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现代叫什么,古人喝的酒是我们现代的哪种酒

本文目录一览

1,古人喝的酒是我们现代的哪种酒

要看什么时代,宋朝之前的就是类似于米酒一样的,宋朝之后就有了和现在曲酒差不多的酒只是度数低一些不一样。古人喝的酒是酿造的纯粮食酒

{0}

2,白酒又名什么

酒的别称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

{1}

3,问古代的女儿红 现代叫什么酒

现在也叫女儿红啊,是一种黄酒,绍兴产的。黃酒出自浙江紹興一帶..俗稱紹興酒.... 女兒紅只是一種典故... 相傳紹興一帶的人在生女兒的時候會把一罈就放進地窖.. 等待女兒出嫁時宴客到那罈酒開封時候...就稱做"女兒紅".. 如果女兒在未出嫁時就已經夭折...那罈酒也要開掉....稱之"花雕"..

{2}

4,求关于酒的一些称呼

以酿酒者命名的:杜康、白堕、以盛装器具命名的:杯中物、壶觞等、以用途命名的:钓诗钩、忘忧物、欢伯等、以颜色命名的:绿蚁、黄封、金波等、以典故命名的:老春、曲生等。 00:00 / 02:39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5,宋朝的白酒和现代白酒的区别

宋朝的白酒是发酵酒,不是蒸馏酒;宋朝的红酒是米酒,不是葡萄酒。现代人把酒分成两大类:蒸馏酒、非蒸馏酒。再细分一下,还能分成四类:白酒、黄酒、啤酒、红酒。其中白酒是蒸馏酒,黄酒、啤酒和红酒都是非蒸馏酒。白酒通常用高粱酿造,不过也可以用小麦、玉米、小米和地瓜来酿。糯米也能酿成白酒:先酿成黄酒,再经过蒸馏(江浙人民称之为吊烧)变成白酒。葡萄、梨子、橘子、菠萝等水果,都能拿来造白酒,不过水果比谷物贵,用水果造白酒太不划算。宋朝没有蒸馏酒。换句话说,宋朝人喝不到白酒。但是宋朝已有“白酒”这一概念。南宋朱弁《曲洧旧闻》记当时旧名,把杭州竹叶青归类为白酒。南宋罗大经著有《红白酒》:“酒有和劲,太守王元邃以白酒之和者、红酒之劲者,手自剂量,合二为一,杀以白灰,风味颇奇。”意思是说一个姓王的市长把“白酒”和“红酒”混到一起,加工出一种全新的“红白酒”。这说明宋朝不但有了“白酒”,还有了“红酒”。可惜那时候的白酒和红酒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宋朝白酒是用大米酿造的非蒸馏酒,之所以叫它“白酒”,是因为酿酒时全用白曲,成品酒的颜色是白的。宋朝红酒也跟现在的红酒全无关系,它也是用大米酿造的非蒸馏酒,之所以叫它“红酒”,是因为酿酒时添加了红曲,成品酒的颜色是红的。无论“白酒”还是“红酒”,只要用炭火烧烤,靠高温把酒液里的微生物杀死,把成品酒烧出浓浓的糊香味,延长其保质期,则又叫做烧酒。这种烧酒也不是蒸馏酒,因为它只是高温杀菌,并不蒸馏提纯。宋朝人是会用葡萄酿酒的,苏东坡年轻时在陕西做官时就酿过葡萄酒,他用葡萄和糖来酿造,不放酒曲,酿的是原汁葡萄酒,甜度很高,度数很低,不是干红,更非干白。原汁葡萄酒也是红酒,可是苏东坡和其他宋朝人一直老老实实地叫它蒲桃酒,并不称之为红酒。

6,白酒是怎样分类的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亲,您好,这这道问题由我来帮你解答,稍等一下即将为您查询服务,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您好,根据您问题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数有60度以上),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数有60度以上),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据新华社消息,饮酒量不论多少都无益。[1]酒字骨刻文演变:古籍解释康熙字典《唐韵》子酉切,愀上声。《说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释名》酒,酉也,酿之米麴,酉泽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注》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无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前汉·食货志》酒,百药之长。《东方朔传》销忧者莫若酒。《江纯·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又酒,明水也。《礼·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又天酒,甘露也。《瑞应图》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一名天酒。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果被您采纳,还希望您点下星星赞,蟹蟹啦。?? 更多2条 

7,古代酒和现代的就区别

古代是酿的,现代是兑的,还是加了水的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也许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8,白酒是什么意思

你好!白酒是中国的特殊酿酒技术酿制的酒,洋酒中没有白酒的概念,因此,白酒是我国独有的! 很值得骄傲的呢!一: 什么是白酒: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二: 按用的原料分为:有粮食酒,如高粱酒、玉米酒等;薯干酒,山东又称瓜干酒;代用原料酒,如高粱糠、粉渣、木薯、橡子等酿制的白酒。三: 白酒的香型: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确定,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亦称5种风格。1. 酱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又称茅型。主体香味成分比较复杂,其主体香尚未确定。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2. 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主体香成分为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3. 浓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又称泸型。主体香成分为己酸乙酯和适量的丁酸乙酯。口感风味具有芳香、绵甜、香味谐调等特点。4. 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主体香成分为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及适量的β-苯乙醇。口感风味具有蜜香、清雅、绵柔等特点。5. 其他香型:具有各自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口感风味。其主体香及香型尚未确定。如贵州董酒、陕西西凤酒等,其口感风味依酒的特性,风格突出者为佳品。三: 白酒的极致品牌:茅台酒:如图:贵州茅台酒:http://www.xztyj.cn/UploadFiles/2007111164852247.jpg到目前为止,只有我国的贵州茅台酒是唯一被列入世界名酒行列的国产白酒。四: 国产白酒的代表:北京二锅头:http://business.tjkx.com/InfoImages/ProviderInfo/2007_6_12_11_30_18B.JPG五: 我国白酒的其它品牌:除了以上提到的两款白酒以外,还有很多其它品牌。主要有: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五粮液、江苏洋河大曲、四川剑南春、安徽古井贡酒、贵州董酒、陕西西凤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四川全兴大曲、江苏双沟大曲、湖北特制黄鹤楼酒和四川郎酒等13种名酒。谢谢!!

9,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有什么不同

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0%。采用蒸馏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其挥发性不同的特点,可以将易挥发的酒精(乙醇)蒸馏出来,蒸馏出来的酒汽中酒精含量较高,酒汽经冷凝,收集,就成为浓度约为65-70%(v/v)的蒸馏酒。http://www.e1000e.com/food/culture/alcohol/2005-12-23/5943.shtml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http://www.3320.net/blib/c/read/9/4408/6856.htm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10,请问古代的白酒和现代的是一样的么

肯顶是不一样的,古代的白酒就和现在的酒酿差不多,顶多就有点酒的味道,酒精含量更是少的可怜,要不古人怎么可以千杯不醉呢!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11,古代的白酒和现代的是一样的么

不一样,古代的酒中含酒精极少,很大一部分是水,俗称水酒古代喝的白酒和现在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古代的白酒就和现在的酒酿差不多,顶多就有点酒的味道,酒精含量更是少的可怜,要不古人怎么可以千杯不醉呢!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 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 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 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 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12,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145条回答。 古人要看什么时代的古人。 如果是元代之前的古人,大体喝这几种酒。 第一,谷物酿造酒。 酿造酒是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 中国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酿造酒。 酿造酒制造很繁琐,通常要将薯类和谷类以及野生植物原料经过加压蒸煮,淀粉糊化成为溶解状态,然后加入酵母进行缓慢的发酵,形成酒精。 随后再进行过滤,去掉酒糟,留下含有酒精的液体,就是酿造酒了。 可以说,酿造酒是纯天然的酒。 谷物酿造酒就是用各种谷物制成,常见的是黄酒。 不过,黄酒的原料也是不同的,南方以糯米、北方以黍米、粟、糯米为原料。 一些南方人很喜欢喝的米酒,其实就是黄酒的一种。第二,水果酿造酒。 常见的就是葡萄酒。 水果酿造酒同谷物有些不同,主要是不需要放酵母,只需要自己发酵。 葡萄酒的度数较高,但比较酸,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况且,古代中国种植葡萄的数量有限,葡萄酒不太流行,但其他果酒如李子酒,杨梅酒、猕猴桃酒还是很有市场的。这就是元代之前的酒。 这些酒是纯天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古人没有化学概念,导致酿造酒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比如甲醇。 如果长期不做处理饮用这些酒,会有害身体。 同时,民间小店酿造酒技术不高明,往往酒中会有很多杂质,颜色也难看。 所以,我们看小说《水浒传》,喝酒的时候都要首先温酒。 温酒就是将酒加热,这样可以将甲醇的有害物质挥发,而不是想热着喝。 随后,在端给食客之前还要筛酒,就是对酒液进行过滤,减少杂质,端上来好看一些,口感也好。 酿造酒最大问题是酒精度不高,很好的黄酒也就十几度。普通民间小店酿造的黄酒,也就几度而已,类似于今天的啤酒。 所以武松能够喝十八碗还能走上景阳冈再醉倒,这十八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7到9瓶啤酒。武松这么个大汉,喝这些酒还是没问题的。 元代开始就有蒸馏酒了。 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习惯于喝烈酒,才出现了蒸馏酒。 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 具体有很多种方法,主要就是酒精的气化点是78度,保持这个问题就可以气化酒精,得到液体酒精,这就是蒸馏酒了。 其实宋代中国已经有了蒸馏酒技术,但汉人不喜欢烈酒,所以没有普及。 元代的蒸馏酒轻松超过20度,很多可以达到40度甚至更高。 如果武松喝了18碗蒸馏酒,估计直接被120拖走抢救了。 古代诗赋词曲和古典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常有古人饮酒的描写,且古人酒量大得很,千杯不醉,牛气冲天,豪情干云。如李白自己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好饮善饮酒量大,传说一次竟大醉三载;武松醉酒打虎更是耳熟能详;而亡国之君商纣王更是建造酒池肉林……但其实,古人也不是那么能喝很多酒的。因为古人喝的酒是米酒。 世界三大酿酒啤酒、葡萄酒和米酒,源远流长,伴随人类,经久不衰,长盛至今。而我们中华民族,酿造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米酒。所以,谈到我们的酒史,就是说的正统的米酒。起初,酿造水平较为低下,酿出来的基本上就是白居易一首诗中所说的“绿蚁新醅酒”的那种酒,有绿有白,较为浑浊。酒的度数都是在10度以下,和我们现在的啤酒度数相差无几。 再后来改进和提高了酿酒方式和酿酒工艺,出现了清澈光亮、油润可人的米酒,度数也提高了,达到十几度,喝起来有劲过瘾。但度数还是不高。直到元代,我国才出现度数更高的酒,因为这时人们研究出了新一种酿酒新技术“蒸馏烧酒”。而“蒸馏烧酒”基本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度数非常接近50度。所以说,元代以前的古人是能喝很多酒,但喝的是米酒;而元代以后的古人不是很能喝酒,因为喝的相当于现在的白酒,不可一概而论。 人们想要幸福有很多因素,其中吃饱喝足自然是一个大前提,吃的是米面肉蔬,喝的是各类饮料、美酒,所谓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宴,美酒的作用自然是寻常饮料比不了的,今天金兔来聊聊酒的 历史 以及古代的美酒。古人喜欢把各种发明先编织成一个故事,然后再附会到某个真实存在的 历史 人物上,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酒的发明者就推到了仪狄和杜康身上,仪狄是大禹时代的人物,而杜康据说是夏朝的国王少康。历史 上,杜康的名气要比仪狄大。而据古人的记载,杜康发明酒实属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中,可能因为忘了的缘故,放的有点久,剩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还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味道甚美,受此启发就发明了酒。 事实上,酒应该是大自然的产物。 酒的出现要早于人类的产生,落地的野果自然发酵有一定可能形成美酒。 人类在渔猎采摘的过程中也采集过这种自然形成的果酒,原始 社会 中,人们视酒为神水,通常情况下只能是巫师祭祀时享用,当时的人们认为人醉酒的状态属于神灵附体。发现酒的除了人类,还有各类猿猴。 适合酿酒的主要是葡萄、桃子等风味浓郁、酸甜可口、含水量高的水果,而葡萄表面的白霜中还自带野生酵母,一旦果实破裂,很容易发酵产出酒精,因此,自然成酒是比较简单的。 所以在史书的记载中,不乏在山洞中发现猿酒或猴儿酒的事例。主要就是猿猴大量采集野果囤积在山洞中,时间一久,野果自然就发酵成果酒,而猿猴也从舔舐中发现美酒的魔力,就有意或无意地制造果酒。 从水果酿酒到谷物酿酒,中间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主要就是谷物酿酒的难度比水果酿酒要高得多,需要先把粟、稻等谷物水解成糖,然后才能发酵。在谷物的储存管理中,人们慢慢发现,被水浸过发芽发霉的谷物会散发出一股酒味,于是聪明的古人就嗅到了酿酒的秘密。再说回古代的美酒。 这里金兔主要说说唐朝。 因为大唐的诗人是最多的,而且大唐的诗人很少有不喝酒的。大唐的酒,主要有三种:米酒、调制酒以及葡萄酒。 其中喝的最多的是米酒。东西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粮食酿造出来的酒自然也不例外,因为酿造谷物、酿造技术、过程不同,酒的品质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唐朝没有无菌技术,所以酿造过程中避免不了微生物的进入,结果当时的酒基本上都会变成绿色,而古诗中的“绿醅”大多由此而来,白居易有诗云:“ 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同样是粮食酿成的酒,叫法也有所不同。 酿成的酒有很多的杂质,如果这些杂质没有被过滤掉,称之为“浊酒”。卖相虽惨,但胜在价格便宜,普通的百姓或者穷困潦倒的诗人还能喝的起,比如杜甫《登高》中就有这么一句诗: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杂质的,自然也有没杂质的。 因为技术原因,当时酒的过滤颇为复杂,需要用专门的滤酒工具从酒坛中压取,更为讲究的还要拿葛巾再过滤一遍,这样的酒,称为“清酒”,如李白《行路难》中,有诗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如果酒是新酿的,称为新醅、春醅;酿造时间比较久的,称为旧醅。除了绿醅,当时的米酒还有黄红二色,主要因为酿酒的水质和酒曲更为高级,因此发酵产生的酒色自然也有所不同。 黄醅酒属于高端产品;如果是接近红色的琥珀色酒,则为酒中极品。 概括来说,古人饮酒主要有两类,果酒和粮食酿造的酒。前者典型的是葡萄酒,后者的代表是米酒,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调制酒。所谓调制酒,就是往酒中加入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样可以让酒具有别样的风味,所添加的多为花草树木,比如桂花、青梅以及竹叶等等。 元代以前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度,很多都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过滤产出,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也有可能是十几度左右的白酒,就是未蒸馏的低度酒,叫醪糟,也叫酒酿、现代就有很多叫法了,例如酒糟、米酒、甜酒、糯米酒等,元代之后和我们现在喝烈酒,是通过蒸馏法而获得的高浓度酒,属于烈酒。中国的酒是从谷物自然发酵而起源的,所以基本上在元代以前,中国的米酒多以自然发酵型米酒,黄酒,为主,果酒,杂酒为辅,元代以后喝的酒才逐步开始出现蒸馏型的高度酒。 酵型酒,这种酿酒的原理就是把米饭蒸熟,放凉,拌上酒曲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米饭就变成了酒糟,用酒筛过滤后,凡在坛子里密封起来一些时间,打开坛子,成品酒就完成了。 这样酿造的米酒比蒸馏白酒的度数要低很多,类似于低度米酒和黄酒,酒精度数非常低,很多只有七八度左右,度数高的也就是十几度。因此我们在古代小说或者古装剧中,通常见到豪爽之人行走江湖,碰到酒铺歇脚,几乎不吃菜也能喝上几杯,就是因为喝的是度数很低的水酒,有解渴的作用。我国古人喝得酒基本是未蒸馏的低度白酒及黄酒 古人喝的酒主要是黄酒,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女儿红、状元红、剑南春,这些都是黄酒,也就十几度,比啤酒度数略高。而古人喝酒用的碗也不是我们想像的白瓷大碗。古人喝酒多用盏,它比碗小、比碗浅而又比味碟大,外形像漏斗。之所以用盏,是因为古代都用坛子装酒,坛子口大,往盏子倒酒不易洒。 《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麻倒杨志等人的就是汁渣混合的醴酒,小说原文用的是“白酒”,很多人不明就里,觉得大热天为了解渴喝白酒不合理。这其实是把“白酒”理解成了现代的烧酒了。 现代的白酒,也称烧酒,大约是唐宋时期出现的,明清时候才流传开。最早是用来提纯腐败变质的黄酒的。经过蒸馏提纯的酒度数更高,后来衍生出现在的白酒。 《水浒传》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景阳冈的酒家卖的正是烧酒,所以在门前挂个“三碗不过冈”的招旗。一般客人吃三碗就醉了。三碗大概相当于现在白酒的五六两,可见古人酒量跟现代人差不多。武松喝惯了十几度的黄酒,因此没把“三碗不过冈”放在眼里。但在喝第一碗时就忍不住赞叹“这酒好生有气力”“好酒”。店小二经不住武松的软磨硬泡,破了“三碗”的惯例,一口气卖了十五晚碗酒给武松。不曾想这酒后劲大,阴差阳错,无意间成就了流传千年的打虎英雄。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了灿烂的酒文化,以及数不清的“酒人酒事”。了解一点古代酒类的基础知识,看古代白话小说就没有那么多困惑了,看古装电视剧也经常能发现漏洞。 这里顺便提一句,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对身体都没有益处。酒驾不仅是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保险公司也是不赔的。长期酗酒导致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也是不赔的。所以,酒能不喝的喝的情况下,尽量少喝、不喝。 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我认为古人喝的最多的是发酵酒和烧酒(度数很低,最多也就十几度),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说一个人——杜康:传说杜康是黄帝时,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粮食多了吃不完,就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原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这时的酒,实际就发酵的米糟。 据记载,直到在宋代之前,都没有蒸馏酒的,只有发酵酒,酒精度数非常低,很多只有七八度左右,度数高的也就是十几度。后来才有了烧酒,也称煮酒(但不是现代的白酒),度数也不高。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李白斗酒诗百篇”了,设想一下,假如李白喝的是现代的白酒,那么十升为一斗,也就是六公斤,神仙也不敢这么喝吧?还有《水浒传》中也有记载,武松上景阳冈前,也曾喝了十五碗酒,大概六斤多,所以不可能是现在的白酒。我们在古代小说或者古装剧中,通常见到豪爽之人行走江湖,碰到酒铺歇脚,几乎不吃菜也能喝上几杯,就是因为喝的是度数很低的水酒,有解渴的作用。 米酒。如著名的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米酒,这些酒的度数相对来说比较低。 古代的酒如同现在的红酒,度数不高。像三国时期的,叫黄汤,杜康

13,请问古代的白酒和现代的是一样的么

一般意义上的白酒即蒸馏酒元朝才出现,不过和现代出售的白酒比起来古人较少调配酒,不过也不是没有,古代一般使用新酒或水和陈酒进行调配,有使用香料的情况肯顶是不一样的,古代的白酒就和现在的酒酿差不多,顶多就有点酒的味道,酒精含量更是少的可怜,要不古人怎么可以千杯不醉呢!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 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以历史典故命名的,如将相和酒、杏花村酒,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 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 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 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以前没有那么高度的酒。。。其实果酒多些有一样的地方,但是,为了批量生产肯定,改变了一些不一样的。武松的三碗不过岗。嘿嘿。要是和现在的白酒一样。谁还能过啊?不一样!古代没有那么好的酿造技术,不同意楼下的,古代的白酒一般度数偏高,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你可以自己在家试一下发酵葡萄酒!发酵的好 比一般的葡萄酒口感好!但是度数也高一点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