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八月这17件大事儿,关键词

张自忠是个富裕家庭的知识分子,怎么适合从军,也不可能吃得了这个苦。民国五年(1916年),称帝83天的袁世凯因尿毒症死去,北洋三杰之一冯国章出任代理总统,随之提拔张宗昌任侍卫武官长。7月29日,宋哲元决定将驻守北平的二十九军主力全部南撤到保定,“以保存实力”,临走前,他让老部下、在1933年长城抗战中扬名全国的张自忠,接替秦德纯代理北平市长,与日本人进行“谈判周旋”。

如何评价何应钦?

何应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人物。从个人经历上讲,何应钦堪称励志典范出生在贵州大山里的何应钦,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在民国这个“拼爹”的世界里,何应钦实在没有什么背景可以给自己提供助力。可何应钦靠着自己的坚毅和勤奋考取了国内的军校,又以第一名的成绩争取到了清政府名额不多的赴日深造的机会,两次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加入国民党后,从国民大革命时期一直到最后国民党败退台湾,何应钦在国民党内始终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国民党几乎所有的“二把手”职位何应钦都担当过(国防部长、参谋总长、行政院长等)。无论对他的评价如何,单纯履历上看,一个贵州大山里的孩子,能够爬到民国二号人物的高位,就算是逆袭小说也不过如此了。

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虽然何应钦是个军人,但他一个具有封建士大夫情结的人。蒋介石跟他同在日本上过军校,蒋介石还是他的学长,蒋介石创建黄埔军校,何应钦成为总教官。蒋介石成立国民革命军,又任命何应钦担任师长。何应钦认为,正是跟随了蒋介石,自己才平步青云,大显身手。从团长一直到战区司令,总参谋长,直到军政部长,蒋介石对他有知遇之恩。

所以,在蒋介石掌权的初期,何应钦对蒋介石可以说是鞍前马后,鞠躬尽瘁。连自己的老爹去世都不去奔丧,在前线为老蒋拼命。但何应钦与蒋介石也并非毫无嫌隙。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张学良扣押。面对宋美龄等人的和谈要求,作为当时国民党的二号人物,一直为人和善的何应钦却罕见的持强硬立场,调兵遣将号称要攻打西安,给张杨施加军事压力。

虽然从名义上讲,何应钦此举是为了救蒋介石。可是当时中外一致认为,作为二号人物的何应钦是想以此借刀杀人,借张杨的手来杀掉蒋介石,自己当老大。西安事变最后以和平解决收场,但蒋介石并没有原谅曾经想“借刀弑君”的何应钦。归来之后,蒋介石迅速免掉了何应钦的一切实权。此后开始大力扶持陈诚、胡宗南、戴笠等新嫡系,架空何应钦。

西安事变这一件“错误”,何应钦能够全身而退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如果不是蒋介石忌惮他庞大的关系网的话,何应钦早就被他干调了,肯定不可能在台湾以九十高龄善终。从个人能力上讲,何应钦的确是个合格的军人年轻时的何应钦深明大义,为了报效国家,不计个人安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远在日本的何应钦毅然回国投身革命,并参加了讨袁战争。

1924年,何应钦在国民党面临危难的时候,作为一个军人能挺身而出,曾以一个团的兵力,痛击比自己多十倍的陈炯明叛军,为国民党立下奇功,让北伐军中的苏联顾问加伦也赞不绝口。1925年,孙中山去世,英国人和段祺瑞支持的广东军阀趁机发难向广州进攻,政府要员和苏联顾问危在旦夕。何应钦再次受命于危难之中,率东征军苦战一个月击溃叛军,拯救了民国政府。

何应钦在国难当头之际,作为中华民国军队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统筹了一系列对日作战的大型战役。虽然他在抗战中没有直接指挥太多具体战役,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何应钦在抗战中的表现是合格的。何应钦在1945年春,作为当时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亲自指挥了两次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并且在1945年夏天,何应钦指挥国军两个方面军20万人,对日军第6集团军8个师团进行会战,经过整整两个月的苦战,歼灭日军3万余人。

但是从私德上讲,对何应钦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单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上讲,何应钦是绝对合格的。在腐败严重的国民党之中,何应钦不贪污、不受贿、不赌博、不好色。即使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他也没有休妻纳妾,而是甘愿忍受无后的痛苦,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少见的。可是何应钦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亲日。这张著名的照片,影响了何应钦一辈子的风评。

何应钦本人多年留学日本,对日本非常崇拜?虽然在抗战中何应钦的抗日态度还算坚定,但是他自始至终对于日本存有好感却是连他自己都不否认的。抗战胜利后,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奉命向国军投降。而国军代表就是国防部长何应钦。两个人是多年的朋友,私交甚好。但此时作为死敌,何应钦无论如何不应该照顾岗村宁次。岗村宁次在投降意识上极为紧张尴尬,何应钦也许是为了照顾老朋友的情绪,在岗村宁次递过投降书时,居然站起来欠身接过了投降书!在各国的投降意识上,受降的一方都应该是极其傲慢的。

如何评价张自忠将军?

11937年7月,对张自忠来说,是个超级难熬的夏天。当时,“七七事变”已经爆发,尽管战火已开,但作为守卫北平、天津地区的大部队,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对于与日本人的和解仍然抱着希望。在宋哲元看来,屯兵北平城下的日本人狼子野心;但另一方面,作为西北军余部的宋哲元也非常担心,蒋介石会趁机吞并他的部队,所以宋哲元对于是否死命抗日,心里始终抱着犹豫。

7月29日,宋哲元决定将驻守北平的二十九军主力全部南撤到保定,“以保存实力”,临走前,他让老部下、在1933年长城抗战中扬名全国的张自忠,接替秦德纯代理北平市长,与日本人进行“谈判周旋”。临危受命的张自忠泪流满面,他对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此前一天的1937年7月28日,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已经在阻击日寇的作战中壮烈殉国,北平人民同仇敌忾,正期待着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捍卫国土的时候,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却将军队主力悄悄撤出了北平,留下张自忠作为替罪羊看守北平。

▲张自忠。第二天,1937年7月30日,北平市民们一觉醒来,才发现二十九军主力已经抛弃他们悄悄离开,街上到处是署名为代理北平市长的张自忠贴的安民告示,舆论大哗,人们纷纷将愤怒的矛头指向张自忠,认为张自忠已经叛国做了汉奸,一时间,“张逆自忠”成了全国人民愤怒声讨的对象,学生们更是组队,声称要捉拿“汉奸”张自忠。

时局危难,老部下们也心存疑惑,他们私底下问张自忠:“现在舆论对你抨击,国人对你唾骂,连我们都不知道你葫芦里装的什么药。”看到部下们也疑虑重重后,张自忠沉默了很久,然后才严肃地说:“成功成仁,将来一定有好机会的···把我张自忠的骨头轧成碎粉,用化学分析分析,看有一点汉奸气味没有?”21937年的中国,到处萌动着愤怒的气息。

在爱国的人们看来,只有不顾一切的铁血出击,才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所以,当忍辱折冲的张自忠奋力维持着北平危局时,无数的辱骂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由于二十九军主力已经撤出北平,所以日本军队得以轻松进占这座古都,大家都觉得,北平沦陷,就是“大汉奸”张自忠搞的鬼。对于一位将军来说,与被敌人杀死相比,被国人的辱骂和误解,是更加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煎熬。

历经辗转曲折后,1937年9月初,张自忠化装悄悄离开北平,随后南下向蒋介石汇报了北平战守的经过,通晓事况经过的蒋介石,随后安慰了张自忠,并任命他回到原部队、出任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的老部将董升堂回忆说,当时张自忠见到一帮老部下后,大家百感交集,不禁痛哭一场,面对这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部队官兵,张自忠痛哭失声说:“我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在张自忠看来,只有死,才能洗刷世人对他的误解,一位不惜此身精忠报国的将军,决定要以死,来捍卫自己的名誉。

3这位早在1933年,就在喜峰口下与日寇血战厮杀、一战成名的将军,原本是位家境优渥的公子哥。1891年,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张树桂曾任江苏省赣榆县知县,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中,这位县令之子出身的公子哥,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从小就看着《三国演义》、《说岳精忠传》等古籍成长,对于关羽、岳飞等英雄崇拜至深。

看到时局动荡、民族危亡,1914年,23岁的张自忠跟着几个同学一起,投奔在东北新民屯新练陆军第二十师三十九旅团长车震,要求入伍、从军报国。车震与张自忠都是山东临清人,在车震看来,张自忠等人都是富家子弟,他担心他们受不了苦,于是将张自忠等人留住几日后,给了些路费,想劝张自忠回家另谋工作。没想到张自忠却死活不肯离开,他说,时局危亡,希望以从军来报效祖国,他最终留了下来,这位县令的儿子、公子哥,从一个最底层的士兵开始,一步步开始了军旅生涯。

日后,老长官冯玉祥回忆起张自忠,很感慨地说:“他虽是家境很好,又是学生出身,却一点没有那种浮华奢侈的习气,在军中同大兵过着一样的生活,吃的坏、穿的坏、上操、上讲堂、抬土、挑砖,一切大兵能做的事,他都能做。”▲张自忠出身优渥,父亲曾是县令。从1914年开始,张自忠从最底层的士兵做起,逐渐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此后又协助冯玉祥训练军队,以治军严格、号令严明著称,由于号令严酷,张自忠也被士兵们称为“张扒皮”。

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经费,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杖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他斥责这个营长说:“钱是爹,爹是王八蛋,见了钱连爹都不要了!你今天喝兵的血,明天兵就要吃你的肉!”尽管治军严酷,但张自忠对士兵却非常关心亲善,他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从来不开小灶,也推着一样的小平头。

为了磨练部队意志,他甚至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并要士兵们也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也因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在抗战中更是奋勇杀敌、从不畏缩。对于这位战斗勇猛的将军,士兵们感念至深,就在张自忠牺牲四年后,1944年,《新华日报》记者牛信到张自忠所在部队采访,一名迫击炮手回忆说,有一次战斗期间,下起倾盆大雨,战壕里到处是积水,“先总司令(张自忠)来了,叫我们攻击,班长稍微有点迟慢,他生气了,也不打,也不骂,你知道吧,先总司令是大个子,很有劲,他抱着迫击炮筒冲上去,说‘看吧,看我打!’大家全忘了命,跟他冲上去啦!我想,全国的总司令,恐怕很少有他这样的吧?”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他浴血奋战在喜峰口上,身先士卒,对于他来说,从他放弃优渥的生活、选择从军报国开始,生命,从来就已置之度外,所以,他最爱惜的就是名誉。

一位不惜以死报国的将军,怎么能忍受,世人对他的误解、辱骂和诬陷?4我们总是谴责为富不仁,但实际上回顾一部民国史,无数的富家公子为了祖国浴血沙场,从民国“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张锡怙,王光美的哥哥王光复,到出身合肥超级富豪人家的金英——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这些出身优越的中国中上阶层的富家子弟,并没有因为优渥的生活而放弃奔赴国难,而是选择了与祖国患难与共。

在这方面,作为县令之子的张自忠,是民国的至佳典范。北平沦陷后,张自忠返回部队参加抗日战争,对自己的老部下,张自忠说:“无论什么部队都可以打败仗,独我张自忠的部队,是不能打败仗的。我的冤枉,只有一拼与死,拿真实的战绩,才能洗白干净。”可以说,从1937年起,他就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他时时以死勉励自己洗白世人对他的冤屈,这是英雄的忠义使然,也是英雄的悲剧使然。

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随后率领部队不停参加抗战,先是在1938年的临沂战役中率部驰援友军,一天疾驰180里,在鏖战七昼夜后、最终击溃日军,为国军主力随后进行的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在取得台儿庄大捷后,国军主力又迅速转移,张自忠所部负责殿后,他且战且走,自己则坚持走在部队的最后面,当时营长以上的军官都配有战马,张自忠命令将自己的战马以及所有军官的战马全部腾出来载运伤兵和物资,他自己作为军长则一路徒步行军,乃至脚破血流,都坚持不骑马、不坐车。

董升堂回忆,1938年徐州会战中,张自忠让军队先行绕过日寇占领区,当时大军已经先行通过,日寇的坦克追击在后,距离张自忠仅有100多米远,张自忠却仍然不肯撤退,坚持在公路壕沟旁边指挥手枪队,准备用炸弹炸毁敌人坦克。1939年,张自忠在鄂西钟祥战役中,面对日军三个师团的来袭,又大破日军于田家集,击毙日寇2名联队长,击伤敌军1名旅团长,致使日寇狼狈溃逃,为国军赢得鄂北大捷。

当时,张自忠已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属下有多支部队与他原先并非旧部,在民国那种中央军与军阀部队并列、大家相互猜疑的年代里,张自忠每次打仗,却坚持将自己的子弟兵安排在最前线进行冲杀,自己则坚持上最前线领兵打仗,鄂西大战中战况最激烈时,他所在的司令部的瓦房瓦片,都被日军的炮弹所震碎,张自忠却坚持不下火线、死守在第一线指挥作战。

当时,日本人的炮弹在张自忠指挥所附近不断爆炸,日军飞机不断低飞扫射,张自忠却仍然坚持不退,随军的苏联顾问很感慨地说,“欧洲战争那么激烈,但像你这样,总司令亲自跑到敌人炮弹射程内进行指挥的,我都没有听说过。”5从1914年从军,从一名最底层的士兵做起,到1939年,他已经做到了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就在他战死的前一年,1939年,张自忠返回重庆述职,在重庆期间,他特地去探望了他的老长官、西北军的创始人冯玉祥。当时,在此前与蒋介石的中原大战落败后,冯玉祥便已在军队中失势赋闲,但张自忠并不避讳,仍然前往探望老长官。在民国那个乱世中,他始终坚信忠义,对已经被剥夺兵权的老长官冯玉祥非常敬重。当时,冯玉祥的西北军早已瓦解,但蒋介石对冯玉祥仍然非常提防,并不赋予老冯实权,在这种备受猜忌的氛围里,张自忠却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老长官。

▲张自忠殉国后,老长官冯玉祥亲自为他题写了墓碑。1940年张自忠牺牲后,冯玉祥回忆起了他跟张自忠的这次会面。冯玉祥回忆说,交谈结束后,张自忠本已告辞,突然张自忠又折返回来,在冯玉祥面前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张自忠习惯叫冯玉祥“先生”,即使冯玉祥失势后,张自忠当时已身为国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他也仍然流着眼泪如此称呼道:“先生,不管枪不如人,炮不如人,人不如人,我总要拼命的干一场,作一个榜样给人看。

看我一定尽我所有的力量,报效国家,不给先生丢脸。活着我也要活一个样子,死也要死个样子。我觉得我越走越光明。先生你看着,我一定要这么办。”跪在冯玉祥面前,张自忠当时泪流满面,这也让冯玉祥感叹不已,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是他与张自忠的:永诀。61940年5月,将军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在意料之外、在意料之中,终于到来了。

当时,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从1939年开始便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了枣宜战役。为了捍卫陪都重庆,捍卫中华民族最后的阵地,5月7日,张自忠亲自带领部队东渡襄河,主动率军出击日军。出发前,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最后一战前,张自忠写给同僚的遗书。5月6日夜,就在带军临行出发前,张自忠特地写了封信给了他的老战友、三十三集团军的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的冯治安:“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师)、179D(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若与179 D(师)、38 D(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以上,就是张自忠留下的最后两封书信,而这,也成了他的遗书。5月7日,尽管李宗仁等人劝说张自忠留居后方指挥,但迫于日军推进迅速、形势危急,张自忠仍然决定亲帅手下仅有的2000多士兵主动出击日寇,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始终率领部队不断推前,主动寻找机会歼敌,并一次次拒绝了上级和属下要求他回退后方的建议。

张自忠离死亡,越来越近,但他始终未曾退缩。778年前的今天:1940年5月16日,是张自忠生命的最后一天。当时,日军从截获的电报和国军俘虏口中,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后,日军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国军阵地,而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也受到很大损失,弹药即将耗尽,部队随即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马上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张自忠誓死不退,并要求部队坚守阵地阻击日军。1940年5月16日上午11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张自忠右臂也中弹受伤,但他仍坚持来回巡视进行现场督战,千钧一发之际,部下们火速建议张自忠迅速撤退,都被张自忠严词拒绝。激战到中午时,国军三十三集团军左右两翼的两个团兵力相继被击溃,日军已对司令部形成了三面合围。

当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多官兵已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由于张自忠平日对待官兵非常宽厚,因此即使到了最危难的时刻,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这更加引起了日寇的注意,加紧了围攻。尽管仍有最后一面山路可退,可张自忠依然坚持正面抗击日军,誓死不离战场。

当时,日军集中炮兵,直接朝着张自忠的指挥阵地疯狂炮击,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张自忠前后左右,张自忠的随从副官贾玉彬阵亡,参谋处处长吴光辽两腿也受了重伤,就在这种危急时刻,张自忠一面命令幕僚们赶紧散开,他本人则誓死不退,一直在散兵线上往返来回督战。1940年5月16日下午3时左右,左右夹击的日军已逼近到距离张自忠只有四五百米,在这种情况下,张自忠命令身边剩余的最后十几名手枪队队员全部冲上去,与日军展开了贴身肉搏战。

在肉搏战前,张自忠的高级参谋张敬说:“身死名垂乃军人殊事,今日愿与张公共存亡!”张敬呐喊着高呼:“不怕死的跟我上!”然后带着最后剩余的十几名国军将士,一起冲向日军,最终全部壮烈殉国。当时,张自忠全身已多处受伤,他的右胸被日寇的子弹洞穿、血如泉涌,日军疯狂围拢过来,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也陪伴张自忠将军,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被日军连刺带砍了九刀,脑壳都被砍开、脑膜外露的情况下,勇毅的马孝堂仍然坚持存活了数日,临死前,马孝堂向后来救助他的国军官兵们,讲述了张自忠生命的最后时刻。这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湖北襄阳南瓜店、十里长山战场上:“总司令(张自忠)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与此同时,参谋处吴处长也受伤了。

到了十里长山,(张自忠)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溅上了我的脸和全身。我刚包扎完伤口,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总司令命我快走开,还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心里都平安····”张自忠当时身上已多处子弹伤、炮弹伤,右胸更是被子弹击穿血如泉涌。

他被子弹的冲击力击倒在地,全身血迹,然而就在日寇逼近他时,张自忠仍然爆发出了生命中的最后气力,一跃而起,试图与日寇做最后一战。对于张自忠将军生命中,这无比勇毅的最后一刻,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也进行了记载:“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住藤冈。

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

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将军壮烈殉国。事后,日本人检视张自忠的尸体,才发现这位亲自带兵作战的集团军总司令,身上竟然有多达8处伤口:其中2处炮弹伤,5处枪弹伤,和1处刺刀伤。其中右肩、右腿为炮弹伤,腹部刺刀伤,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将军,为了这个他挚爱的国家和民族,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8张自忠牺牲后,日军士兵感觉到这个“临死前还猛站起来、混血是血的大个子军官”可能来历不凡,随后他们从张自忠身上,搜出了一把刻着“张自忠”三个字的钢笔。可他们仍然不敢相信,这竟然会是一位敌军的总司令。战斗结束后,日军231联队长横山武彦随即命令,将张自忠遗体用担架抬往战场以北20余里的陈家集,随后由与张自忠相识的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亲自核验。

日军资料记载:“专田盛寿举着蜡烛久久注视张自忠的面颊,突然悲戚地说,‘没有错,确为张君。’在场者先是欢呼,继而是一阵鸦雀无声的肃穆。”对于这位敌军的高级将领,日本人也给予了张自忠盛重的敬意。随后日军39师团长官村上启作命令军医,用酒精把张自忠的遗体擦洗干净,然后命人从战场附近的木匠铺里,为张自忠赶制了一口棺材入殓,并葬在十里长山的陈家祠堂后面的一个土坡上,坟上立一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张自忠牺牲的当天深夜,日军设在湖北汉口的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了张自忠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这是一位连他的对手、血腥成性的日本人,都为之钦佩敬重的将军。▲张自忠牺牲后,蒋介石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将军遗体。

张自忠殉国的消息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将军的遗体,最终经增援的38师官兵浴血奋战,将张自忠的遗体抢运回到后方,1940年5月23日,将军的灵柩被运送到了湖北宜昌。按照计划,灵柩原本将由汽车运到长江边,然后乘船运往重庆,但是宜昌的十万市民们不肯,他们说,将军为民族而战死,血洒在湖北的土地上,他们围拢过来,坚持用肩膀抬着将军的棺材,一路步行走到了长江边。

当时,十万宜昌市民也倾城而出,围聚在街道两旁,为将军送别最后一程,此时,战争仍在进行,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宜昌十万军民不为所动,坚持用人力抬着张自忠将军的棺材,送别了将军最后一程。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为张自忠送葬的队伍。5天后,1940年5月28日,张自忠灵柩被运到重庆朝天门码头后,蒋介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肃立码头迎灵,并登上轮船,绕棺致哀。

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随后,蒋介石亲自扶灵,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国民政府也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而用了26年时间,从最低级的士兵,一步步做到上将,最终以集团军总司令身份壮烈殉国的张自忠,也是二战时期,中国乃至盟军中、阵亡军衔最高的将领。

9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殉国后,大家都不敢将他牺牲的消息,告诉他的夫人李敏慧,一直到两个月后的1940年7月,李敏慧才获悉了丈夫殉国的经过,随后,悲痛欲绝的李敏慧绝食七日、自尽身亡,追随丈夫张自忠而去。他们从1907年至1940年,结婚33年间相亲相爱,最终一起相随而去。李敏慧死后,冯玉祥亲自出面,安排将张自忠、李敏慧夫妇二人,一起合葬在了重庆的梅花山上。

▲得知丈夫殉国后,张自忠的妻子李敏慧绝食自尽。在为张自忠的题词中,蒋介石写道:“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毛泽东则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而就在将军殉国三年前的1937年,那时,举国的人都怒骂他是个汉奸。对此,张自忠对亲友们说,他取名张自忠,另外,从小父亲就为他取字张荩忱,勉励他要一片赤忱、为国尽忠。

就在殉国前一年,1939年,在返回重庆述职时,张自忠就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张自忠决不是韩复榘(因不战而退被杀),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自忠、荩忱——将军不愧此名、不愧此言,而他的名字,又何尝不是一种命里注定的悲剧?他一生忠肝义胆、奋勇报国,却被世人反复误解;将军殉国后20多年,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的墓碑也被破坏;建国后,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因为工作,需要填写家庭出身,上级领导跟她说,你父亲张自忠,是个大军阀啊。

一直到1982年,张自忠最终被国家民政部认定为“革命烈士”,至此,有关将军的名誉之争,才最终尘埃落定。而今天,是张自忠将军牺牲殉国,78周年纪念日。1940年的5月16日,他血战殉国,为中华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那些困扰将军生前死后的名节和误解,那些忠肝义胆、精忠报国的铁血往事,最终被风吹一吹,轻轻,就散了。

清末民国的军阀实力怎么排名?

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第一名,北洋军阀。源于清末北洋六镇。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影响力扩至南方。1915年12月,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第二名,滇军。源于清末云南新军第十九镇。辛亥革命期间,滇军先后援川入黔进藏,对稳定西南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世凯称帝后,护国战争爆发。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第三名,旧桂系。源于清末广西旧巡防队。护国战争期间,旧桂系击败拥袁的济军龙觐光部,并向广东省、湖南省两路出兵,讨伐袁世凯。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第一名,皖系军阀。

北洋军阀嫡系分支,因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并在地方上取得督军团的支持。第二名,直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支,因该派系首领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其控制的主要地区是富庶的长江流域,并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势力仅次于皖系军阀。

1917年7月至1918年9月,第二次府院之争爆发,冯国璋为段祺瑞所迫,辞去副总统一职,返回故里,不久病逝。第三名,定武军。原清末江南提督张勋部江防营。民国时期,张勋被袁世凯任用,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1915年,张勋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1914年袁世凯曾任命张勋为定武上将军)。为表示对清政府的忠心,在其他部队都已剪去长发的情况下,该部依旧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

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张勋趁局势混乱,趁机在徐州成立北洋同盟,自任盟主,积极策划清室复辟。第四名,奉系军阀。原清末奉天旧军,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今辽宁)人而得名。1917年,因奉天实力派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张作霖夺其第二十八师兵权,统一奉省军政。1918年,张于秦皇岛夺取直系购买的日本军械扩充奉军。

入关支持皖系“武力统一”。同年年9月,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第一名,新直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支,源于北洋第三镇,内有保派(曹),洛派(吴)之分。1919年12月冯国璋病逝,同派系直系曹锟、吴佩孚崛起,于1920年7月直皖战争,联合奉系击败皖系势力,战后与奉系共同取得北京政权。

又于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击败奉系,势力达到巅峰。第二名,奉系军阀。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战后与新直系同掌政权。1921年,张作霖被任为蒙疆经略使,辖热察绥三特区。并进京组织梁士诒内阁。1922年,直奉矛盾激化,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失败而归,张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并开始一系列改革。

第三名,皖系军阀。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新直系和奉系合作,击败皖系军阀,段被迫下台,退出中枢。以浙督卢永祥为首的东南皖系势力成为皖系后期重要军事支柱。1924年10月至1926年12月第一名,奉系军阀。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击败新直系,与国民军系共同掌控北京政权。1925年10月,浙奉战争爆发,苏皖奉系势力为东南新直系残余击败,撤离东南。

1925年11月,鲁豫战争爆发,奉系张宗昌(鲁)得新直系吴佩孚相助,击败国民二军岳维峻(豫),在共同的利益下,直奉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月,奉系陆大派首领郭松龄反奉,致使奉系势力元气大伤。1926年5月,南口大战爆发,国民军系被迫退往绥远等地,直奉扩大声势,再次掌控北京政权。第二名,国民军系。由新直系冯玉祥、孙岳部及陕军胡景翼等部组成的松散联盟。

该集团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发动政变,致使新直系战败。并通过大肆收编新直系残部,迅速崛起。1925年2月,胡憨战争爆发,国民二军得国民三军相助,击败镇嵩军,占据豫省。1925年11月,鲁豫战争爆发,国民二军战败,派系瓦解。同年奉系郭松龄受冯鼓动,起兵反奉,建立东北国民军,旋即兵败,其残部由魏益三率领加入国民军系,为国民四军。

1926年1月,直鲁联军方振武部脱离张宗昌,加入国民军系,为国民五军。1926年5月,南口大战爆发,国民军系各部溃败,主力被迫退往绥远等地。第三名,五省联军。北洋军阀嫡系分支,由东南五省直系残余及地方武装组成,核心为北洋第二镇。在浙奉战争中,击败奉系,统治范围扩张至东南五省,与奉系张作霖、新直系吴佩孚三分北洋。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五省联军遭重创,被迫依附于奉系。第四名,新直系军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势力日益向东南扩张,直接威胁到直系利益,使得直系将领们不得不谋求联防自保。赣督方本仁首先发起湘鄂赣三省联防。湘督赵恒惕开始对此不感兴趣,正在岳州居住的吴佩孚乘机鼓动赵恒惕,“我们何不来个湘鄂川黔四省联防呢?”赵恒惕觉得这主张不错,就答应了。

很快,湘鄂川黔四省联防组成,公推吴佩孚为盟主。不久,豫、陕、晋亦加入,四省联防扩大到七省联防,吴佩孚的声威一下猛增。浙督孙传芳,原曾联奉自保,此时也乘势而起,组织了苏浙闽赣皖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并用这五省联军与吴佩孚的七省联防合流,推吴为盟主。1925年10月,吴佩孚在武汉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并发表通电,决心“再与天下群雄共角逐”。

第五名,直鲁联军。为了共同对付国民军系,盘踞直隶的李景林和盘踞山东的张宗昌于1925年12月将所部联合,改称“直鲁联军”。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张作霖追究李景林和郭松龄的暧昧关系,派张学良将李景林军缴械改编,委褚玉璞为直隶督办。从1926年6月,直、鲁联军就专指张、褚的军队。1926年12月至1928年12月第一名,奉系军阀。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1928年4月,二次北伐爆发,奉系被迫退回东北,张在撤退途中为日军击毙,其子张学良即位,后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易帜,派系蜕变为国民党东北军。

第二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源于国民党直属部队。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

1928年1月,蒋介石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三名,国民党西北军。以国民一军为主发展而来。1926年8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并于9月17日在五原誓师,重组国民革命军联军,接受国民党领导。

1927年5月,冯部出兵潼关,参加北伐。部队一度扩至40万。第四名,国民党晋绥军。源于清末山西新军第85标、第86标。在北洋时期稳步发展,借北伐、二次北伐战争占据华北地区。第五名,国民党新桂系。源于旧桂系护国六军(李宗仁等)及模范团(黄绍竑、白崇禧等)。1927年8月,新桂系成功通过逼迫蒋介石下野,达成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流,史称“宁汉合流”。

随后,第七军又在龙潭战役中击败来犯的孙传芳部队。9月,新桂系与唐生智为争夺政治权力爆发了“李唐之战”,又称“宁汉战争”。唐生智被击败,其部队被新桂系改编。新桂系势力从广西扩展到两湖,并且由于与粤系首领李济深的联合,使得新桂系势力还进入广东。第六名,国民党唐派湘军。原赵派湘军第四师,武汉国民政府重要军事支柱。

1927年,在蒋介石叛变革命、武汉国民政府“分共”之后,身任武汉国民政府第4集团军总司令等要职的唐生智仍坚持反蒋立场,积极主张讨伐蒋介石。8月唐率部东征,令第4集团军夹长江东进讨蒋。第8军和第36军沿长江南岸,35军和第1师沿长江北岸,进至芜湖、合肥、蚌埠一线。逼蒋于8月12日在上海通电下野。1928年12月至1930年10月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西北军。1929年北伐成功后,由于裁军问题,冯玉祥与蒋介石产生了矛盾,导致蒋冯战争,但由于阎锡山软禁冯玉祥和韩复榘、石友三改投蒋介石,西北军很快失败。1930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起兵反蒋,发动中原大战。但因为阎锡山的“晋军”支援不利和张学良入关调停,冯玉祥最终兵败下野。西北军被蒋介石解散收编。

第三名,国民党东北军。由北洋奉系军阀易帜而来。1929年,奉军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约30万人,由张学良统辖。1930年10月至1937年7月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第二名,国民党东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东北军支持蒋中正,战后控制华北地区,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第三名,国民党陈济棠派粤军。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李济深被蒋扣押后,陈选择拥护中央,并开始统治广东。后借胡(汉民)蒋(中正)交恶,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粤方)中坚力量。1936年,与新桂系联合反蒋失败,部队被改编。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第二名,国民党新桂系。

张作霖是如何免掉冯德麟兵权的?

题主目光很犀利,看出了里面的猫腻,虽然资料上没有说是张作霖把冯德麟的兵权撸了,但确实是张作霖屡次“挖坑”坑了冯德麟。致使晚年冯德麟见张作霖的时候,长袍里总是随身藏着一把手枪。由此可见,冯德麟对这个拜把兄弟是多么的不信任。这也是张作霖挖坑“坑”冯德麟造成的结果。冯德麟(1868—1926),出生于奉天海城,和张作霖是同乡。

有道是:“乱世出英豪,东北出土匪。”冯德麟就是这样的人物。他17岁投身于海城乡勇,乡勇是一村一屯自发保卫乡民的组织,由于他公正侠义,好打抱不平,慢慢在黑白两道上混的开、叫得响。▲冯德麟当时张作霖还是一个给马看病的兽医,冯德麟的马匹经常让张作霖“打理”,慢慢的两个人就熟悉了起来,张作霖也是性情中人。对“老前辈”冯德麟崇拜有加。

因为冯德麟比张作霖大九岁。张作霖头脑很灵活,经常大哥长大哥短的。不久,二人“桃园三结义”结拜了兄弟。冯德麟很照顾这个小兄弟,经常为他揽点给马看病生意。不过张作霖很羡慕大哥的为人,没有一直做兽医,不久也拉了一帮子兄弟,当了土匪。清末的东北几乎就是一块“飞地”,也许是清朝的“龙兴之地”的原因吧,这里几乎没有军队管理。

这样就给像冯德麟和张作霖这样的绿林好汉创造了有利条件。冯德麟带着乡勇队伍,“亦官亦匪。”日俄战争中“亦日亦俄”。1906年,冯德麟被清廷招抚,充任巡防营左路统领。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将奉天巡防营改编为27师和28师,冯德麟任28师师长。27师师长就是张作霖。从这点可以看出来,张作霖后起之秀,能很快和大哥冯德麟平起平坐,说明张作霖是个聪明人。

不久,聪明的张作霖为冯德麟挖了一个坑。▲张作霖演双簧驱逐段芝贵,冯德麟演黑脸,张作霖扮白脸。无论是双簧还是演戏,唱黑脸的都是爽快的人物,唱白脸的都是奸臣之类的人物。话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控制东北。委派自己的心腹段芝贵作奉天大将军。当时张作霖和冯德麟都盯上了这个位置,都想捞到这个职务。张作霖知道段芝贵有强大的后台,虽然很想把段芝贵挤走。

但不敢硬碰硬,只能见机行事。张作霖暗地里极尽奉迎之能事,给段芝贵送金钱送美女。而当着冯德麟的面,他就换了另一幅面孔,说段芝贵是无能之辈,骑在咱俩头上作威作福。冯德麟就问,那咱们该怎么办呢?张作霖见冯德麟上套了。故作神秘的说:“我们不如联起手来唱出双簧。”如何唱双簧?张作霖看了看他继续说道:由你们28师演黑脸,和段作正面冲突。

我这27师扮白脸,如此“一打一拉”,吓唬老段畏罪逃走。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达到了挤走老段岂不妙哉?”冯德麟高兴的双手赞成。于是二人开始着手准备。 张作霖布置军队在段的驻地开枪,然后假意到段芝贵处报告,说冯德麟要率28师部队进城,惩办“复辟帝制”祸首段芝贵。张作霖表示自己无法制止,段芝贵听后十分紧张。张作霖借机劝段芝贵避一避,段芝贵感到这是一个好办法,决定乘一列专车逃往天津。

▲冯德麟段芝贵刚上车。张作霖就把情况告诉了冯德麟,让冯德麟在下一站派兵劫持段芝贵。当然二人目的,主要是把段芝贵的钱财洗劫一空。为了把戏做足,张作霖特派54旅孙烈臣旅长率一营兵护送,随后冯德麟布置28师的团长邱恩荣带兵在沟帮子车站拦截了该列火车。邱团长上车后,交给段芝贵一封电报,大意就是说段芝贵卸任携赃款潜逃天津。

护送的孙烈臣和邱团长二人又合演了一出双簧。护送的孙烈臣对段芝贵说,经过请示,我们老总张师长说尽了好话,冯德麟这才答应:“把钱留下人放走。”段芝贵心里很感激张作霖,马上答应了。这样200万的官款和军火都归了张作霖和冯德麟二人了。老段到天津租界躲了一个月,看风声过去了,他到京复命时,对袁世凯说了很多冯德麟的坏话。

但对张作霖却赞不绝口,以为是张作霖救了他一命。他极力推荐张作霖接替自己职务,老段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再回去了。袁世凯想,如果再派一个外省的大员督奉,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张作霖和冯德麟两人可以考虑。段芝贵对冯德麟恨之入骨,对张作霖推崇备至,最后,袁世凯接纳了老段的推荐,命张作霖为奉天大将军。

这时冯德麟回过味来了,对此十分不满,一直无法消气。张作霖得权得利又没有得罪谁,自己却出力不讨好。 就这样,张作霖经过坑大哥冯德麟,终于登上了奉天省督军的宝座,成为奉天省军政的最高统治者。搁谁也有气,从前的小弟,而今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还是踩着自己上位的,没气死冯德麟就不错了。冯德麟想超越张作霖,跟错人被撸了兵权。

前面我也说了,冯德麟被撸了兵权不是张作霖干的,但也有其直接关系。张作霖升官发财,冯德麟心里不好受,尤其是张作霖的上位,自己无意中帮了大忙。有道是:“事急出混招”。大哥冯德麟眼看小弟超越了自己,他也想攀附一个有权势的人,想咸鱼翻身超过张作霖。1917年(民国六年)6月,张勋突然电召冯德麟进京,密谋复辟大计。

冯大喜,在他看来,张勋复辟成功,不愁加封进爵,荣归东北,取张作霖而代之。有些事想的挺美,实施起来却不是那回事,张勋最后被段祺瑞赶跑了,段祺瑞曾三次关键时刻再造共和。张勋复辟失败。冯德麟的美梦破灭了,他被关押进了监狱。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任大总统。他宣布“冯德麟因叛变共和,罪迹昭彰,剥夺一切官职和勋位,并交付法院依法严惩”。

军阀张宗昌是如何起家?被何人所杀?

张宗昌在民国众多军阀中是一个奇葩人物。绰号“狗肉将军”“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和“五毒大将军”等。“狗肉将军”说的是张宗昌喜欢玩牌九,过去山东这个地方把“玩牌九”称为“吃狗肉”。“长腿将军”说的是张宗昌长得人高马大,尤其两条腿特别长。另一种解释说每逢打仗张宗昌跑得比谁都快。“三不知将军”说的是张宗昌不知道有多少枪、不知道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有多少钱。

“五毒将军”更容易理解,说的是张宗昌“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从上面的绰号中,我们就能大概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如图)张宗昌虽然如此不堪,但在乱世却能如鱼得水,这就应了“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18 81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五)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

张宗昌家中很穷,相传他的父亲是一个弹棉花匠。在清朝建立之初,清政府禁止外来人口进入东三省,因为那里是龙兴之地。到了晚期,清政府无力管辖,内地人为了谋生纷纷涌入东北,尤其山东这一带进入东北的人比较多,当时人称“闯关东”,张宗昌就是其中的一员。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8岁的张宗昌带着几十个山东老乡去了东北,一行人没有开肯黑土地,而是占山为王当了土匪,主要在中俄边境抢劫到中国经商“老毛子”的钱财。

由于张宗昌长得人高马大,冷眼一看他就像一个老毛子,加上敢打敢拼,很快拼凑了一支队伍,张自由自在做起了山大王。张宗昌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辛亥革命”的爆发。张通过俄国人的报纸得知了武昌起义,恰好此时革命党人张西曼到东北买马匹,见到了张宗昌,鼓动他带着人马去南方闹革命,并给了张一些钱财,意思是连人带马都买走。

张本来有向往革命的意思,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张宗昌带着人马随张西曼去了上海,随后被光复后的浙江督军陈其美委任为光复军的团长。从此以后,张宗昌走上了军政仕途。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