,又有浓浓的糯米芳香。外部烙画:这一道工序是装饰、美化酒葫芦。画面可根据葫芦的形状、个人的喜好而定。外表上蜡或用核桃仁涂抹;核桃仁里的油能渗进酒葫芦壳内,无异味,起到保护酒葫芦外表的作用。另外,用核桃仁处理的酒葫芦,把玩时间久了,酒葫芦显得古香古色,更招人喜欢。注释:亚腰葫芦是一个常见的品种,古今种植都非常普遍。它的形状长得很可爱,像两个摞起来的球体,上小下大,中间有一个纤细的“蜂腰”。它的名字所以叫“亚腰葫芦”,俗称“亚葫芦”。

2016年社保最低标准交多少钱

3,过去一个铜钱折合人民币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一两金=3000元人民币 一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一文铜钱=0.3元人民币

过去一个铜钱折合人民币

4,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文钱一两金子等于多少银子

下面这段是搜到的资料 主要是计算北宋时期的贵金属 你可以重点看一下《潜规则》的那部分 因为《万历十五年》和《潜规则》都是明史的研究著作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这个答复很不错啦,建议设为最佳答案~
1金=10银,1银=1000铜钱.
关心则干吗 ?
1两黄金=10两白银=1000文铜钱。华夏2里面是.

5,北宋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多少东西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我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按两三文一个烧饼算,能买一千多烧饼
三两银子在北宋可以买一个丫鬟。也就是说三两银子可以买一个人的终身。这个换算成目前,不知道拿什么比?看看你现在娶个老婆需要花多少钱吧。
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人民币,如同在边远落后地区5口之间半年的生活费。 两宋很富裕,但是贫富差距也很大,一两纹银可能是富人手里的消费也可能是百姓半年的生活费。
凡是富裕的社会,物价都特别低.唐朝全盛时期,人出门都不带吃的,路上有人免费供应食物.估计宋朝的时候,还要好点.一两银子实际购买能力应该比300元还多
北宋时期4两银子就够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了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6,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配枯咏的是 险被奸人害死的事

林冲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 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 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 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意今日却在 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地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 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里姓王, 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 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 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 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 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到此遇见。” 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 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 怕玷辱你夫妻两口。”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 来家里浆洗缝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因此林 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 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银。 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迅速光阴,却早冬来。林冲的绵衣裙袄,都是李小 二浑家整治缝补。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 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 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李小二道:“官人请甚客?”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 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 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中请了管营,都到酒店 里。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 大名?”那人道:“有书在此,少刻便知。且取酒来。”李小二连忙开了酒,一面 铺下菜蔬果品酒馔,那人叫讨副劝盘来,把了盏,相让坐了。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 似伏侍不暇。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自行烫酒,约计吃过十数杯,再讨了按酒,铺 放桌上。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 “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 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 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老婆道:“你去营 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 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的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 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得是。”便入去听了 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 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 是金银。只见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正说之时, 阁子里叫将汤来。李小二急去里面换汤时,看见管营手里拿着一封书。小二换了汤, 添些下饭,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管营、差拨先去了。次后那两个低着头 也去了。 转背不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 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有诗为证: 谋人动念震天门,悄语低言号六军。 岂独隔墙原有耳,满前神鬼尽知闻。 当下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 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讷出高太尉三个字 来,小人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 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 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下疑,只怕恩人身 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什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 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 “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骨肉为泥!” 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 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 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 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 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 人面皮,不曾抬举的你。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 有些常例钱取觅。原寻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 那里寻几贯盘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林冲应道:“小人便去。”当时离 了营中,径到李小二家,对他夫妻两个说道:“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 却如何?”李小二道:“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那里收草料时,有些常例钱钞。 往常不使钱时,不能够这差使。”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 意?”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 时挪工夫来望恩人。”就在家里安排几杯酒,请林冲吃了。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 与差拨一同辞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但见: 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 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 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 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 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 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 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 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 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 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 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 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 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 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 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 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问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 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 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 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 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古时 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 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拈絮绵,裁几片大如拷。见林间竹屋茅 茨,争些儿被他压倒。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 衣絮袄。手拈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 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 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 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 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 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 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 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 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 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 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 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 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 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但见: 雪欺火势,草助火威。偏愁草上有风,更讶雪中送炭。赤龙斗跃,如何玉甲纷 纷;粉蝶争飞,遮莫火莲焰焰。初疑炎帝纵神驹,此方刍牧;又猜南方逐朱雀,遍 处营巢。谁知是白地里起灾殃,也须信暗室中开电目。看这火,能教烈士无明发; 对这雪,应使奸邪心胆寒。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 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 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 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 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 “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 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 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 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 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 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 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 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 正走不动。林冲举手,察的一枪,先拨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 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 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 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 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 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 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 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 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 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 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 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 庙门投东去。走不到三五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着水桶钩子来救火。林冲道:“你 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提着枪只顾走,有诗为证: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7,一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那

6.8元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古代有好多朝代的。各个朝代银子的价值也不一样。 以北宋来说吧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参考资料:http://wenwen.sogou.com/z/q792762009.htm
2008年12月15日:1美元=6.8457人民币银行的货币实时兑换率网址:http://www.fx168.com/CurrencyConvert/ShowRation2.html
人民币汇改历史回顾 汇率制度作为一国主要的经济制度,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化与改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汇率制度(1949至1952年)。这时期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可看成是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主要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的日用品生活费比价三者的加权平均数来调整。因此,这时期汇率变动呈现剧烈波动的特点。例如,1949年1月18日,1美元兑80元人民币(这里的人民币均是指旧人民币)。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汇率制度(1953至1980年)。这时期的我国汇率制度又分为两个阶段:(1)1953年至1972年。这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特征,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此阶段,人民币汇率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外贸盈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2)1973年至1980年。这一阶段,由于1973年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 第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94年)。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1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2)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3)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第四,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取消外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4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营,各外汇指定银行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在规定的上下幅度内决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这时期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1)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直接制定,而是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和调整;(2)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以此形成了统一的汇率;(3)亚洲货币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处于超稳定状况,并单一钉住美元(参见表一)。 纵观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进程,不难发现它有如下5个特征:(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并不僵化,汇率制度及其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是根据国内外情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2)国内外物价水平变动或出口成本的变化,是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3)汇率水平主要是向下调整,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4)双轨制发挥了很大的影响,政府的干预力度比较大;(5)1994年以来汇率制度虽属管理浮动,但事实上一直实行的是固定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不合理。 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化趋势 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国际汇率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在选择何种汇率制度上态度不一结果不同,但从国际货币基金的资料来看也呈现了一种趋势,即更多的国家选择了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例如,在1999年IMF改变传统的汇率制度分法前,实行钉住型或无弹性型的国家有64个,有限灵活或有弹性型的国家有17个,更加灵活或较高弹性型(包括按一套指标调整、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的国家有101个。1999年IMF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无论按旧方法,还是根据新分类,在各国的实践中选择更加灵活汇率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占大多数的,同时也表明这是一国未来汇率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取向或参考依据。 人民币汇改特点与方向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至少有两个特点:(1)“微改”。首先,表现在从原来实际钉住单一美元更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来调节汇率。篮子货币着重会在与我国国际经济交易比较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中选取,具体来说是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活动中占较大比重的国家、地区的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其次,表现为汇率水平向微调整2%。(2)重在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既是现在也是将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重头戏。(3)不屈服外界的压力,主动改革的结果。应该说,本次改革保持了主体汇率制度不变,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但又很关键的改革,对防范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风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维护对外经贸环境的稳定、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以及经济的稳健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然,改革不会就此停止。从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一国汇率制度是可以根据一国的具体情况,例如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开放与发展程度等,来具体确定、转换,总的趋势是更加灵活。我国也一样。从上述分析可见,我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与改革上并不僵化,今后可根据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市场汇率形成的环境,实施真正的可上下浮动的、有目标区间的汇率制度,由此渐进地过渡到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这里特别强调,持续的、不计成本地维持一种汇率制度将隐藏着极大的风险,持续的、单边的向上浮动或向下浮动也不是汇率调整的最优选择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