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洞庭山有多高

本文目录一览

1,洞庭山在哪里

洞庭山洞庭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东南部。洞庭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东南部。洞庭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东洞庭山、西洞庭山两地的统称,一般也称作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俗称东山、西山。洞庭山归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辖,分属于吴中区东山镇、金庭镇。东洞庭山——因在西洞庭山之东,称东洞庭山、洞庭东山,后简称为东山。相传隋莫厘将军居此,故旧称莫厘山。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据隋书《十道志》记载,隋时东山岛与陆地相隔30余里。宋代,东洞庭山是湖岛。清道光十年(1830),东山与陆地(今渡村)相隔缩至50米。100多年前,山东北面的连岛沙嘴和陆地相接而成半岛。

洞庭山在哪里

2,洞庭山有多高

洞庭山的最高峰莫厘峰海拔293.5米。洞庭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东南部。洞庭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东洞庭山、西洞庭山两地的统称,一般也称作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俗称东山、西山。洞庭山归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辖,分属于吴中区东山镇、金庭镇。东洞庭山——因在西洞庭山之东,称东洞庭山、洞庭东山,后简称为东山。相传隋莫厘将军居此,故旧称莫厘山。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据隋书《十道志》记载,隋时东山岛与陆地相隔30余里。宋代,东洞庭山是湖岛。清道光十年(1830),东山与陆地(今渡村)相隔缩至50米。100多年前,山东北面的连岛沙嘴和陆地相接而成半岛。西洞庭山——明《姑苏志》载:“洞庭山,在太湖中。一名包山,以四面水包之,故名;或又谓包公尝居之(陶隐居云包公为句容人鲍靓)。”《水经注》作苞山。岛东北有洞山、庭山,故称洞庭山;因与东山相对,称西洞庭山、洞庭西山,简称西山。岛因山名,称西山岛。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5公里处太湖中,属吴中区西山镇。2007年7月起更名为金庭镇。洞庭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也是国家5A级风景区。洞庭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古迹名胜不胜枚举,区域生态环境优越,天天有鱼虾,季季有花果,拥有丰富的地下深层天然矿泉水资源,洞庭山矿泉水主要水源地就坐落于此。

洞庭山有多高

3,有关洞庭山的诗句

1. 关于洞庭山的诗句古诗 关于洞庭山的诗句古诗 1.关于洞庭山的古诗 1、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译文:放眼遥望巴陵地区洞庭湖一带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这孤独的君山漂浮在水中。 传说这君山上曾居住着神仙可惜未能得见,我的心潮随着那荡漾的湖水绵远悠长。2、水调歌头·沧浪亭宋代: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 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译文: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 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3、木兰花慢·太湖纵眺清代:洪亮吉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 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 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 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 译文:眼中看到了什么呢?是有三万六千顷、江水浩浩荡荡的太湖。太湖宽广水深,幽壑藏蛟虎,但任它洪波浩荡,龙鱼出没,我自把定鱼竿独坐垂钓。 龙威丈人在哪里呢?恍惚中只觉得他正约我一起登高纵目同上玉京。登高豪饮,酒醒之时只觉唇焦口燥,恰有洞庭山桔析酲解酒,喉舌生津。 夜深更残,太湖黑雾弥漫,闪电激发,金蛇狂舞。有上界仙人,乘风飘飘而下,向我问候。 突然想要栽遍黄竹,自创一片人间仙境。只是什么时候才能将这这一望无际的太湖水吸干呢?夜半归去,只见乌云消尽,一盘银轮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太湖一片美好静谧。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木兰花慢·太湖纵眺》:这首词驰骋想象,杂糅仙境,形象迭出,频繁转换,充满了神奇恍惚,光怪陆离的趣现实描写,造成了一种剧烈的令人惊叹的审美效果。作者所描写的仙境以虚为主,为了抒发豪迈超逸的情致而改造了实有景象,塑造了一个神秘险怪的太湖形象。 《沧浪亭记》:本词是苏舜钦的仅存之词。北宋庆历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庆历新政”,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保守派想打击改革派,弹劾他监守自盗,被撤职流寓苏州。并在此购下了一处荒废不堪却很幽静的花园,临水买石筑成沧浪亭之后,写有著名的《沧浪亭记》。 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的送别之作。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遂有与诗人的相遇。 当时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在为梁知微举行的送别宴会上创作此诗。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这是送别之作。 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 2.关于洞庭山的古诗 1、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代: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译文: 放眼遥望巴陵地区洞庭湖一带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这孤独的君山漂浮在水中。 传说这君山上曾居住着神仙可惜未能得见,我的心潮随着那荡漾的湖水绵远悠长。 2、水调歌头·沧浪亭 宋代: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 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 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译文: 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3、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清代:洪亮吉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 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 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 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 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 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 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 译文: 眼中看到了什么呢?是有三万六千顷、江水浩浩荡荡的太湖。太湖宽广水深,幽壑藏蛟虎,但任它洪波浩荡,龙鱼出没,我自把定鱼竿独坐垂钓。 龙威丈人在哪里呢?恍惚中只觉得他正约我一起登高纵目同上玉京。登高豪饮,酒醒之时只觉唇焦口燥,恰有洞庭山桔析酲解酒,喉舌生津。 夜深更残,太湖黑雾弥漫,闪电激发,金蛇狂舞。有上界仙人,乘风飘飘而下,向我问候。突然想要栽遍黄竹,自创一片人间仙境。 只是什么时候才能将这这一望无际的太湖水吸干呢?夜半归去,只见乌云消尽,一盘银轮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太湖一片美好静谧。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这首词驰骋想象,杂糅仙境,形象迭出,频繁转换,充满了神奇恍惚,光怪陆离的趣现实描写,造成了一种剧烈的令人惊叹的审美效果。作者所描写的仙境以虚为主,为了抒发豪迈超逸的情致而改造了实有景象,塑造了一个神秘险怪的太湖形象。 《沧浪亭记》: 本词是苏舜钦的仅存之词。北宋庆历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庆历新政”,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保守派想打击改革派,弹劾他监守自盗,被撤职流寓苏州。并在此购下了一处荒废不堪却很幽静的花园,临水买石筑成沧浪亭之后,写有著名的《沧浪亭记》。 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的送别之作。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遂有与诗人的相遇。当时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在为梁知微举行的送别宴会上创作此诗。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这是送别之作。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 3.还有描写洞庭山的古诗吗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的美景。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 唐五代?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寄题君山亭送吕天衢秀才 宋 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 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 坡陀出巨石,鳌背启窗户。 我来俯凝碧,万顷过微雨。 南沙八十里,草林尽可数。 风声玄冥开,松影翠蛟舞。 昏昏鱼龙气,暝色失洲渚。 林间古兰若,梵放杂鸣橹。 不能挂长帆,破浪极幽睹。 至今清夜梦,窈窕越修阻。 喜君自兹来,浩浩见眉宇。 馆置古城东,淡饭忘羁旅。 连城虽自珍,历块谁为许。 束书问东舟,了不挂一语。 脱身少年场,清座参佛祖。 冰颜未生髭,老气欲冠古。 所得岂虚名,自是慰诸吕。 南天正炎溽,归思亟飞羽。 江鱼已钓肥,江酒尚酤煮。 访子昔游地,耿耿月沉浦。 席龙望东南,浮云渺吴楚。 4.关于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 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 不知霜露入秋衣。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 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 枉是蛟龙解覆舟。 5.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句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白居易《轻肥》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 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白居易《白雪毛》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一从分首剑江滨,南国相思寄梦频。 书去又逢商岭雪,信回应过洞庭春。 ——杜牧《寄卢先辈》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李商隐《荆门西下》 6.古诗《望洞庭》诗句的诗意 以下供参考!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 7.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句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咸阳值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全文诗句如下: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翻译】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其全文诗句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翻译】 在巴陵放眼远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见君山孤零零地飘浮在水上。我和你分别后就像难和神仙相遇一样,怀念的心绪如同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深长。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翻译】 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浩瀚的湖水像是无尽的美酒,让我们开怀畅饮,醉倒在这洞庭秋色中。 《赠少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翻译】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翻译】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春夜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翻译】 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

有关洞庭山的诗句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