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醉什么台,红色圈里有个白色五角形是什么台电视台

本文目录一览

1,红色圈里有个白色五角形是什么台电视台

东方卫视。
上海东方卫视
长沙电视台或者东方卫视
那是东方卫视,呵呵……

红色圈里有个白色五角形是什么台电视台

2,喝白酒醉了要怎么解酒醉

浓茶水
喝醋和蜂蜜
解酒茶、醋都管用
找医生输点葡萄糖水,促进酒精分解,轻者喝点葡萄糖水或葛根茶

喝白酒醉了要怎么解酒醉

3,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这部电视剧现在都有哪些台在播出时间都

陕西台、湖北台19:30--21:05等 四川台是在下午
湖北,安徽,四川,陕西,台 晚上7点半左右
安徽卫视、陕西卫视、湖北卫视、四川卫视
可以在电脑上看
安徽和湖北啊
晚上七点半,安徽卫视
现在这个片火了,不管你什么时候打开电视机总有一个台有,比如,安徽卫视。

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这部电视剧现在都有哪些台在播出时间都

4,形容喝醉酒的成语有哪些

酩酊大醉、烂醉如泥、酩酊烂醉、酒后无德、仗气使酒。1、酩酊大醉 [ mǐng dǐng dà zuì ] 释义: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造句:他发觉他的合股人很不近人情,他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在喝醉的时候脾气变得很坏。2、烂醉如泥[ làn zuì rú ní ]释义: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造句:昨晚老梁烂醉如泥,现在虽然能起床了,但仍醉眼惺忪。3、酩酊烂醉 [ mǐng dǐng làn zuì ]释义:形容醉得厉害。造句:还不是因为你,你说昨天干嘛去了,喝得个酩酊烂醉。4、酒后无德 [ jiǔ hòu wú dé ] 释义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造句:但酒后无德的他每次喝醉都会给自己带来一点不大不小的麻烦。5、仗气使酒 [ zhàng qì shǐ jiǔ ] 释义:仗:凭借,倚仗;使:放任。 指任性发酒疯造句:然而万伟这个时候正喝的兴起,一个人在包房里仗气使酒,柳如梦在旁边眯着眼睛看着万伟一个人耍着酒疯,看着哈哈大笑,平时的淑女形象了然无存。
形容喝醉酒的成语有醉酒饱德 、醉墨淋漓 、醉山颓倒、 醉生梦死、烂醉来如泥。 1、醉酒饱德[zuìjiǔbǎodé]: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例句: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自之行焉。2、醉墨淋漓[zuìmòlínlí]:乘着酒兴挥毫泼墨。例句:纵情笔意文字不思量?梦时梦醒醉墨淋漓狂3、醉山颓倒[zuìshāntuídǎo]:形容醉态。例句: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2113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醉山颓倒的洋楼,屋顶垮5261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4、醉生梦死[zuìshēngmèngsǐ]: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例句: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4102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5、烂醉如泥[lànzuìrúní]:醉得瘫成1653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例句:你在温柔的怀抱里笑靥如花,我在绝望的深夜里烂醉如泥。
形容喝醉酒的成语有醉酒饱德 、醉墨淋漓 、醉山颓倒、 醉生梦死、烂醉如泥。 1、醉酒饱德[zuì jiǔ bǎo dé] :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例句: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2、醉墨淋漓[zuì mò lín lí] :乘着酒兴挥毫泼墨。例句:纵情笔意文字不思量?梦时梦醒醉墨淋漓狂3、醉山颓倒[zuì shān tuí dǎo] :形容醉态。例句: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醉山颓倒的洋楼,屋顶垮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4、醉生梦死[zuì shēng mèng sǐ] :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例句: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5、烂醉如泥[làn zuì rú ní]: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例句:你在温柔的怀抱里笑靥如花,我在绝望的深夜里烂醉如泥。

5,李白的醉酒诗有哪些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山中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 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原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 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 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三首】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烂草, 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是李白的醉时歌, 醉眼看世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麴便筑糟丘台。” 几句醉眼朦胧,看江水都是酒,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著接军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发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 垒麴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 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 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 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 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6,喝白酒醉了怎么解酒

9种解酒方式  既然喝酒就要会解酒,否则不仅醉醺醺的有失礼仪,接踵而至的头痛、头晕、反胃、发热等等,也不会让你好受。据说下面9种解酒方式是坊间最新研究心得,希望能帮你解决各种酒后不适。  1、蜂蜜水——酒后头痛  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2、西红柿汁——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能促进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实验证实,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3、新鲜葡萄——酒后反胃、恶心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4、西瓜汁——酒后全身发热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5、柚子——酒后口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实验发现,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6、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  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如果胃肠功能较弱,则最好在饮酒前先喝芹菜汁以做预防。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7、酸奶——酒后烦躁  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8、香蕉——酒后心悸、胸闷  饮酒后感到心悸、胸闷时,立即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  9、橄榄——酒后厌食  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私人收藏,望采纳!!
1.牛奶醒酒法:醉酒者可饮些牛奶,以便使蛋白凝固,保护胃粘膜,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2.豆腐解酒:饮酒多时,再加一个豆腐做下酒菜,可促进体内的乙醇..
喝一支高糖,可以加快新陈代谢!
佳答案解酒方法10种 (1)绿豆解酒 绿豆适量,用温开水洗净。 (3)食盐解酒 饮酒过量,胸膜难受。(7)橄榄(青果)解酒 橄榄10枚?5个,榨汁饮服。也可在白萝卜汁中加红糖适量饮服,煮汤服,加白糖适量搅拌服下。 (2)甘蔗解酒 甘蔗1根,去皮,喝下去,分若干次服。也可食生萝卜 (6)鲜橙解酒 鲜橙(鲜橘亦可)3,立刻就能醒酒。 (4)柑橘皮解酒 将柑橘皮焙干、研末。 (5)白萝卜解酒 白萝卜1公斤。 (9)鲜藕解酒 鲜藕冼净、捣成藕泥,榨汁服。可在白开水里加少许食盐,或食服,取肉煎服。 (8)甘薯解酒 将生甘薯绞碎,加食盐1.5克,捣成泥取汁,捣烂,开水冲服或煮汤服
过多饮酒至醉,最好多饮水,分解体内酒精成分,尽量不要催吐。
香蕉、梨、荸荠、西瓜、白萝卜等水果都能很好的解酒。尽量不要酗酒,严重酗酒会造成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耳鸣,体恒健养肝片可以有效提高肝脏 解毒能力,硒和五味子 解酒护肝,不仅不伤肝而且还能逐渐修复大量饮酒或长时饮酒对肝脏的损伤,提高免疫力 。购买到天猫 搜索体恒健旗舰店

7,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白话是什

前句讲:人就像菩提树一样,心好比是明如镜子的台子,需要时时擦拭,不要让它上面有太多的灰尘污垢。意思是要告诉世人,不要蒙蔽了自己的心志。 后句则讲:人本来就具有真如佛性,人不是菩提树,心也不是明镜台,本来无物可求,哪里会沾染尘垢呢?
这是禅宗的神秀大师所说的修行偈颂。是对修行状态的一种概括。“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一种比喻。因为修行是为了证菩提(觉悟真理之意),这个证是内心的证,人在觉悟之后,内心能亮如明镜,照见一切万法实相,不再有迷惑困扰,这是禅家修行开悟后的一种理想境界。因此这里比喻修行的身体是“菩提树”,是用来修证菩提的工具;比喻心是“明镜台”,是可以照破迷暗的“明镜”。心的自身有这样的功能,只是在悟与迷、染与净的区别之上。但是在真正的开悟明白之前,修行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要把这个心看好,管好,象擦镜子一样,时时自省,觉察它的染污动静,一旦遇境生染,便即时擦净使它保持原来的明净。整个的偈子也是一种指导修禅者用心的方法,因为禅家的修持核心是修心以明心见性,所以心地的清静与纯度是整个修持当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个偈子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自我观照,提高内省与保持自身修养也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 当然,六祖慧能根据神秀之偈又有进一步的回答,表明了自身已有所证悟的境界,那又另有不同了。 六祖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是他在三更人室,五祖法问他初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质疑,使他再进一步而澈底了解心性本元的究竟,所以他便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代表了禅宗言下顿悟的“顿”与“悟”的境界。 1.关于六祖的开悟 明心见性与神秀的两个偈语问题:由历代相传,几种不同版本的《六祖坛经》,与禅宗各种典籍的记述,有关六祖最初得道开悟的事迹,大体并无多大出入。中国禅宗,自五祖弘忍开始,教人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便可由此人道,一变达摩大师以《楞伽经》印心的教学方法,这只能说是教授法的改变,对于禅宗的宗旨,并无二致;《金刚经》以明心见性为主旨,处处说明般若(智慧)性空的真谛,其中的修行求证方法,以“善护念”三字为重点,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而说明性空实相,了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指标。 现在为了普通了解禅宗的治心道理,用现代的观念,先作一比较容易明了的说明,也可使大家依此修习,做为修心养性的简捷方法: (1)首先我们先要静静地观察自己内在心理的意识思想,再把它简单地归纳为两部分来处理:一部分是由于感觉所生的思想和观念,例如痛苦、快感、饱暖、饥寒等等,都是属于感觉的范围,由它而引发知觉的联想和幻想等等活动。一部分是由于知觉所生的意识思想,例如莫明其妙而来的情绪,烦闷、苦恼、对人我内外种种事物的分别思维等等,当然包括知识学问的思维,以及自己能够观察自己这种心理作用的功能。 (2)其次,到了能够了解自己心理作用的活动,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总而言之,统统叫做一念,能够作到在念念之间,起心动念的每一观念,自己都能观察得清楚,再无不知不觉,或莫明其妙的情况,然后,就可把它处理作为三段观察:凡是前一个念头(思维意识)过去了的,便叫做过去心,也就是前念。后一个念头(思维意识)来了的,便叫做现在心,也就是当前的一念。还没有来的,当然便是未来心,也就是后念了,可是它还没有来,不去管它。不过,你不要忘记,当你觉得后一个观念还没有来的时候,这个正是现在当前的一念了,而且才觉到是现在,立刻便已成为过去。 (3)复次,如此内省观察得久了,你把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你便练习,当前念的过去心过去了,后念的未来心还没有生起的一刹那之间,当前的心境,就会微微的、渐渐的,呈现一片空白。 但这空白,不是昏迷、或晕厥、或同死亡以前的状况,这是清清楚楚的,灵灵明明的一段空灵,也就是宋明时代禅师们所说的昭昭灵灵的时候。 如果真能切实到达这个情况,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意识思维,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都如一片浮光流影,像雁过长空,风来水面,所谓踏雪飞鸿,了无踪迹可得,才知平生所思所为的,都只是一片浮尘光影而已,根本无法把捉,根本是无根可依的,那你就会体会到“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的心理状态了。 (4)再次,你若了解了心念过去、现在、未来三段的不可得,譬例成下面这个公式,自己反省看来,翻成一笑。 …………未来……现在……过去…… ————————————————无始以来 ……未来……现在……过去………… 0+1-1——1-1=0 因此认得此心中的一切一切云为,都是庸人自扰,由此再进一步,观察破除生理感受上所起的压力,和思想促使身体所作的行为活动,都是犹如泡沫空花,虽然在不加自我观察的时候,表面看来好像都是我一连串成直线的活动,实际所谓这个我的活动,也只是像电流、像火花、像流水一样,都是由于无数接连不断的前后念的因缘凑成了一条线,其中毕竟没有真正的东西存在,所以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到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身不是身、心不是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只像梦幻般的浮沉起伏在世间而已,因此你会自然而然的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本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了。 (5)如次,你要保持这个明白了心理上意识思维的状态以后,经常在静中动中,保持这一段昭昭灵灵的灵明觉性,犹如万里晴空,不留点翳的现象,那就够你受用去享受了,你才真会懂得人生的真谛,找到真正归宿的安身立命之处,可是你不要认为这样便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了!更不要认为这样便是禅宗所谓的悟道了!因为你在这个时候,正有一个昭昭灵灵、灵灵觉觉的作用存在,你还不知它的来去与起处呢!这个时候,正是明代憨山大师所说:“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以上所讲的一切,是借用比较现代化的方法,说明人们心理活动状态的情况,同时也以此而说明禅宗六祖当时听到别人念诵《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领悟的一些消息,由此使你可以了解六祖的师兄神秀所作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自己内在用工夫心得的程度;那么,你由此可知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得境界。如把两者作一比较,自然可以了解五祖弘忍要叫六祖三更人室,付嘱他的衣钵了,但是,就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未达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因为“本来无一物”的情况,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毫无生机存在。六祖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是他在三更人室,五祖法问他初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质疑,使他再进一步而澈底了解心性本元的究竟,所以他便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代表了禅宗言下顿悟的“顿”与“悟”的境界。可是不要忘了,他后来还是避居在猎人队中,由悟后而修持了十五年的经过,由此你就可以了解《楞伽经》中是顿渐并举,禅宗是顿渐并兼,犹如《楞严经》上所说的:“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资渐修,因次第尽。”所指顿渐并重的道理了。现在谈谈禅学,抓住一句“本来无一物”,就无所而不可为,那不落在狂禅的知见才怪呢!须知禅宗正有严谨修持工夫的层次存在,不是落在空谈或狂妄自是上,才会与真正的禅有相近之处。
前者执着分别放不下 后者拿得起放得下真智慧
出自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