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酒业,贵州茅台镇十大酒厂排名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1,贵州茅台镇十大酒厂排名是什么

茅台镇前十名品牌酒以及茅台镇十大名酒排行榜。1.贵州茅台2.怀庄酒业3.大黔朝酒业4.国台酒业5.明星酒业6.糊涂酒业7.恒兴酒业8.珍品酒厂9.五星酒厂10.小糊涂仙酒业。【拓展资料】一、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被尊称为“国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酱香突出、醇香馥郁、幽雅细腻、入口柔绵、清冽甘爽、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中国酱香型风格的典型。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茅台酒香气成分众多,有人赞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茅台酒香而不艳,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曾长期是全国名白酒中度数最低的。具有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二、茅台酒的酒窖建设也颇有讲究。从窖址选地、窖区走向、空间高度,到窖内温湿度控制、透气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术等,都极为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气纯度再提高的关键。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检查,开关透气孔,控制温湿度。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茅台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最后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二、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茅台酒基酒酒龄长。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茅台酒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茅台酒的价值,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点。三、茅台酒因产于遵义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20世纪60、70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中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贵州茅台镇十大酒厂排名是什么

2,沈复的简介或有关事迹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嘉庆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一生为幕僚。《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这种记述夫妇间家庭生活的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属罕见。《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沈复(1763—约1807)字三白,江苏苏州人。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版本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世界各国译本  此书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沈复,字三白,清苏州(今江苏省吴县)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卒  年不详。但据浮生六记所著《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所记事终於嘉庆十二年  (西元1807年)秋,由是推之,他的去世必在这年以后。  沈复的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不慕宦仕宦,以行商、画客、幕僚、  名士终身。他的太太陈芸,字淑珍,跟他同岁,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他们  伉俪情笃,在淳朴恬淡的生活中,另有怡然自得的天地。一生事迹,见於所著  《浮生六记》,现仅存四记,包含<闲情记趣>、<闺房记乐>、<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典出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三白)记述种兰往事,说及友人赠他一盆荷瓣素心兰,他珍同拱璧。  不到两年,忽然枯萎了!原来有人也很爱兰,欲分享而不得,逐用沸水把兰  害死。沈复一气之下,从此“誓不植兰”。一如此大发脾气。实在不合卫  生。别人犯了错,却拿自己承受折磨;何其笨也!他不应“誓不植兰”,而  该“努力植兰”;把兰花遍植园中,一可以成全自己爱兰的心愿,二可以气  煞那个害兰的坏蛋,不亦快哉!  我第一次看《浮生六记》是1980年前后,当时就很喜欢,用杨序里面的话来说,是“阅而心醉焉”。后来也时不时拿出《浮生六记》来翻一翻。  前年我有机会去华东旅游,在苏州住了一晚,当晚我特地去沧浪亭旁边找沈复旧居。从东吴大道拐进去,一条几米宽的小路,是沧浪路。走进去几十米,隔一条小河,对面是沧浪亭公园,有桥可通。公园晚上不开门,进不去,那一带又没有路灯,黑得很。我问路上一对情侣,知不知道《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故居的位置,他们说不知道,看样子两位连《浮生六记》这么一本书也不知道。再往前走一点,紧靠沧浪亭,有一栋很大的纪念馆,是一位画家的,我记得是颜文梁的纪念馆。我转到纪念馆后面,那里是一片密集的老房子,民居,巷子大概只有两三米宽。我随便走进一户开旅店的人家,跟里面看店的老人家谈了一阵,后来他儿子也出来跟我聊了几句。他们都不知道《浮生六记》,不知道沈复。说起颜文梁,他们显得很骄傲,说老人家小时候亲眼见过颜文梁。我又问起《浮生六记》里面提到过的仓米巷,他们说的确有这么一条巷子,不过前几年旧城改造,巷子已经没有了。这是我当晚唯一的收获。  听说以前林语堂去找过一次沈复故居,也没有找到。看来沈复的故居是没有了。苏州这地方文物太多,政府可能根本没把沈复这么个从来没有得过功名的小人物放在眼里。

沈复的简介或有关事迹

3,沈复个人简介

沈复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嘉庆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一生为幕僚。《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这种记述夫妇间家庭生活的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属罕见。《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沈复(1763—约1807)字三白,江苏苏州人。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回答者:匿名 1-7 12:37●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嘉庆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一生为幕僚。《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这种记述夫妇间家庭生活的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属罕见。《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沈复(1763—约1807)字三白,江苏苏州人。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版本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世界各国译本 此书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沈复,字三白,清苏州(今江苏省吴县)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卒 年不详。但据浮生六记所著《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所记事终於嘉庆十二年 (西元1807年)秋,由是推之,他的去世必在这年以后。 沈复的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不慕宦仕宦,以行商、画客、幕僚、 名士终身。他的太太陈芸,字淑珍,跟他同岁,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他们 伉俪情笃,在淳朴恬淡的生活中,另有怡然自得的天地。一生事迹,见於所著 《浮生六记》,现仅存四记,包含<闲情记趣>、<闺房记乐>、<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典出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三白)记述种兰往事,说及友人赠他一盆荷瓣素心兰,他珍同拱璧。 不到两年,忽然枯萎了!原来有人也很爱兰,欲分享而不得,逐用沸水把兰 害死。沈复一气之下,从此“誓不植兰”。一如此大发脾气。实在不合卫 生。别人犯了错,却拿自己承受折磨;何其笨也!他不应“誓不植兰”,而 该“努力植兰”;把兰花遍植园中,一可以成全自己爱兰的心愿,二可以气 煞那个害兰的坏蛋,不亦快哉! 我第一次看《浮生六记》是1980年前后,当时就很喜欢,用杨序里面的话来说,是“阅而心醉焉”。后来也时不时拿出《浮生六记》来翻一翻。 前年我有机会去华东旅游,在苏州住了一晚,当晚我特地去沧浪亭旁边找沈复旧居。从东吴大道拐进去,一条几米宽的小路,是沧浪路。走进去几十米,隔一条小河,对面是沧浪亭公园,有桥可通。公园晚上不开门,进不去,那一带又没有路灯,黑得很。我问路上一对情侣,知不知道《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故居的位置,他们说不知道,看样子两位连《浮生六记》这么一本书也不知道。再往前走一点,紧靠沧浪亭,有一栋很大的纪念馆,是一位画家的,我记得是颜文梁的纪念馆。我转到纪念馆后面,那里是一片密集的老房子,民居,巷子大概只有两三米宽。我随便走进一户开旅店的人家,跟里面看店的老人家谈了一阵,后来他儿子也出来跟我聊了几句。他们都不知道《浮生六记》,不知道沈复。说起颜文梁,他们显得很骄傲,说老人家小时候亲眼见过颜文梁。我又问起《浮生六记》里面提到过的仓米巷,他们说的确有这么一条巷子,不过前几年旧城改造,巷子已经没有了。这是我当晚唯一的收获。 听说以前林语堂去找过一次沈复故居,也没有找到。看来沈复的故居是没有了。苏州这地方文物太多,政府可能根本没把沈复这么个从来没有得过功名的小人物放在眼里。 http://baike.baidu.com/view/62603.htm

沈复个人简介

4,有哪些冷门但是却值得了解的历史人物

感谢大家于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辛勤劳作,只为等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穿衣搭配,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关注小编吧1、天下第一岳父独孤信:他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隋、唐的皇后,堪称“史上最牛的老丈人”!据《周书》记载:“信美容仪,善骑射。”可见,独孤信是一位极其貌美的男子,并且非常善于装扮,经常被众人模仿。有一个著名的侧帽典故:某天独孤信出城打猎,但打得太晚,为了及时赶回家就快马加鞭,导致头上的帽子被风吹歪了,也没来得及扶正,被路人看到,然后被惊艳到。第二天起,满城都是模仿独孤信侧帽的男人。可见,独孤信在当时就是天王级的人物啊!2、耶律大石:又被称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字重德,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西辽开国皇帝,庙号德宗。其原本是辽代贵族,1122年在女真人攻克中京并且皇帝出逃的情况下,拥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官至太师,随后参与两次击败北宋军队的战争。后终因国力衰弱不敌女真人和北宋的两面夹击而逃往夹山投奔辽天祚帝。1124年,耶律大石反对天祚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旨意而率领200余人出奔,一年后辽朝灭亡,而耶律大石向西随征随驻,一路上扩兵买马,进入中亚现吉尔吉斯境内建立西辽帝国,建元延庆,称“天祐皇帝”,定都叶密丽。并于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将威名远播至欧洲。此外,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被史学家称之为“一个人的帝国”。3、郭威:有几个人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用瓦做馆椁,用纸做丧衣,临入墓之前,当众揭开,遍示百姓,且不用人畜殉葬!陪葬品只要一把征战过的宝剑,要一身穿过的盔甲。他的名字叫郭威,鲁智深杀郑屠的原型就是从他身上来的。郭威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虽然能打,但绝不好杀。面对死守,郭威下的第一道命令不是攻城,而是筑寨。常思筑寨城南,白文珂筑寨城西,郭威自领中军筑寨城东,城北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两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了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来保护新建的营寨。命令一出,全军哗然。这是要干什么?为什么不乘着生力军新来,一鼓作气全力攻城,就此把河中城拿下?这不是坐失良机吗?筑寨是干什么?是为了更好的围困?河中城和李守贞早已经是瓮中之鳖了,只需要不断地攻城,就算不能攻破,也会迟早耗尽城中的人力粮草,火到猪头烂,到时候自然灭亡。寒浞,夏朝时期的寒国国君,更是君临华夏大地整整四十年的寒王朝天子,然而一个开国立疆,在位时间如此长久的天下共主,却被历代正统史书活生生抹去,迄今仍然鲜为人知。寒浞寒浞又名韩浞、寒漪,出身于东夷伯明氏部族,伯明氏又称寒氏,部族位置位于今山东潍坊寒亭区,是轩辕黄帝之子青阳的后裔。他的始祖寒哀,相传是中国古代发明御马驾车术之人。因为寒浞一生下来聪明伶俐,父母娇惯溺爱,是个飞鸡走狗的顽劣少年,惹得四邻不满,联名要求族长将他驱逐,这时他大约才十三四岁。寒浞一路流浪,来到此时的天下霸主,有穷国国主后羿的治下。寒浞年轻虽轻,却在政事上才华过人,得到后羿重用。经过几番激烈政争,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有穷国元老重臣,皆被寒浞斗倒。后羿将举国军政尽数委任寒浞,自己整日打猎游乐,不恤朝政。寒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一方面尽力满足后羿的享乐需求,一方面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官民之心,举国外内咸服,后羿的亲信家臣尽数成了他的党羽。甚至连后羿的妻子纯狐,原本嫁给了乐正后夔,其前夫早死后,后羿杀死其子伯封而强娶之,因此一直对后羿怀着刻骨仇恨,也和野心勃勃的寒浞一拍即合,和他合谋夺位大计。某日后羿游猎将归,寒浞纠合众臣,正式发难,合力攻杀后羿,并将后羿的尸体烹为肉羹,杀其诸子,尽灭有穷氏族人,自立为寒国国君,又立纯狐为正妃,后来与她生下两个力大无穷的儿子,寒浇和寒殪。这一年,寒浞大约20岁。而民间传说中的嫦娥这个文学人物,便是以先嫁后夔、再嫁后羿,最后嫁给寒浞的纯狐为历史原型塑造的。有记载纯狐容貌甚美,发色稠黑,光可鉴人,寒浞夺权后,将都城迁回其故乡寒地,在云雾缭绕的云台山上建造了他和嫦娥(纯狐)双宿双飞的宫殿,取名为“广寒宫”,取“寒浞之舍”之意。每当月圆之夜,嫦娥就会在云台山上观星、占月,依据天象,为寒浞占卜天下大事。寒浞夺位后,当时的夏朝新帝姒相,同样励精图治,一心想夺回天下共主之位,连续征服淮夷、风夷、黄夷等东夷部族。夏朝和寒国两强的天下之争,一触即发。经过多年准备,寒浞派寒浇和寒殪出兵,攻灭了夏禹后裔斟灌氏和斟鄩氏,分封寒浇为过国国主,寒殪为戈国国主,君其旧地;进而又对夏朝发起总攻,历时两年,杀夏帝姒相,尽灭夏氏,仅有姒相的遗腹子姒少康逃走。此时寒浞约四十岁,正式成为整个华夏大地的共主,以天子之威君临天下。虽然史书上对他之后的事迹记载不详,然而在《莱州府志》记载中,他曾历时二十年之功,在从莱州过西村至寒亭的高岭,修筑了一道海防大堤,迄今仍有遗迹留存。以四千年前的低下生产力,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不可不谓目光长远,造福后世。当然,此举也必然对国力民力有相当消耗,无怪乎留在史册中的寒浞,会一直是个大反派形象了。君临天下约二十年后,寒浞得知姒少康长大成人、藏匿有仍国的消息后,派寒浇前去抓捕。有仍国阳奉阴违,泄露消息,姒少康逃到有虞国,被该国国主招为女婿,妻以二女,以纶邑为据点,积蓄力量,开始反寒复夏大计。过了约十五年时间,夏朝故臣伯靡,联络斟灌氏和斟鄩氏的剩余族人,投奔姒少康,组成夏国复国军,正式起兵;又过数年,姒少康设下美人计,派女艾潜入寒浞的长子寒浇身边为侍女,为他缝衣洒扫,服侍起居,对其性情和动向了如指掌;而后突然发难,率精锐亲卫突袭寒浇。寒浇仓皇出逃,被姒少康携带猎犬觅得踪迹,被斩身亡。【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天问》不久后,寒浞次子寒殪,也被姒少康派遣的季杼暗杀。趁寒军主帅丧命,群龙无首,夏军趁势收复了过、戈两地,一路攻城伐地,势如破竹,寒国大势已去。而昔日的天才少年寒浞,此时已是八旬老翁,收到爱子丧命消息,只能老泪纵横,却再无力挥戈征战,部属也纷纷叛变投敌。终被姒少康擒住,处以极刑。姒少康光复夏朝,重登天子之位,即史上著名的“少康中兴”。相传少康落魄时做了很久厨师,偶然发现粮食放久后产生的浆水甚为甘美,便反复钻研出原始的酿酒术,成为酿酒业的始祖,少康的别称,便是“杜康”。夏朝建起一座大禹庙,祭祀斟灌氏、斟寻氏等被寒浞杀死的夏禹后裔,在对面建起一座四周用铁链子锁住的寒浞冢,其目的是让寒浞在九泉之下,也要向夏禹子孙赔罪,时隔数千年,当地百姓耳口相传,仍将此地称为“寒王坟”。寒浞,一个被部族抛弃的流亡少年,凭着过人的智慧和才干,博取天下霸主信任,十六七岁成为一国之相,二十岁便收取群臣百姓之心,夺取国君之位。四十岁时,父子三人戮力同心攻灭强敌,结束持续五十余年的天下二分局面,成为天下之主。为君王六十年,为天子四十载,并有修筑海防大堤,造福当时后世的政绩。陈胜吴广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上古英雄梦,在寒浞的传奇一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惜却只因自己寿命太长、年事已高,无力应对反叛,因此兵败国灭,更兼身遭极刑,不得不算历史的一大遗憾,而他君临天下的四十年,不被强调正统的后世儒家和史家承认,而宁可掩耳盗铃地搞出“四十载无王”的大空窗。仅仅是寒国遗民将寒水改称浞河,直至今日,作为他在这世间的仅存遗迹。因为寒浞的故主后羿、后羿之妻嫦娥都成了后世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堂堂寒朝天子寒浞,便只能扮演故事中的大反派,成为一个迫害男女主角的卑鄙小人了。又有几人了解真实历史的后羿之妻纯狐,和他早有私情,并在寒浞夺位中替他帮助甚大呢?直到今天,又有一些历史学者,主张“后羿”和“寒浞”作为东夷部族的首领,在和夏王朝长达数十年的征服与被征服战争中,无形中也促进东夷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各方面交流,对中华文明史在曙光时代的发展,也同样做出了极大的历史贡献。寒国灭亡后,其族人一路南迁,上古时,寒又写作“干”,徐州的寒山,苏州的寒山,江西的赣江和余干,都留下了他们的踪迹,也是这些地名得名的由来。殷商时期,寒国遗民在江苏临淮一带建立了干国,后来在周朝南迁到了扬州,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终于建立了一个囊括今天江西东北、浙江西部、安徽南部、福建北部地区的大国。并为争夺江南霸权,和吴国打了惨烈的百年战争。当时春秋各国,男子非成年不得从军。而干国特有风俗,是男女一旦成年,便需凿下门牙牙齿,相互交换,以为定情信物。所以吴、干两国战争进行到最激烈时,干国人哪怕幼年童子,也凿下门牙以示成年,从军投入战争,无奈该国无论国力、军力,人才,皆远不是此时汲取了中原先进文化的吴国敌手,终被其吞灭吴国短暂夺取了春秋霸权,又被越国吞灭,干国遗民成为越国子民,混居融合,成为越人的一支“干越”,“干越”就是后来江西省境内的土著先民,秦始皇统一中原,南征百越后,正式被纳入华夏民族大家庭。而他们的先祖,正可以一直上溯到四千年前,便是寒浞这位上古时代可歌可泣的传奇英雄。

推荐阅读

2013无一物酒价格(无一物酒52度价格)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