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酒半斗是多少,老酒一大斗是指多少

1,老酒一大斗是指多少

那个大斗相当于现在的一斤,

老酒一大斗是指多少

2,什么叫半斗

“斗”是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斗的一半为半斗。

什么叫半斗

3,以前古人 喝酒 所说的一斗酒 等于现在的 几斤 酒

一升酒现在重1.25斤,10升为一斗,一斗重12.5斤,等于6.25千克。

以前古人 喝酒 所说的一斗酒 等于现在的 几斤 酒

4,李白斗酒诗百篇一斗酒换成现在的白酒有多少斤他难道是真的能喝吗

古代文人给我们的印象,一般都是特别能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其实一斗酒换成现在的白酒,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李白是能喝酒,但是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能喝。李白在诗中写喝美酒的情景,有不少,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不规则比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这里的美酒好贵。还比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是不是很吓人?其实,这是李白大仙的夸张手法的运用。《将进酒》里有,"将进酒,杯莫停",杯不能停,当然也是夸张的写法。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里有"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提李白的踏实粉丝,如此写李白,可见李白的确爱喝酒,但是李白是否喝酒能喝一斗,这不一定。"斗"这个单位,有些人常用, 称粮工具里的斗,一斗为50斤。若是喝酒能喝五十斤,那必然是酒量骇人。然则事实上,古代量酒器具中的斗,和称粮的用的斗,不是一档子事情。  举一个例子便知,我们对鸿门宴的情节比较熟悉。其中就有张良送项羽白璧一双,送范增玉斗一对的环节。这里的玉斗,就是酒器,张良能随身携带,说明这个器具个头很大,还比较精致。 另外,从已出土的青铜斗就能知道,一斗的容量,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生活常见的一玻璃杯那么多。对斗有了解后,就不会那么吃惊于李白的酒量了。对于梁山好汉武松,我们熟知的情节,是他景阳冈上的酒店里,一下子喝下十八碗酒,实际上,是不是十八碗那么多,或者是碗有多大,是碗还是杯,都有待商榷。回过头来再看"斗酒诗百篇",应当是指,李白是个高产诗人,他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创作出很多首诗歌佳作。而且,李白的喝酒,目的并非为了买醉,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平复一下内心的烦闷。只是前者,是为了享受生活,后者,则是借酒消愁性质了。

5,隋唐时期的八斗酒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酒

唐朝时期,大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6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180毫升;所以 8斗=48000毫升=48升=96斤希望采纳哦
唐朝时期,大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6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180毫升;所以 8斗=48000毫升=48升=96斤
古代的时候,都是黄酒,一直到了明朝末年,白酒才逐渐提纯技术发展起来。所以白酒在清朝以前是属于奢侈品,唐朝时候没有文献记载有白酒的出现。所以宋朝的时候,武松连喝18碗酒,在我们现在看来,酒量也就一般的,不是传说中的厉害。李白当时喝的基本都是黄酒之类的,斗是当时的一种计量的单位,再小的单位就是一角酒。

6,一斗酒是多少斤

一斗酒是20斤一斗为十升,酒的密度接近1g/cm2。所以一斗酒是10KG,也就是20斤。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量词。计算容量的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字在我国古代及现代都是常用字,本来只有dǒu一个读音,《简化字总表》把斗(dǒu)与斗(dòu,有鬦、閗、鬭、鬪、闘等各种写法)合并为“斗”,于是“斗”成为多音字,共有两个读音:一.“dǒu”,例如五斗米、北斗;二.“dòu”,即斗(古形有门),比如斗争。斗,dòu,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如右侧字)。扩展资料:“斗”字像一把大勺的形状,可见它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量粮食的升斗之“斗”,而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如《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大意是:玉酒器一对,打算给范增(亚父)。“斗”字从能盛东西引申为量具: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dàn担)。在《汉书·律历志上》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十升为斗,十斗为斛(hú湖)。”又因为甲骨文①的斗字很像一把大勺形,所以天上由七颗星组成的像一把大勺子的星群也称为斗,即北斗。至于《水经注·谷水》篇中所说的“斗耸”一词,那是指高耸的样子;“斗”字实为“陡”字的借字,“斗耸”即为“陡耸”,也就是又陡又高的意思。古代“斗争”之“斗”写为“斗”、“鬦”等,后来一概简化为“斗”,应读为dòu,而不读为dǒu。请注意:在古书中经常见到“斗牛”一词,可千万别理解为斗牛作乐的意思。如《晋书·张华传》中所说的“斗牛之间”,并不是两牛相斗之时,而是指天上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之间(“星宿”也就是星的位置)。“斗”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斗”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量器有关,如“料”、“斟”、“斛”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斗

7,古代的一斗酒是现代的多重

斗 dǒuㄉㄡˇ ◎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 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古代盛酒的器具,容积为1斗。(问题所在) a、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升)。 b、1斗=10升=640克×10=6400克=6.4公斤。(问题关键所在) c、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1石=640克×92.5=59200克,即59.2公斤。 另外还有此字:斛 (hu) 亦可作以了解。 斛和斗是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 呵呵!!!
10斤
8两酒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8,金樽美酒斗三千一斗是多少

古代的酒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汉昭帝时征收酒税,每升酒卖四钱,一斗酒是四十钱。《九章算术》记载,汉宣帝时节,今有醇酒一斗,直钱五十;行酒一斗,直钱一十。但是上述两种记载,并非酒的市场价格,而是政府规定价格。用今天穿越的话说就是“计划经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这三百钱是艺术构造还是真实价格,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酒价格肯定是艺术构造:“金樽清酒斗十千”这个肯定是夸张。元代丞相脱脱是最出色的史学家之一,他所编撰的宋史金史辽史是中国第一套全面记录社会各方面的史书,这也是第一次有正史记录酒价:“小酒。其价自五钱至三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自八钱至四十八钱,有二十三等。”小酒乃是古代黄酒。非现代黄酒,度数很低,大酒,蒸馏酒,度数高,甚至有香型区别,工艺极高。后来发现的古籍善本《四明续志》上说的,在宋理宗时,庆元府(今宁波)煮酒“一瓶价约八百文,一瓶三升”貌似通货膨胀的厉害。元人刘诜的《万户酒歌》:“城中禁酿五十年,目断吹秫江东烟,务中税增价愈贵,举盏可尽官缗千。”可知元时开河变钞的通胀灾害,难怪元统一中国不到半个世纪就亡了。明代高启《京师苦寒》:“陌头酒价虽苦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贵,一斗三百谁能论”价格又降低三百文.明末《行香子》有词:“浙右华亭,物价廉平。一道会,买个三升。打开瓶后,滑辣光馨。教君霎时饮,霎时醉,霎时醒。听得渊明,说与刘伶:这一瓶,约莫三斤。君还不信,把秤来称。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看来古代也有卖假酒的!!!!!!清苏州《吴县县志》:“每粳米一石得酒八十余斤,约卖银二两四五钱。;一斤二十五文,比今天的酒便宜O_O且又清末诸多记载,光绪十七至十九年为酒价最廉时,烧酒每斤四十余文。光绪二十年后,烧酒一斤就由百文增至二百文。宣统时最为昂贵而最为劣质。最后,由于各个朝代度量衡有误差,并不能100%说明各朝酒价区别,仅供参考全手工制作,采纳一下又不会烂醉。

9,古代白酒的度数

白酒大概都在30-40%左右.... 那是最好的... 差點的10幾20%的最多
古代的酿造技术和现代有差距,现代酒都是将酒酿好后蒸馏提纯然后勾兑,度数分高度酒和低度酒,容易操控,古代酿酒酿好后过滤后直接饮用,因此度数不会太高,就像现在人自己家酿米酒、葡萄酒一样;古代的酒很讲究.一般最烈的酒不过30+度.一般的也就10几度.
古代白酒的度数是随着这酒储藏的时间而变的!酒越久越沉越香!还有一点就是,酒里也是有水参与加工而成!所以在储藏的时候,水分也是会流失一部分!随之酒的本身就会浓一些!
恩肯定是不应样的呵呵过去的酒当水喝现在的白酒喝点就醉这主要还是人类的进步
我想最少也是38度以下
古代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10,古人动不动就一斛酒一斗米十斤肉古代一斗是现在多少斤

古人动不动就“一斛酒一斗米十斤肉”能吃完?问题到底出在哪?其实,只是度量衡的问题,古时候的重量单位肯定和现在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肯定比现在的轻。所以,经管用现在的眼光看很惊人,但是其实没那么多。在中国的古代,时代不同,计量单位也不同,旧时,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斛和石通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宋代1市斤是640克,一石即59.2公斤。59.2公斤酒,就是可口可乐也喝不下去这么多。很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古人能吃下一斗米?首先这个典故是特定指的廉颇,不是说别人。廉颇从小饭量就大如牛,他吃一斗米很奇怪吗?最近有个视频很火,是一个年轻女孩上节目,她的饭量是常人的十倍。家里都被她吃穷了,她去相亲,与相亲对象见面,本来这个饭店两人的正常消费就一百多,结果那男子很绅士,她自己又想吃,就放开胆子吃,结果一结账,花了一千多。廉颇一顿饭吃一斗米,不奇怪。在演义小说中,薛仁贵也是一顿饭吃一斗。那么,就是汉朝及以前,一斗是多少?是现在的两斤。正常人一顿饭吃多少米?五两。真相是,单论米饭,不算菜肴,廉颇即便是老了,一顿也能吃常人四倍的量。古代的普通人,饭量与当今并无太大不同,只是菜肴很少,米饭也是三两到半斤。还有人就想问,古人真的能吃下十斤肉?你按照现代的斤两换算,十斤肉当然很多很重。但是你得按汉代及汉代以前的计量单位算,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显然就是汉以前的人士。那时候的一斤是现在的250g,这个重量定制的金饼、马蹄金,都叫做“一金”,刚好也是250g。所有,古代的十斤肉,按照重量算,是现在的2.5千克,也就是现在的5斤。普通人吃肉,吃火锅、烧烤,做多也就吃个一两斤。人家廉颇是能吃,到老了,一顿饭能吃一斗米,就着十斤肉。相当于这老头,一顿饭吃四大碗米饭,三大摞肉块。那么,古代的普通人能吃多少肉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是出自这个典故,这个牛吹的也有点大。当时的度量衡和宋朝是有差别的,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战国时期的一斤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50克,也就是半斤,一斗相当于现在的两千毫升,也就是说一顿吃了3斤多米,5斤多肉。答案是,一般吃不上。能吃上的,也就是几两到两三斤不等。还有,就是个好东西,但是喝的多了容易酒精中毒,更何况是一口气能喝一斛酒?说自己喝一斛酒的这家伙是刘伶,众所周知的海量酒鬼,也不是普通人。刘伶说自己一饮一斛,应不是吹牛。古的一百升,等于一斛,那时代的一升,等于现在的200ml,也就是一斛为现在的两万毫升。一瓶啤酒600ml,酒鬼刘伶蹲在酒缸里,说他一口气能喝一斛,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有个海量的人,说自己一回能喝30瓶。(古代酒度数虽然低,但只是与白酒相比,比啤酒是要高)这很恐怖么?对普通人来说,是有点恐怖。但对刘伶来说,可能真的没有问题。宋代有个叫张齐贤的,人家是宰相,以能吃能喝垂名青史,一顿饭能吃一桌。有人为了看他到底有多能喝,抬了一大桶酒让他喝,人家喝完以后,他们就看张齐贤的肚子,结果并没发现有多大变化。可是那个桶是和张齐贤的腰一般粗的,中途他还没上厕所。古代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就是9到18度那样,主要在于古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蒸馏,元朝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挺进中原,由于北方天气寒冷,需要借助更加强烈的酒劲御寒,在学习的汉人的酿酒方法以后,经过改良,烧酒就被发明出来,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四·烧酒》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 元 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所以古人的酒整体来说大于啤酒,小于现在白酒的一半,喝个几瓶是有可能的,武松过景阳冈喝了十八碗,要是十八碗二锅头,估计就被老虎干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这个稍微靠谱点。一斛酒,绝对是吹牛,就是一桌子人也喝不下。重体力劳动者的饭量是很惊人的,我岳父二十年前和他们村里的人修河堤,有一次几个人下了工聚在一起喝酒,就是农村自酿的散酒,平均每个人喝了1.5升装的雪碧瓶子两瓶。居然喝得正高兴。所以,如果是古时候的武将,以当时酿酒的工艺来说,喝个七八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文学修辞手法,这个大家都懂的,很多类似的演义小说都有夸张的成分,不必太认真。

11,李白斗酒诗百篇中的斗酒到底有多少酒

4斤酒。古代中国,十升为一斗。但古代的升和现代的升也是不一样的,一升约有200毫升。那么一斗就是2000毫升,按酒的密度,每毫升大约1g,1斗也就是2千克,即4斤。按此算来,李白是比较能喝的了,但古代酒的酒精含量、酒的纯容量没有现在这么高,所谓斗酒之量不算太惊人。扩展资料:“李白斗酒诗百篇”出自: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原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译文: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赏析: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斗
古代十升为一斗但古代的升和现代的升也是不一样的,据说大约有200毫升。那么一斗就是2000毫升,按酒的密度,每毫升大约1g,1斗也就是2千克,即4斤。即使古代的酒只有十几度,4斤也是海量了,如果这不是夸张的话,那么只能说明李白身体不错人。
斗就是古代的容器古代十升为一斗斗折合成现代单位,装米大概是12斤到15斤左右古代的酒度数很低,大概也就现在啤酒的度数.所以李白喝10来斤酒也就相当于喝一箱啤酒.

12,古代酒的度数是多少啊

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酒,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