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功红军会师(懋功红军会师的故事)

1. 懋功红军会师

1. 懋功红军会师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两军会合后的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并决定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军委纵队的大部分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和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为右路军;朱德、刘伯承、张国焘率红一方面军的第四、第九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主力组成左路军。

2. 懋功红军会师的故事

2. 懋功红军会师的故事

1935年6月,红军会师的地点是在四川的懋功地区。

3. 懋功红军会师纪念地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在取得嘉陵江战役胜利后,于1935年5月初继续向西转战,策应中央红军。在中央红军成功翻越夹金山时,红四方面军一部已攻占懋功,并前出至达维。

1935年6月12日,红四团在翻越夹金山下山时,山脚响起一阵枪声,由于距离较远,敌我不明。战士们一个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握紧手中武器,准备迎接战斗。这时,一个侦查员飞奔回来,边跑边喊道:“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啊!”与此同时,山下也传来了“我们是红四方面军”的清晰喊声。顿时,一片欢呼声在夹金山北麓响起。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夹金山、达维之间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胜利会师。6月18日,中共中央由达维出发,抵达懋功(今小金县),红一方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4. 懋功红军会师纪念地谁写的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到达宝兴硗碛,开始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夹金山,藏语叫作“甲几”(又高又陡的山),属于邛崃山脉,横亘于雅安宝兴县与阿坝懋功县(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之间,主峰海拔4930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神秘莫测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群众视为“神山”,流传着“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民谣。

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师长陈光率领下,带着干粮、干辣椒、烧酒等,经筲箕窝、一直箭、五倒拐、王母寨翻越夹金山。当日下午,先头部队到达山下木城沟时,与外出侦察敌情和打探中央红军情况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三营,在夹金山北麓山下的懋功县达维胜利会师。

13日,中央红军在夹金山下扎角坝召开翻越夹金山动员大会。会后,红军宣传队表演了节目,分发干海椒等过山物品。后来此地被藏族同胞称为“红军誓师坪”。

17日清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随军委纵队,沿红一军团主力翻越路线,向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王母寨垭口出发。翻越途中,毛泽东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不让警卫员搀扶,拄着拐杖,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往山上爬。周恩来身体不好,把担架让给受重伤的机要秘书,自己仍然努力走在最前面,一路鼓励大家:“同志们加油啊!看谁先到达山顶啊!”

当红军翻越到五倒拐时,天空霎时变得十分昏暗,一阵阵大风,夹杂着密密匝匝的雪片,吹打在战士们的脸上,如刀似割。为了不掉队,战士们手拉着手,你帮我、我帮你,实在走不动的战士,就拽着马尾跟着走。他们就这样冒着漫天风雪,在茫茫的雪山里艰难地一步步往上爬。走了不一会儿,太阳又从云层里钻出来,耀眼的光芒照射在白皑皑的雪地上,刺得战士们两眼雪盲,头晕目眩。红军到达九坳十三包,忽然大风骤起,鸡蛋大小的冰雹从天上呼啸而降,砸在战士们的头上、身上。越往山顶,空气越来越稀薄,许多体弱的战士和伤病员牺牲在冰天雪地的翻越途中……

红军都是英雄汉。宣传队员站在小道边,鼓励战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当天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从王母寨垭口,成功翻越夹金山,抵达达维。18日,红军两大主力部队在懋功胜利会师。

同时,中央红军的另一支部队——红一军团一师在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黄甦、政治部主任谭政的率领下,沿宝兴西河经五龙、陇东,从永富中岗、土巴沟上山,沿铜陵沟、图岩窝、九倒拐、三道桥、程胡岭等地,于18日翻越夹金山,到达懋功县城宿营。

5. 懋功红军会师是哪一集

会宁会师为一次历史事件。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

6. 懋功红军会师纪念碑

1935年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海拔4114米,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地势陡险,山岭连绵,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真实写照。

夹金山是红军万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曰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逄,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6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带领的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翻越夹金山,进抵达维。从6月12日至18日,历时七天七夜,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翻过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县)胜利会师。

7. 懋功会师是红军的第几次会师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徐向前、贺龙等。

会宁会师为一次历史事件。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然后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这里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

8. 红军长征懋功会师

1934年10月后,战斗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军各部队,相继开始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

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红军各部队长征共途经14个省份,即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今分属四川和西藏)、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去掉西康省,加上重庆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各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不同,行军路线各异,所途经的省份也是不一样的。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途经11省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以及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经粤北、湘南、桂北、黔北、川南等地区,一路西行,在滇北的皎平渡等地渡金沙江北上。1935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会师。8月,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并与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

9月上旬,由于张国焘拒不执行北上方针,并企图危害中央,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直出甘南,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今吴起县城),胜利结束长征。一路上,他们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途经9省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他们经湘中、湘南,西入贵州,并准备在黔西建立根据地,后因敌人重兵围堵,便西进滇黔边界的乌蒙山地区,与敌人周旋。摆脱敌人围堵后,他们进入滇北,一路西进,在丽江的石鼓、巨甸等处渡金沙江北上。1936年7月,他们在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正式建立红二方面军,全军共1.3万余人。

随即,他们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经青海东部、四川北部进入甘南,10月22日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一路上,他们途经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9个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途经4省

1935年3月初,红四方面军、地方武装和苏区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离开川陕苏区,开始长征。6月与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由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顽固坚持南下方针,率领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一部南下川康边,后与敌人优势兵力鏖战于川西地区,遭到严重损失,被迫西撤,转至甘孜、炉霍地区,南下战略失败。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9日,他们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虽然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在川陕苏区,距离长征落脚点陕甘苏区较近,但由于错误的南下行动,导致红四方面军走了许多冤枉路,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4省,行程达一万余里。

红25军途经4省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苏区的红军第25军29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以西转移,开始长征。他们12月9日进至陕西省雒南县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地区,1935年1月至5月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创建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7月16日,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北上,红25军再次从鄂豫陕苏区出发,经鄠县(今户县)、盩厔(今周至)西进,继续长征。经过陕南、甘南地区,他们于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一路上,他们途经河南、湖北、陕西、甘肃等4省,行程近万里。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各部队长征的足迹遍及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最远走了二万五千里。这一史无前例的远征,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全国的影响,将革命的火种进一步洒向中华大地,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促进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9. 红军在懋功会师的起因经过结果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在取得嘉陵江战役胜利后,于1935年5月初继续向西转战,策应中央红军。在中央红军成功翻越夹金山时,红四方面军一部已攻占懋功,并前出至达维。

1935年6月12日,红四团在翻越夹金山下山时,山脚响起一阵枪声,由于距离较远,敌我不明。战士们一个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握紧手中武器,准备迎接战斗。这时,一个侦查员飞奔回来,边跑边喊道:“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啊!”与此同时,山下也传来了“我们是红四方面军”的清晰喊声。顿时,一片欢呼声在夹金山北麓响起。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夹金山、达维之间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胜利会师。6月18日,中共中央由达维出发,抵达懋功(今小金县),红一方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10. 懋功会师中央红军有多少人

应该是1936年10月红军会宁大会师。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然后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兵家必争之地。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这里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