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大林子酒厂,扶余大林子镇具体有哪几个村

本文目录一览

1,扶余大林子镇具体有哪几个村

大林子镇 属于吉林省松原市.   位于扶余县的西北部,东连更新乡,南接弓棚子镇、新万发镇,西靠二龙山乡,北邻长春岭镇、徐家店乡。面积185.61平方千米。人口25000人。镇政府驻街基。辖街基村、大林子村、沙岗子村、永胜村、主力村、隆科村、七家子村、更新村、新图村、西联村、改善村、巨发村等13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90个生产合作社。

{0}

2,大林子镇的介绍

大林子镇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的西北部,东连更新乡,南接弓棚子镇、新万发镇,西靠二龙山乡,北邻长春岭镇、徐家店乡。幅员面积185.6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90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25000人。全镇共有土地面积18503.3公顷,总耕地面积9205公顷。全镇林业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816.6公顷,其中防护林面积538.7公顷(不含原有林地),森林覆盖率30%。木材蓄积量274.480立方米。全镇草原面积3056.42公顷,绝大部分生长的是草甸草木植被。

{1}

3,大林子镇的历史沿革

日伪统治时期属街基村。1947年设大林子区,后改为第十区。1956年3月为弓棚子区大林子乡,1958年,2001年撤 乡设镇。隆科村在吉林省扶余县大林子镇西南部,又名龙科村、龙克村。中共建政之前一直称为龙凤城(屯)村,因村内有一金代古城,当地和附近村民称为龙凤城,故得村名。当地居民以现在地名不伦不类,有歧视性含义,一直强烈要求恢复古地名。文革中,据说是中共干部,当地支部书记赵某出于政治需要,以所谓革命的名义,强行将该村改称龙克(东北方言,“克”读一声,与“科”谐音)村,意为你是龙,我就要克克你、与你战天斗地、势不两立之意,由于“克”实在为当地村民所反对,称为龙科,后又取“兴隆”之意,称“隆科村”。村内有四个自然屯,自东向西一字排开为老地局子屯,小隆科屯(原名小龙凤城屯)、大隆科屯(原名大龙凤城屯)、西隆科屯(原名西龙凤城屯,又因为丛姓属于大户,又称丛家)。老地局子屯原有李姓地主居住,中共建政后大多逃亡。原有大庙,也被毁。该屯土质潮湿,适合种玉米。小隆科屯(原名小龙凤城屯)屯子原址在附近多次有发现。后龙城前边砖窑一带有遗址。在目前的屯子南边附近文革期间有木头井板子出土,据说有两家地主在此居住,原屯子已灭。在屯子北边1000左右还有炮台、大井(已干涸),该村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彻底废弃,村民均搬入现在屯子居住。现在屯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只有王、魏、姜三家。该村村民王凤玉(王玉山)在伪满时期,民族意识很强,曾多次反抗伪甲长及其狗腿子强逼齐腰粮(一种赋税)多次痛殴日伪汉奸,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拥护。该屯曾出土瓷器、宋代古钱、古箭头、古代头盔、刻有“元正北洋”字样的子弹头。屯东北有一黑土堆,高约50米,属于夯土构造,周围均为黄土,2006年左右被该村中共干部周某私下以8万元超低价格出卖建筑公司修公路,价款不知所踪,村民对此反映强烈。该屯土质沙性大,适合种植花生。大隆科屯(原名大龙凤城屯),分前后两个小居民点,原村委会驻地。村小学、村委会原来在前屯,1983年左右搬到后屯。但老地局子学生一般到主力村上学。该屯建在龙凤城遗址上,曾有个别文物出土,如古砖瓦、北宋钱币。还曾出土坛装骨灰,疑为僧人墓葬。该屯土质沙性大,适合种植花生。西隆科屯(原名西龙凤城屯,又因为丛姓属于大户,又称丛家)村民在附近以勤劳、节俭著称。该屯土质潮湿,适合种玉米。由于重视文化教育,大学生较多,文化氛围在该村属最高。

{2}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