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岐香岐山臊子面,宝鸡岐山县有什么特产

1,宝鸡岐山县有什么特产

岐山县最知名的就是岐山臊子面,其做法已经制定地方标准,去周公庙旅游,在北郭村的农家乐吃地道的岐山臊子面是不可少的,有九字口诀形容其色香味美:“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煎是烫的意识;汪是油厚;在农家,还保留着吃“涎水面”的习惯,就是只吃面,汤却反复回锅,很多人难以接受。由于岐山臊子肉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做成,所以宝鸡的猪肉可以放心购买,养猪饲料不会使瘦肉精的。岐山县的擀面皮也闻名遐迩,即使在县城所在的凤鸣镇,吃家也独认“八亩沟”招牌。再就是蔡家坡的大蒜、蒜苗、蒜薹、手工挂面也很出名;岐山的应季水果很多,如苹果、梨、桃、柿子等,但未见有特色的或产量特大的水果。

宝鸡岐山县有什么特产

2,岐山臊子面是怎么来的

提到面食的话,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北方,因为自古以来都是北方吃面食比较多,并且做的也是很美味的。自己就是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孩,我觉得北方的面食做的可以说是很美味劲道。那么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岐山臊子面,可以说是西北的一道传统美食了。如果小伙伴喜欢吃面食的话,那肯定是知道臊子面的,其实臊子面的意思就是用肉丁来做面食。北方的话一般一天三顿都是面食,大多都是自家制作,不像南方如果想吃面食的话,可以去大街小巷品尝一下。那么臊子面到底是从哪里流传过来的呢?它发源于岐山一带,并且自西周王朝开始就时代流传了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了。周人最初在岐山的脚下定居,长期的生活在岐山一带。岐山一代蛟龙兴风作浪危害庄稼和百姓,有一天周文王就率族人外出狩猎,遇到了这只蛟龙,正当蛟龙在发威之时,周文王一声令下,万箭齐飞,这只几千斤重的蛟龙就从空中跌落下来,文王命令把蛟龙剁成肉块,做成臊子调成蛟龙汤,又把煮好的面条盛在碗里。由文王亲自掌勺舀汤,这就是臊子面的由来了。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现在自己不是特别的关心臊子面是怎么来的,我觉得怎么样能够把臊子面做得更加的美味才是最重要的。其实臊子面的做法很简单的,除了臊子再准备一些蔬菜,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准备动手做了。自己就比较喜欢在家里做,因为可以添加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蔬菜,这些在外面是没有的。

岐山臊子面是怎么来的

3,凤鸣岐山

岐山县在原上,要爬坡路上去。原的特点就要爬坡,走像上山一样的盘山路,走到原上之后,土地变的平整起来。一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田野,并不是山区。 在去岐山县的路上,两边的路灯是挺有个性的,顶部全部是“周”字形状,有的灯柱有凤形装饰。取凤鸣岐山之意。 大家都知道凤鸣岐山的典故:指的是周朝将兴盛前,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也以凤比喻周文王。岐山是周朝的发源地,也叫西岐。 岐山县对“周”有浓厚的感情。周朝也是我国重要的一个朝代,周礼由此产生。 在周公庙附近的民俗村可以吃到正宗岐山的特产岐山臊子面。但是我们为了去岐山县城看看,就错过了民俗村。这里的小城,跟北方的其他小城是一样的:街道上的店铺一家挨一家,各种类型的商店,除了商店名称不一样,其他都被换成了统一的标牌。 由于教条思想的误导,我们在岐山县城里跑来跑去找当地的美食,百度了一下,县城里没有专门卖当地特色小吃的店或美食街。找到最后,在县政府旁边的一个饭店(相当大城市的小饭馆)吃了饭。这里岐山臊子面按盘卖,一盘有十小碗(在西安市是一份是六小碗),这小碗又叫一口香,只有一点点面。我喜欢吃酸,这岐山臊子面是酸汤,正好对我的胃口。岐山臊子也是酸的,炒肉时放入了醋,味道独树一帜。 这面讲究色香味具全,只是觉得这酸爽还不够。 又要了一份烩三鲜。烩三鲜里的东西真的很丰富,其中有一样特别特色的食材。就是将鸡蛋搅拌好,摊成像纸一样的鸡蛋饼,将调好味的肉末均匀抹在上面,然后卷起来蒸熟,切成薄片,有点像紫菜寿司。还有一种做法,用鸡蛋饼包起调好味的肉末,像包耳朵型饺子一样,然后用扎起来,吃这种三鲜的时间有点久了,竟不记得人家怎么将鸡蛋饼捏紧的。 在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时,看到马路两边有许多卖大蒜的,这些大辫子有些特殊。这些大蒜没有割下来,跟蒜叶子辫在一起。 一般八块一串,他们都没有微信收款,只能用现金,幸好我带有现金。看来去小县城,一定要带上现金,否则有可能买不了东西。 这只凤凰是岐山县的象征。百度对岐山县的介绍就放的这张。可惜在车里只能这样拍成这样的。

凤鸣岐山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