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匠之星酒业招聘,贵州贵阳天地人和酒业好不好

本文目录一览

1,工匠之星什么意思

工匠之星就是工匠里面的优秀者,做活优秀的工匠。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相关资料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之星什么意思

2,贵州贵阳天地人和酒业好不好

你问的是贵州天地人和酒业公司怎么样还是他们的酒怎么样??

贵州贵阳天地人和酒业好不好

3,有谁可以告之一下有关茅台酒的知识

  茅台酒历史简介:  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县仁怀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酒,被尊为“国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  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从此贵州茅台酒闻名中外,誉满全球。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家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  1949年的开国大典,周恩来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在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2003年茅台酒产量突破一万吨,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年产万吨的心愿。茅台公司已开发了80年、50年、30年和15年茅台,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系列茅台等,推出了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中高价位的酱香型酒。最新推出了神舟酒、及为中国军队特制的名将酒, 形成了多品种、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茅台酒文化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  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茅台镇周围地区或全国部分酱香型酒的厂家极力仿制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茅台酒的传统制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镇这块方圆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这精美绝伦的好酒。  茅台酒的酒窖建设也颇有讲究。从窖址选地、窖区走向、空间高度,到窖内温湿度控制、透气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术等,都极为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气纯度再提高的关键。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检查,开关透气孔,控制温湿度。据说连看守酒窖的人也必须衣着洁净,人品端正,不得在窖内污言秽语,起哄打闹,否则将影响酒的质量。当然,人的一般衣着言行与酒的质量无必然联系,这只不过反映了人们对茅台酒的敬重、崇尚之情和鼓励做好人、制好酒的良好愿望罢了。  茅台酒的高质量多年保持不变。全国评酒会对贵州茅台酒的风格作了“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概括。它的香气成分达110多种,饮后的空杯,长时间余香不散。有人赞美它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茅台酒香而不艳,它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曾长期是全国名白酒中度数最低的。在调配时,从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纯洁、微黄、晶莹,柔绵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头,饮后令人愉快舒畅,荡气回肠,且有舒筋活血、促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功效。周恩来总理评价茅台酒“比‘伏特加 ’好喝,具有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他还说,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他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指茅台酒,另一台是指当时在那里放映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会议期间,周总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参加会议的外国首脑和使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誉称茅台酒是“美酒”。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侨胞把茅台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将它视为“国酒”、“外交酒”和礼品酒。  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茅台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最后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  装茅台酒用的酒瓶,最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按现在说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色陶质釉瓶。建国后,才改为白色陶瓷瓶和现在人们见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实大方。  茅台酒的商标,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个花瓣形的图案内,书写“贵州省茅台酒”几个楷书字样而已。后来才改为连史纸铅印。商标定名:成义酒房为“双德牌”,荣和酒房为“麦穗牌”,恒实酒房为“山鹰牌”。1952年统改为“工农牌”。1954年后,分为内销和外销两种商标:内销为“金轮牌”(又名“工农牌”),外销为“飞仙牌”。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葵花牌”,旋又恢复“金轮牌”、“飞仙牌”,一直沿用至今。  茅台酒蝉联五届国家名酒金奖,实现了国内金奖五连冠,连续荣获四次国际金奖(包括亚洲之星包装奖和第三世界广告一等奖)。产量逐年上升,销售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茅台荣誉  国家一级企业  中国驰名商标  茅台酒荣获历届国家质量金奖  1999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2001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2001年通过“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  2001年通过ISO9002品质管制体系认证  2001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国际奖:  1915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5 法国巴黎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金桂叶奖  1986 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1986 第十三届亚洲包装评比会亚洲之星包装奖  1987 第三届广告大会出口广告一等奖  1989 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1 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2 92日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2 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  1992 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最高金奖  1993 法国波尔多国际酒展53度、43度、38度茅台酒被授予特别荣誉奖  1994 在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国际名酒品评会上,茅台酒荣获  1994 在纪特别金奖第一名  国内奖:  1953 国家名酒金奖  1963 国家名酒金奖  1979 国家名酒金奖  1984 国家名酒金奖  1987 全国包装装璜评比金奖  1989 国家名酒金奖  1989 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 38度茅台酒获轻工部金奖  1992 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优质奖  1992 中华百绝博览会特别奖  1993 中国黄果树山水风光游暨中国国际名酒节获特别奖,  全国白酒市场中被评为口感最好的酒知名度最高的酒  1994 全国企业最高奖----金马奖  1996 全国 QC 活动优秀企业  绿色茅台  茅台酒是目前中国白酒行业为数不多的几个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的酿造环境,以及与众不同的绿色的传统酿造工艺。以此为基础,不但对其内在品质,而且对外在包装质量等方方面面,我们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原材料开始,每一个环节都确保无公害、无污染、无毒,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向国际环保食品的标准看齐。 如今,茅台集团已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就使得  茅台酒及其系列产品更加符合广大消费者“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消费趋势和要求。  人文茅台  茅台地区有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早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明清之际,作为重要航运码头,又呈现出“秦商聚茅台,蜀盐走贵州”的盛况。1915年,茅台酒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留下一段“怒掷酒瓶震国威”的传奇,从此跻身世界名酒行业;新中国成立后,更因它在我国政治、外交生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而佳话不断, 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国酒”。可以说,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动人的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建国50周年之际,茅台酒因其淳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中华“文化酒”的杰出代表。  科技茅台  茅台酒属于传统产品,但茅台集团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已拥有成立数十年的国家级白酒科研所、技术中心,以及中国白酒界一流的(包括诸多国家、省评酒委员会委员)科研队伍。未来的茅台酒,工艺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加大,勾兑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要得到更完美的结合。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包装材料、防伪等,都应该广泛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使产品无论内在外在都成为浓缩高科技的一扇窗口、一个高科技结晶,做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  注意:本人从茅台酒公司得到的消息  几年前国家就定下指标,决心将茅台誉为真正的国酒。现在茅台的产量越来越少,基本上除了直接供给国家政府接待外宾,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茅台酒只有几百瓶。  至于“假茅台”,虽然说大多数也是从茅台镇出来的,但是是没有经过纯正宗的手法酿制的,时间温度配置等都有偏差。并且没有质量保证不知道是否有加如其他物质。所以请各位注意认准真假不要随便购买。  茅台酒不可克隆的秘密  茅台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深受世人的喜爱,被誉为国酒、礼品酒、外交酒。它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其优秀品质和独特风格是其他白酒无法比拟的。  【第一个秘密:独特的地域环境】  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第二个秘密:特有的红缨子高粱】  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  【第三个秘密:复杂的酿造工艺】  如果说茅台酒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那么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就是能工巧匠之妙。概括茅台工艺的特点为三高三长。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茅台酒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高温堆积发酵是中国白酒生产敞开式发酵最为经典和独创之作,也是其他名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高温馏酒:蒸馏工艺本身是固液分离的技术,但茅台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与其他白酒完全不同。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茅台酒基酒酒龄长。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茅台酒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茅台酒的价值,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点。  茅台酒工艺的季节性生产指茅台酒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茅台酒生产投料要求按照农历九月重阳节期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有谁可以告之一下有关茅台酒的知识

4,茅台酒的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茅台酒历史简介:  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县仁怀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酒,被尊为“国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  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从此贵州茅台酒闻名中外,誉满全球。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家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  1949年的开国大典,周恩来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在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2003年茅台酒产量突破一万吨,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年产万吨的心愿。茅台公司已开发了80年、50年、30年和15年茅台,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系列茅台等,推出了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中高价位的酱香型酒。最新推出了神舟酒、及为中国军队特制的名将酒, 形成了多品种、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茅台酒文化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  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茅台镇周围地区或全国部分酱香型酒的厂家极力仿制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茅台酒的传统制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镇这块方圆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这精美绝伦的好酒。  茅台酒的酒窖建设也颇有讲究。从窖址选地、窖区走向、空间高度,到窖内温湿度控制、透气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术等,都极为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气纯度再提高的关键。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检查,开关透气孔,控制温湿度。据说连看守酒窖的人也必须衣着洁净,人品端正,不得在窖内污言秽语,起哄打闹,否则将影响酒的质量。当然,人的一般衣着言行与酒的质量无必然联系,这只不过反映了人们对茅台酒的敬重、崇尚之情和鼓励做好人、制好酒的良好愿望罢了。  茅台酒的高质量多年保持不变。全国评酒会对贵州茅台酒的风格作了“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概括。它的香气成分达110多种,饮后的空杯,长时间余香不散。有人赞美它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茅台酒香而不艳,它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曾长期是全国名白酒中度数最低的。在调配时,从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纯洁、微黄、晶莹,柔绵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头,饮后令人愉快舒畅,荡气回肠,且有舒筋活血、促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功效。周恩来总理评价茅台酒“比‘伏特加 ’好喝,具有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他还说,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他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指茅台酒,另一台是指当时在那里放映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会议期间,周总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参加会议的外国首脑和使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誉称茅台酒是“美酒”。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侨胞把茅台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将它视为“国酒”、“外交酒”和礼品酒。  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茅台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最后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  装茅台酒用的酒瓶,最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按现在说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色陶质釉瓶。建国后,才改为白色陶瓷瓶和现在人们见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实大方。  茅台酒的商标,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个花瓣形的图案内,书写“贵州省茅台酒”几个楷书字样而已。后来才改为连史纸铅印。商标定名:成义酒房为“双德牌”,荣和酒房为“麦穗牌”,恒实酒房为“山鹰牌”。1952年统改为“工农牌”。1954年后,分为内销和外销两种商标:内销为“金轮牌”(又名“工农牌”),外销为“飞仙牌”。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葵花牌”,旋又恢复“金轮牌”、“飞仙牌”,一直沿用至今。  茅台酒蝉联五届国家名酒金奖,实现了国内金奖五连冠,连续荣获四次国际金奖(包括亚洲之星包装奖和第三世界广告一等奖)。产量逐年上升,销售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茅台荣誉  国家一级企业  中国驰名商标  茅台酒荣获历届国家质量金奖  1999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2001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2001年通过“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  2001年通过ISO9002品质管制体系认证  2001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国际奖:  1915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5 法国巴黎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金桂叶奖  1986 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1986 第十三届亚洲包装评比会亚洲之星包装奖  1987 第三届广告大会出口广告一等奖  1989 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1 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2 92日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2 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  1992 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最高金奖  1993 法国波尔多国际酒展53度、43度、38度茅台酒被授予特别荣誉奖  1994 在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国际名酒品评会上,茅台酒荣获  1994 在纪特别金奖第一名  国内奖:  1953 国家名酒金奖  1963 国家名酒金奖  1979 国家名酒金奖  1984 国家名酒金奖  1987 全国包装装璜评比金奖  1989 国家名酒金奖  1989 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 38度茅台酒获轻工部金奖  1992 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优质奖  1992 中华百绝博览会特别奖  1993 中国黄果树山水风光游暨中国国际名酒节获特别奖,  全国白酒市场中被评为口感最好的酒知名度最高的酒  1994 全国企业最高奖----金马奖  1996 全国 QC 活动优秀企业  绿色茅台  茅台酒是目前中国白酒行业为数不多的几个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的酿造环境,以及与众不同的绿色的传统酿造工艺。以此为基础,不但对其内在品质,而且对外在包装质量等方方面面,我们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原材料开始,每一个环节都确保无公害、无污染、无毒,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向国际环保食品的标准看齐。 如今,茅台集团已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就使得  茅台酒及其系列产品更加符合广大消费者“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消费趋势和要求。  人文茅台  茅台地区有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早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明清之际,作为重要航运码头,又呈现出“秦商聚茅台,蜀盐走贵州”的盛况。1915年,茅台酒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留下一段“怒掷酒瓶震国威”的传奇,从此跻身世界名酒行业;新中国成立后,更因它在我国政治、外交生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而佳话不断, 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国酒”。可以说,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动人的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建国50周年之际,茅台酒因其淳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中华“文化酒”的杰出代表。  科技茅台  茅台酒属于传统产品,但茅台集团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已拥有成立数十年的国家级白酒科研所、技术中心,以及中国白酒界一流的(包括诸多国家、省评酒委员会委员)科研队伍。未来的茅台酒,工艺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加大,勾兑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要得到更完美的结合。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包装材料、防伪等,都应该广泛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使产品无论内在外在都成为浓缩高科技的一扇窗口、一个高科技结晶,做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  注意:本人从茅台酒公司得到的消息  几年前国家就定下指标,决心将茅台誉为真正的国酒。现在茅台的产量越来越少,基本上除了直接供给国家政府接待外宾,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茅台酒只有几百瓶。  至于“假茅台”,虽然说大多数也是从茅台镇出来的,但是是没有经过纯正宗的手法酿制的,时间温度配置等都有偏差。并且没有质量保证不知道是否有加如其他物质。所以请各位注意认准真假不要随便购买。  茅台酒不可克隆的秘密  茅台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深受世人的喜爱,被誉为国酒、礼品酒、外交酒。它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其优秀品质和独特风格是其他白酒无法比拟的。  【第一个秘密:独特的地域环境】  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第二个秘密:特有的红缨子高粱】  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  【第三个秘密:复杂的酿造工艺】  如果说茅台酒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那么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就是能工巧匠之妙。概括茅台工艺的特点为三高三长。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茅台酒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高温堆积发酵是中国白酒生产敞开式发酵最为经典和独创之作,也是其他名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高温馏酒:蒸馏工艺本身是固液分离的技术,但茅台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与其他白酒完全不同。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茅台酒基酒酒龄长。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茅台酒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茅台酒的价值,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点。  茅台酒工艺的季节性生产指茅台酒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茅台酒生产投料要求按照农历九月重阳节期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喝贵州茅台酒

茅台有品位,喝茅台也比较上档次。一般茅台都是公务场合时喝,酒越好,就显示出宴请的宾客越尊贵。茅台酒的文化品质 青瓦长街 水声汩汩——贵州茅台酒文化品质的思考 多年来,我们说酒文化,说文化酒,但是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究竟在哪里?却没有人能够做一个清晰明确的整理和归纳。我以为,在贵州茅台酒这样一个特定的载体中,其文化品性主要体现在忠孝节义四个字上。为国争光,诚于国事;谓之忠。儿遂母愿,殷勤于家;谓之孝。不羡繁华,不易其地;谓之节。护身健体,不伤饮者;谓之义。忠孝节义四全,是谓国酒文化。 一 让我们从一段历史说起。 两千年前,司马迁在他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现夜郎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唐蒙。大约在公元前135年的时候,唐蒙在出使秦朝末年割据两广一带的南越国时,有机会在宴席上吃到一种名叫枸酱的食品。唐蒙一边吃,一边随意地问主人:这东西很好吃,是你们本地出产的吗?主人也很随意地回答他:这东西来自夜郎国,夜郎在南越以西,有一条牂牁江从夜郎流下来,在南越都城番禺即今天广州城下入海。唐蒙留了心,把枸酱带回长安。有蜀商知道枸酱的来历,告诉他这东西产自蜀地,蜀人把它偷卖到夜郎,夜郎人又转卖给南越。唐蒙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那时候汉朝廷并不知道蜀地之旁,竟有一个夜郎国家的存在。再一详问,蜀商告诉他,这个夜郎国“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唐蒙了解了这些情况,就把枸酱献给汉武帝品尝。武帝曰“甘美之”。唐蒙趁汉武帝高兴,再进一步建议汉武帝说,如果从湖南、江西这边攻取南越,山高路险,很难奏效。建议朝廷以巴蜀的力量,收服夜郎,可得夜郎精兵十余万,然后从牂牁江浮船而下,可收奇袭之功,取南越入版图。汉武帝很欣赏唐蒙这个建议,作为一代雄主,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建议本身蕴含着的巨大战略机会。于是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封唐蒙为郎中将,率一千汉军,带一万民夫,携大量礼物,沿赤水河进入夜郎。在唐蒙的劝说和各种礼物的诱惑下,夜郎王多筒,以及夜郎周边的一些小国都一起归顺了汉朝。这件事被后人称做“唐蒙通夜郎”。它对中国西南地区,有着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不仅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夜郎的故事,他还在这个故事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滇王与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意思是汉朝的使者到滇国去,滇王问他汉国有没有滇国大?回到夜郎,夜郎亦问到同样的问题。他们都因为关山阻隔,不知道汉之广大;其实滇也罢,夜郎也罢,不过仅相当于汉之一州而已。就因为司马迁这段话,后人把滇王略去,引申出一个“夜郎自大”的著名成语,以叽笑、警示那些不自量力、骄傲自大的人。 其实,当时的夜郎并不太小,她的实际疆域大约包括了今天的贵州全境,四川一部,重庆一部,云南一部,广西一部,湖南一部。这样一个面积的国家,即便今天来看也不算小。而当时的汉朝,还主要以黄河流域为统治中心,长江以南、长城以北的大多数地区,都还处在国家林立、鞭长莫及的状态中,还不是后来大中国的概念。而且,滇王和夜郎王在当时那种交通极端闭塞、信息极端不畅的历史条件下,问一声汉使者谁大?可能还有一点谦虚谨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味在里面呢。 正是因为有了“唐蒙通夜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随后又顺理成章地臣服了滇国,不久再挥师取了南越和东越,汉朝的疆域,才最终勾画出今天我们大中国在西南和东南方向的基本轮廓。而这样一个开疆拓土的大事件,它最初的发端之处,其实就是南越人殷勤端来的那一盅枸酱。没有这杯枸酱,就不会有唐蒙和南越官员的那番问答,也就不会有大汉朝廷当时对南方疆域的战略策划和战略实现。或者说,这种战略策划和战略实现,就会因为一个无意中的错失将要推迟若干年。据后人多方考证,这种被汉武帝赞美过的枸酱,就是当年居住在赤水河流域的仡佬族先民——也是构成西南方向夜郎等国主体民族的濮人精心酿造的一种美酒。从那以后,枸酱北上西去南下,极可能在当时就成为一种尊贵生活的典范和标志,沉醉了一个风华绝代的汉朝。而这种引发和见证了一场国家疆域大扩张,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角色的美酒,在经历了两千年沧海桑田的轮回和千锤百炼之后,就被定格成今天闻名世界的贵州茅台酒。 二 茅台镇坐落在大娄山余脉的群山之中,地理上处于云贵高原的北部边缘,从云南发源,蜿蜒而来的赤水河在她身边流淌而过。这地方最早的名字叫马桑湾,后来又叫四方井。宋代以后,茅台这个名字开始出现。据地方史专家们考证,这个名字的由来,缘起于河岸上一座古时候留下来的,濮人祭祀祖先的高台。这座后来被废弃的高台,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年复一年萋萋生长的茅草湮没,以致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老百姓把这个地方干脆就叫做“茅草台”。而今天的茅台称谓,其实是过去“茅草台”的简称。以前的老人们,常说这地方是渴龙出山、万马归槽的风水,是藏有王气的。但这王气在老百姓中说了数百年,却从来没有露出过头来。 从枸酱以后,汉代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茅台都是贵州和四川之间的一道重要门户。不管是叫马桑湾,还是四方井、茅草台,或者其它什么名字,这一地区的酿酒行业,不仅从未断绝过一脉相承的香火,而且进入清朝以后,这一缕馨香更是逐渐兴旺起来。到清嘉庆、道光年间,据《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酿酒的)烧房不下20余家,所费山粮不下两万石”。而且所酿之酒曰“茅台烧”,当时就“黔省称第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茅台的酒业发展,就在这欣欣向荣之时,遭受了一次灭顶之灾。 当时是十九世纪中叶,清朝咸、同年间,灾难深重、内忧外患的中国正在革命烈火和满地血泊中挣扎呻吟。茅台一带虽然僻处西南一隅,却也不能如世外桃源般苟安于一时。1862年,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翼王石达开因内讧造成的分裂,在“天京事变”以后率十余万部众一路血战来到贵州,希望在川、黔、滇打开一个新局面。这年冬天,石达开挥师攻打遵义城。不料遵义虽小,清军和民团的抵抗却十分顽强。石达开久攻遵义不下,又得到各处援军星夜赶来的消息,不得不撤遵义之围北上入川。就在围攻遵义期间,石达开命宰相李福猷率偏师攻打距遵义百余里外的茅台。茅台守军和民团拼死抵抗。太平军逐屋争夺,战斗十分惨烈。这一战后,已经在清代发展到一定规模,建立起相当声誉和影响的茅台古镇只剩下一片瓦砾,人民流离失散,所有房屋、酒坊在冲天火光中荡然无存。 或许,就在茅台附近的某一座山峦下,某一条小河边,诗酒风流的翼王殿下收到了从茅台急送而来的战利品——几坛好酒。这酒装在土罐之中,用干透了的猪尿泡封口,揭开之际,异香扑鼻。军士们按当地的土人风俗,在土罐口插上几棵麦杆,然后请翼王和身边的将领们一起开怀畅饮。这天下少有的美酒渐渐滋润了翼王殿下那颗敏感孤独而又高贵的心,激励起他争雄天下的豪杰之情。只听他一声轻喝:“笔墨伺候”,倾刻间写成一首震古铄今的饮酒诗。诗曰: 万斛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也低头。 轻轻握住擎天柱, 汲得长河水倒流。 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离开茅台后,在川、黔边界飘忽来去,其间他曾七次进出仁怀,然后一步一步走向他的宿命之处——大渡河。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廷派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起家的名臣丁葆祯任四川总督。丁葆祯是贵州人,深知贵州不产盐,贵州人吃盐都由四川运入。而由于制度不存、运销混乱、价格奇贵,造成贵州民间缺盐甚至无盐,一般民众多为淡食,或“吃盐当过年”的痛苦。上任伊始,他便派他的朋友、后来做过云南巡抚的遵义人唐炯督办盐务,负责整顿四川盐政。唐炯又推荐另一个遵义人华联辉协助,相见之后,丁葆祯也很欣赏华联辉的人品才华,三人一拍即合。 应该说,这一次盐政整顿是非常成功的。首先是四川盐税收入由整顿前的每年七千余两,激增到百余万两。然后因为有了顺畅的运销渠道,较为稳定的制度和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黔人吃盐的困难。而当初毅然出山,协助唐炯整顿盐务的华联辉,由于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机会,不仅把差办得漂亮,而且还得到了川盐运销贵州时,仁怀、纂江、叙永、涪陵四大口岸中,仁怀和叙永两大口岸的部分垄断权利,在十余年中,由遵义乡下一个虽然读书中举、但却无官无职的小地主,一跃而成为贵州的首富。以致在后来的许多年里,贵州的老百姓中还流传着“唐家顶子,华家银子”的谚语,以形容其多。这个谚语中的唐家,即前面提到的唐炯和他代代做官的子孙们。而所谓华家,就是华联辉所开创的华氏工商业家族了。 华联辉垄断的仁、叙两大口岸中,最主要的便是仁岸,也即茅台口岸。由于有赤水河通航之便,茅台口岸当时便成为川盐销黔的最重要码头,又人烟杂凑,商贾云集,渐渐从那场兵火灾难中苏醒过来。而华联辉由于身负整顿盐务的责任,又在茅台设有盐号,就经常在赤水河一带奔走。他是一个被儒家文化滋养很深的人,笃信仁义礼孝。即便在他非常有钱、十分荣耀之后,每次还乡,他都必定离家十里就下轿、更衣,让从人返城。自已青衣小帽,再让仆人挑一担礼物,暑天一顶笠,雨时一把伞,步行回家。这一点,对茅台酒乃至茅台地区酿酒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次,他从茅台回到家中,家人设宴洗尘。席间,华联辉的母亲忽然提起一件事,说“长毛”之乱前(即太平军进入贵州),她曾在茅台地方喝到过一种非常好吃的酒。不知道乱平以后,这种酒还有没有?要是没有了,还真可惜。华老太太不知道自己唠唠叨叨的这一番话,无意中竟放在了儿子的心上。华联辉再到茅台时,就吩咐手下去寻找这种“很好喝的酒”,以遂母亲的心愿。谁知这桩他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事,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因是经过那场战乱,酒房倒了、酒窖填了、酒工死了,茅台的酿酒行业除了一片残砖剩瓦,已经不复存在。 华联辉虽然没能找到母亲当年喝过的那种美酒,但他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决定重建一个酿酒的作坊。以他的财力和能力,这件事到也不是什么大事。几个月后,新作坊就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那时候还没有工厂这个概念,华联辉沉吟一阵,给这个新生的华氏家庭企业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成义烧房”。这是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发生的事,距太平军攻掠茅台仅有5年,距今138年。这个“成义烧房”,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厂最早的雏型。后来王视天下的贵州茅台酒,也就这样在一个母亲的闲嗑和一个儿子的孝心里诞生了出来。 华联辉初建“成义烧房”的时候,他的盐号生意正在蒸蒸日上,银子如流水般哗哗涌进来。因而他的本意,这烧房所烤之酒除了家中自用,就是用来馈赠亲友,满足官场和商场上的一些应酬需要,不是拿来卖钱的。产量也就很低,也没有价格。但事与愿违,这酒一问世,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华家有好酒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索要此酒的亲友和同事、同行络绎不绝,踏破门槛。华联辉开始还很高兴,来者不拒,慷慨相与。渐渐要酒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为一个负担,不胜其烦起来。但他毕竟是个商人,天性让他很快就看到了这里面蕴藏着的商机。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扩大产量,标定价格,正式把这酒推向市场。这一决策对华联辉来说,既解了人情之苦,又多了一项收益,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华联辉不可能想到,他和他的子孙们苦心孤诣经营、并使他们成为一代巨富的盐业,随着时代的进步早就不复存在,而不经意中栽培的这棵小树,却在后人的精心培育下,长成了参天巨木。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当年播下一个跳蚤,却在今天收获了一条巨龙。茅台的故老乡亲们也没有想到,那传说了数百年的“王气”,终于在这一坛坛清洌的琼浆玉液中升腾而起…… 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1月4日,贵州在革命党人的领导下一举反正,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1913年的某一天,时任贵州护军政府财政厅长的华联辉儿子华之鸿,在他那间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收到了从袁世凯北洋政府农工商部发来的一份公文。 北洋政府的这份公文,起因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件大事。原来,美国政府为了庆祝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大运河通航,特地在旧金山举办了一个“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而开凿好的这条大运河全长68公里,船只过往约需8小时。在未开凿这条大运河前,船只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开往西海岸的旧金山,要走60天。因而这条大运河,当时就被美国人称做“地峡生命线”。这条“地峡生命线”通航后,还将每年为美国政府创造一亿美元以上的税收和节省一亿美元以上的费用。这确实让美国人心花怒放,举办一个空前盛大的博览会,就是这种好心情的表现。 1912年初,美国国会通过了在巴拿马运河竣工之日召开国际性的博览会以示庆祝的提案,并且将这个博览会的宗旨确定为:交流人类知识,促进文明进步。1912年3月,刚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中国政府,收到了美国总统塔夫托发来的参加博览会的邀请信。其后,美国政府又特派专员来华,“劝导中国官商赴赛”。北洋政府为此还成立了一个“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并行文各省,要求各省重视此事,派干员认真遴选出本地出产的精美特别之器物,然后组团参展。华之鸿接到公函后,决定亲自将成义的茅台酒和茅台另一家“荣太和”烧房所产的茅台酒,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包装,一同送去参展,也可一览大洋彼岸的风光人情。 此次中国参加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商品,大约有一千余种。经过一番征集、遴选、整理的工作,中国参展团的所有展品和随展官员一起登上海轮,踏上了去往大洋彼岸的漫长旅途。当时从天津港去往旧金山,航程约需两个月。波涛滚滚的太平洋上,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风和日丽。沿途港口,也是风光旖旎,风情各异。这样一个充满诱惑、让人耳目常新的旅途,肯定让与展团同行的华之鸿思绪翻飞。毕竟在那个时候,能够见到大海的贵州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次博览会号称万国,实际上参展国家不到50个,但送展的商品却超过20万种。中国参展团在这次博览会上的大事记略为:1915年2月20日,博览会正式开幕;1915年3月9日,中国政府馆正式开馆;3月25日,美国副总统马沙代表美国总统威尔逊到馆祝贺;5月,所有展品进入审查评选;9月23日,美国前总统老罗斯福参观中国政府馆;12月4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闭幕。博览会进行到最后阶段,是为各国参展商品评出奖级。经过各国评酒专家的品尝,茅台酒以其优异独特的品质和风格,在众多送展的酒品中,被一致推选为世界名酒,获得金奖。并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共享世界三大蒸馏酒的盛誉。 不过,在茅台酒的传说中,这段旧金山获奖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激动人心的版本。说的是博览会眼看就要结束,各国送展商品的奖级评定也到了尾声,尤其是各国名酒的评定已基本完成。然而,中国送展的贵州茅台酒却毫无消息。这个情况急坏了随团赴美的华之鸿。他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各国送展的名酒有数百种,这些各国名酒全都包装精美,色彩绚丽,一上来就把评委们的眼球吸引过去了。而我们送展的茅台酒却是黑不溜秋的陶瓶,木塞,猪尿泡封口,商标还是土纸石印,实在太不起眼。评委们嫌茅台酒的包装太土气、太简陋,根本就没有开瓶品尝。华之鸿搞清情况,心里那个气呀。情急之下,他趁着一群西方评酒委员们簇拥而来到中国馆参观的机会,拿起一瓶茅台酒往地上一摔…… 华之鸿的本意,无非是对西方评委们的不公正表示愤怒。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摔竟然是石破天惊,那浓郁芬芳的酒香,顿时引来了众多参观者的围观和惊叹。那香味当然不胫而走,也钻进了西方评委们经验丰富的鼻子中。评委们当即停下了脚步,他们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往发出香味的地方寻找过来……这以后的故事当然就不用多说了,华之鸿向评委们介绍了茅台酒极其独持复杂的酿造过程,他的叙述一定让评委们大跌眼镜,十分后悔自己以貌取人的浅陋,同时也非常佩服眼前这位个子矮小的中国人,居然会有如此胆识气魄。最后,他们同意把茅台酒重新拿到评委会中审评。而重新审评的结果,是所有评委一致认为,茅台酒是世界白酒中的顶尖好酒,应该当之无愧地获得酒类评选的金牌。 四 茅台酒获奖以后,声誉日隆,以致于仿造者众多。当时就有所谓“金茅”、“丁茅”、“郎茅”等出现。甚至在后来的台湾,亦有多种以茅台为名的白酒。解放后,由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袖对茅台酒的青睐和扶持,使茅台酒笼罩了一圈政治光环,从而见证了开国以来几乎所有的共和国大事件。这样一个茅台,已经渐渐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民族的一种象征。如同过去西方人通过瓷器认知中国,现在一提到茅台,就都知道了,这是中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落实毛泽东茅台酒要搞一万吨的指示,国家轻工部还直接间接地主持了数次茅台酒厂大规模的异地试验。然而奇怪的是,所有这些对茅台酒的仿制,哪怕工艺和原料完全一样,连酒师都是茅台酒厂的酒师,却生产不出和茅台酒品质、口感一致的茅台酒。据科学分析,这可能和茅台镇的水土、海拔、大气环境都有密切联系。因此除了茅台镇上茅台酒厂所产的茅台酒,其它地方所产的“茅台酒”都不是茅台酒。而这种茅台酒离不开原产地的特殊现象,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共识。近年来,一句“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广告词,又渐被国人所熟悉。确实,喝茅台酒不刮喉咙,不上头,不伤肝肾的特点,亦为越来越多的饮者所认识,并且成为一种经验之谈。 这样,我们便可以对茅台酒的文化品质作一个抛砖引玉的归纳了; 为国争光,诚于国事;谓之忠。儿遂母愿,殷勤于家;谓之孝。不羡繁华,不易其地;谓之节。护身健体,不伤饮者;谓之义。 七十年代的一个夏天,我还在孩提的时候,有一次赤水河的上游暴雨,茅台一段河谷里虽然阳光灿烂,水清见底,却在突然间就浮满了从上游被呛昏后,顺流下来的大鱼小鱼。所有闻讯赶来的茅台人挑着水桶,背着背篼,端着脸盆,下河去捞呵,捡呵,笑呵,闹呵……那一天,在茅台人后来的记忆中成为一个上苍赐予的意外节日。当时,我父亲站在岸边的高地上,眼神中充溢着安祥和智慧,他接过飞跑而来的我手中的一串小鱼,喃喃地说:天地厚爱,你们将来有福了。 或许,这可以成为对茅台和茅台酒的另一种诠释。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