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拍照技巧,如何完美演绎最高难度商业摄影

1,如何完美演绎最高难度商业摄影

众所周知,在所有商业摄影中,产品摄影是最难的。而在产品摄影中,又数酒类产品最难拍摄。那么,酒类拍摄的技巧和难点到底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找到了成都陶唐仕品牌设计推广有限公司的酒类摄影师唐顺,请他进行深入分析。糖酒快讯: 作为业界权威的品牌设计公司,陶唐仕在酒类摄影方面的造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您作为陶唐仕的资深摄影师,会怎样诠释这种被业界戏称为难度系数最大的商业拍摄方式呢?唐顺:我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酒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产物,同时也改变造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因为酒的存在才有那么多饱含挚血激情的诗歌、书法、绘画。在传统文化的沁润下,拍摄酒类作品的商业摄影师首先必须对酒进行比较、分析,需要了解酒的品牌,酒厂的历史,酒的特性,更需要知道酒的销售对象是谁,它的市场定位是什么。特别是白酒,每个企业都有侧重点,有的以高档品牌为主,有的是中、底端客户。有的分区域来销售,不同的档次,不同的区域在拍摄时选择的背景、色调、道具都不一样。糖酒快讯:请问您们在拍摄之前,会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系统的摄影策划吗?唐顺:在拍摄一个产品之前,我们摄影师都会先和公司的设计总监、创意总监进行沟通,确定出产品相关定位的拍摄方案,有的还需要做几套预案。现在的商业摄影师不是个人的行为,完全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行为。糖酒快讯:人们都将摄影师成为艺术家,而艺术家经常会有许多随性的行为。请问你是怎么理解“随性”的呢?唐顺:商业摄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你要展示的东西是什么,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创意的出发点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创意的方向是指导拍摄中一切技法的原则,实际操作只要与创意方向吻合就可以了。糖酒快讯:普通的酒瓶,经过您们的拍摄,都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您能透露下拍摄技巧吗?酒类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唐顺:在技术方面,比如啤酒、保健酒等一些有颜色的酒,有些客户追求它的“酒色”,那就尽量以逆光为主,来表现它的颜色以及通透感,再配以反光板、聚光筒来体现酒标、瓶盖等重要部位。而白酒对瓶子的质量要求特别高,玻璃瓶一般都要打逆光来体现它的通透,但是对于低档酒瓶又不能打透,否则玻璃瓶中的瑕疵就会出现,这时就需要改用反光勾出轮廓。但有时候光用多了互相干扰,我就用一些其他材料,如自制的奇形怪状的反光板、挡光板、遮光筒等来处理酒瓶的光源。另外,摄影师在拍摄时,应尽量选择完美漂亮的酒瓶,做好清洁工作,以免瓶身上映出灰尘、杂光。布光的时候,光线的性质和软硬要视酒瓶包装的材质和形态而定,不同造型的玻璃瓶的反光、折射和透光有着不同的特点,不规则的瓶体每个面都会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构成了复杂的明暗关系。而磨沙玻璃和陶瓷瓶用光又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些不同的材料,不同大小的反光板、挡光板、聚光筒处理酒瓶的光源。在形体塑造完美,主光和辅光确立大的布光感觉后,我们还要考虑到瓶内的液体质感,同时还有酒标、轮廓等诸多因素。糖酒快讯:根据您多年的摄影经验,请您用一句话总结下酒类商业摄影的要领所在。唐顺:摄影师要在拍摄中把握住大的感觉,就必须具备犀利、独特的审美眼光,而这需要摄影师长期慢慢的积累,需要一直“探摄”。
搜一下:如何完美演绎最高难度商业摄影

如何完美演绎最高难度商业摄影

2,新版红楼梦

新版:资金缺口大,演员到处商演拉钱  李少红最初预算达到6000万元左右,几乎是每集高达100万元的投资,但李少红仍称有资金缺口,最终投资达到1.18亿元。据该剧宣传总监王俊表示,三家投资方只投资了四千多万,剩下的八千多万都是李小婉一个人去找回来。而制片人李小婉也曾对记者透露,后期制作的钱全得叫她带着小演员到处商演拉回来。为此,剧组不得不采取了“分摊”办法,像宁波千玉水晶公司就为新《红楼梦》提供上千种琉璃道具和服装饰品    新版:投资方与创作团队的“内乱”  “红楼梦中人”海选不可谓不大型,然而过程中种种事态发展却让人匪夷所思,结果受到质疑,胡玫以不满意选秀结果为由临阵撂了挑子,原先定下的制作班底如音乐谭盾、摄像师池小宁等也随着李少红、曾念平夫妻档的最终入主成为过往云烟。由于与投资方的隐性矛盾,李少红最终采取了折中办法,继续扩大规模进行全国海选,而选秀出来的队伍将会在电视剧中露脸,但不确定扮演何种角色,到最后,姚笛的角色从宝钗到黛玉再到王熙凤一波三折,宝钗、宝玉更是几人分饰,李少红拉来了自己的艺人队伍,也安抚一通投资方原定下的演员。  批语:87年版拍摄起来受到的压力其实远超于新版,能顶住文化部副部长的直接反对,还真得拿出一股倔劲儿。新红楼的压力中,一部分来自观众情绪(大家还是觉得经典作品不易翻拍),但毕竟还是得到了北京电视台、中影集团和一些民营影视公司的大力支持,最大的干扰应是来自投资方,投资方与创作团队出现“内乱”,为了不错过拍摄许可证的期限,李少红无奈做了妥协,队伍一开始就存在人心不齐的问题。  新版:80后编剧团队  新版《红楼》组织了20人的红学顾问团队,还有细分到文本、文学、昆曲、曹雪芹写到的诗词曲赋等等种种百般的顾问。有争议的是编剧团队,从原来的黄亚洲变成80后集体创作,李少红邀请了青枚、张天然、张珊珊、顾小白、董友竹、李雪、刘跃、胡楠八位新人,有的是影视编剧,有的是网络主编,还有的仅仅是大学在校生。这一班底曝光后,也受到观众质疑,以年轻人的文化修养跟知识架构底蕴究竟能不能驾驭《红楼梦》这样的题材,现如今看来是毛病多多,错误多多。新版《红楼》全为棚内拍摄,由于布景灯光的缘故,让观众觉得似在看《聊斋》。李少红认为,现实中任何景物都无法满足新“红楼”的艺术效果,所以大多建筑都在摄影棚内搭景,总共搭建了10个A类摄影棚,其中包括用来拍荣国府的5000平方米亚洲第一大摄影棚,最多同时8个摄影棚在搭景拍摄。动用了92套超豪华场景、配套的电影灯光、电影摄影机镜头、四百多套具有收藏价值的华服,还配有珍贵珠宝的凤冠头饰、硬木家具等,投入无疑十分巨大。新版演员原定从“红楼梦中人”海选活动中产生,但一年后选出的演员均不入李少红法眼,而这批边选秀边按照剧中人物培训的年轻人们要进组拍摄,便要颠覆此前培训的成果,譬如原本是宝钗组的姚笛最终演出的是王熙凤。至于李少红此后扩大规模全国再选的结果,则出现了个黛肥钗瘦的版本,饰演林黛玉的蒋梦婕来自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出身,小宝玉于小彤则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校芭蕾。众多演员都集中在位于北京昌平区,进行古代文化和礼仪的封闭培训,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分三次在城堡主楼二楼的临时教室进行培训,历时三个月到半年不等。 新版:以彻底颠覆为目标  与李少红合作多年的造型师叶锦添在《红楼梦》里玩了一把彻底的颠覆,由于他认定《红楼梦》描写的那时候中国人对戏剧的美感都沉醉在戏曲里面,因此把昆曲里的贴片运用到林黛玉、宝钗等一众姐姐妹妹的身上,就成为“新红”颠覆的第一个标志。过于追求虚化的戏剧感,结果是不被观众认可,被认定是不符合原著的异想天开的做法。
还是先推荐个好看网吧:www.hk5.cc 个人很喜欢的一个网站,跟了一年多了,觉得很不错。下面是好看的动作片推荐,都是本人看过觉得很不错的动作片,当然也都是2010年最新的,老的就不推荐了。《敢死队》http://www.hk5.cc/show/show10633.html这部大片就不用我多费口舌了,绝对值得一看。《线人》http://www.hk5.cc/show/show10650.html大致讲述的是张家辉饰演的一名行走在刀锋上的警察,为了破案,他找来刚刚出狱、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古惑仔(谢霆锋饰)做线人……《枪王之王》http://www.hk5.cc/show/show10112.html《枪王》的升级版,香港的动作片。依然值得期待《波斯王子:时之刃 》http://www.hk5.cc/show/show9876.html欧美动作片,强烈推荐,看过,非常棒!《铁拳》http://www.hk5.cc/show/show10543.html本片改编自经典电玩游戏。主人公为了报杀母之仇,投奔祖父三岛,请求后者训练自己成为强者。后来三岛举办了“铁拳之王”的比赛,主人公发现自己的杀母仇人也是选手之一,于是决定参加比赛与其一决生死。《无枪侠》http://www.hk5.cc/show/show10721.html当初就是被这个名字给吸引的,看过之后觉得不错也一并推荐了。《疾走特工》http://www.hk5.cc/show/show10545.html其实就是冲着女主角去的,相信安吉丽娜·朱莉 不会令我们失望。先推荐这些吧,这个好看网电影很多,随便搜搜肯定有喜欢的。

新版红楼梦

3,有关孝敬老人的故事

说起王进生、王亦娣家庭,村里的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不仅仅因为他们夫妻二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96岁高龄的老母亲王求娥,还因为他们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关心邻里、乐于助人,在群众中树立了好的口碑。  他们的老母亲王求娥今年已经96岁了,但是她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和老人谈天,她总是会告诉你自己生活得很舒心,很幸福,因为她有一对好儿子、媳妇和一群好儿孙。王进生、王亦娣也已经70多岁了,因为儿孙们都忙于工作,他们两位老人就担起了照顾王求娥的重任。  老人家日常生活已基本无法自理,王进生、王亦梯却二十多年如一日,将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想吃什么,总会尽量满足。老人牙齿已经全部脱落,他们就尽量将食物煮得烂一点,有利老人咀嚼和消化。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你会发现她身上的衣服一尘不染,头发也总是整理得非常整齐。因为老人的儿子、媳妇每个星期都会为老人梳洗、换衣。  老人年龄大了,就更害怕孤独,渴望有人陪她聊聊天。说说话,儿、媳每天都会尽量抽空陪老人说话,让老人不觉得孤单。老人年纪大了,时不时会有点感冒发烧,但是,只要老人稍有一点点症状,儿子、媳妇总会在第一时间准备好药物,让老人服用,并精心服侍她,直到病愈。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们特地准备了一间房间,每天都会为老人收拾、打扫,让老人过得舒心。  去年村里为退休老人免费体检,那时已是5月份,天气比较热。孙辈们白天都要上班,无法请假。为了让96岁的高龄老人不错过机会也参加体检,王进生、王亦娣两人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用拖车拖去体检。就这样、两位已经70多岁的老人拖着一个96岁的高龄老太太,将她安全地送到了体检处,再送回家,让很多人为之感动。  老人的孙辈们对老人也很孝顺,由于平时忙于工作,又都住在城里,不便照顾老人,但每逢节假日,他们就会回到老人身边,对老人嘘寒问暖给老人买各种生活、滋补用品,陪老人聊天,关心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王进生家庭与邻里之间也非常和睦。他们乐于帮助邻里,平时只要谁有困难,他们总会主动给予帮助。在邻里之间,只要说起王进生家庭,总会有很多的话要赞扬他们。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是在这个家庭中蕴藏着的尊老、敬老、友爱邻里、团结互助的精神,这是值得许多家庭学习的。  78岁的何德昌,虽然年岁也很高,家住十分边远的丘区,但却长期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与他自己长期对老人孝敬,对儿女关心,处处起好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说起何德昌的美满幸福生活,邻居们的评价,内容基本一致。  “只有老人舒心了,我们才开心得起来。”几十年来,何德昌老人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儿啊,我想吃点红桔提提口味。”1988年冬天,何德昌81岁的母亲刘学英因病倒床,吃什么都没有口味,向儿子提出了想吃一点桔子的要求。听了母亲的话,年近60的何德昌对此二话没说,当即决定外出为母亲摘桔子。但当时当地还没大量种植果树,全村让人知道的桔子树也没几棵,且仅有的几棵桔子树也没挂几个果子。为此,要为母亲摘到足够的桔子,必须要跑遍全村七八平方公里的山村。  “大嫂,我妈不舒服,想吃点桔子,卖点给我吧!”“卖什么啊卖!孝敬老人是我们这山沟沟头的规矩,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你把那树上的都摘去吧。”  “老哥,我想买点桔子回家为我母亲提提口味。”“买你就不要说买了,孝敬老人不能说钱,你自己去摘吧。”  真情感动乡亲。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何德昌跑遍了全村的山山岭岭,让母亲每天都如愿吃上了可口的桔子。  1992年2月,85岁的老母亲刘学英因年老体弱再次病倒,对此,何德昌除了为母亲买回足够的桔子,定时为老母亲洗身子、端屎尿之外,还与自己的女儿、女婿们一道,坚持每天为自己的老母亲端去一碗热嘟嘟的劳糟蛋,使老人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确实是老有所养。  “我的儿子儿孙们最理解我,我一辈子最喜欢吃的就是劳糟蛋。像你们这样对待我,我死了也值啊!”“妈,只要您开心一刻,我们当晚辈的就幸福一刻啊!您喜欢吃什么,尽管说就行了,我们一定办到。”老母亲临终前的内心表白,既对自己的幸福生活进行了总结,又对何德昌等晚辈的言行给予了充分肯定。  “要对大家都要对,只有大家都对了,家庭才和谐得起来。”何德昌孝敬老人,同时也十分体贴晚辈。他常说,“不能只要求儿女对你好,你自己却对儿女什么都不付出。”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农村有一个习惯,只要儿女成了婚,父母就可以算尽完义务了,就完全可以在后半生坐享儿女的清福了。然而,当何德昌与妻子罗玉英,把女儿何桂英抚养成人,并为其完婚,把女婿招上门时,却并没有半点坐享清福的念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如今的几十年间,何德昌始终坚持不忘为家庭作贡献。一年四季,每天的煮饭、喂猪,洗衣、扫地等家务,百分之八十都是他主动承担。  “年岁这么大了,还承担这样重的家务,不累呀?让女儿、女婿或者孙辈们去做不行吗?”“他们常年在外忙生产、忙挣钱,如果再让他们回家忙家务,那才叫着累呢!再说,我做这些家务,其实就等于在锻炼身体,你看,我的身体多结实。嘿嘿!”不少人目睹到何德昌为家人洗衣、煮饭时的场景时,总免不了要问上两句,而何德昌对此往往都是十分随和的应答和“嘿嘿”一笑。  夫唱妻附和。在日常生活中,何德昌就像一个唱着生活赞歌前行的歌者,而他的妻子刘学英,却像一名为丈夫弹奏和谐乐章的钢琴师,何德昌做煮饭、喂猪,洗衣、扫地的家务,刘学英就做浇菜、放牛和看管孙男孙女的杂活。夫妻俩一唱一和,共同为家庭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大家都对”好孝子  榜样的力量无穷。何德昌夫妻二人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感染了他家的每一个晚辈。为此,使何家营造出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让生活在这个家庭的每一位老人幸福无比,年轻人工作安心顺利。  1982年,何德昌的女婿李华学在当地瓦窑打工一个冬天,仅挣钱70元,尽管钱少,但知道时任生产队队长的岳父想要买一只手表,却苦于钱不够,于是,领到钱的当天,李华学二话没说就把钱交到了岳父何德昌的手中。“你看,这就是李华学贴钱为我买的手表。”说起女婿帮他买手表一事,何德昌至今还感慨不断。  “我的女婿长期都对我好,假如我今天的叶子烟不多了,明天女婿准能给我买回来,假如我今天的烧酒和下酒用的花生没有了,明天他准能给我买回来。”说起女婿对老人的孝敬,何德昌老人十分兴奋。据邻居介绍,李华学孝敬老人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每年分别给岳父岳母买两套新衣服,每天保证岳父岳母有鸡蛋吃,再困难也要定期给岳父岳母发零花钱等故事,虽然平淡无奇,但却令人钦佩。  何德昌喜欢每天进茶铺喝茶,从不间断。然而,有一次李华学发现,何德昌已经连续两天闲在家中没进茶铺了,于是,细心的李华学通过茶铺老板了解到,何德昌老人没进茶铺,是因为他的零花钱已经用完了。对此,还没领到打工工钱的李华学,第二天便与妻子一道,把家中的余粮挑到酒厂,为老人换回了100余元零花钱。  何德昌和妻子罗玉英,担心每天吃鸡蛋会给女婿、女儿带来经济负担,于是他们隔三差五才吃一次鸡蛋。但李华学和妻子何桂英,因发现存放在家中的鸡蛋长时间没减少而产生了对双老的怀疑。当李华学、何桂英夫妻二人弄清了事情的原由时,从来没在老人面前红起脸说过话的李华学、何桂英夫妻,第一次红起脸直问起两位老人:“爸、妈,您们不是常说,老人多开心一刻,我们当晚辈的就会多幸福一刻吗?要开心得有好身体,要有好身体得要有好营养,要有好营养得要坚持吃鸡蛋啊!爸、妈,今后您们吃鸡蛋,一定要把蛋壳给我们留起,每天由何桂英来检查,见不到蛋壳就不算数。”“好、好、好!”女儿、女婿的问话虽然很直,但却使两位老人在连连点头“认错”的同时,从女儿、女婿的问话中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上行下效全家幸福  在何德昌家,祖祖辈辈的一言一行,不仅在晚辈们的头脑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一直引导着晚辈们进步,规范着晚辈们的言行。上行下效的结果,是全家人团结、和谐、幸福。  李华学、何桂英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李进,31岁,与妻子包利华共同经营着照相和理发生意;小儿子名叫李平,21岁,在江苏某大学读大二。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李进、李平二兄弟自懂事起,就十分孝敬老人。他们经常为外爷、外婆和爸爸、妈妈分担忧愁,大人在外劳动,家里煮饭、扫地的小事儿,兄弟俩就全包下来;在县城读书,他们不仅不乱花一分钱,而且还经常把节约下来的零花钱用来为外爷、外婆买营养品;李进结婚已后,与妻子包利华一起能挣钱了,首先想到的也是怎样孝敬好家中的4位老人,他们不仅按时为父母发放零花钱,而且还按时为外爷、外婆增添零花钱;冬天, 他们为老人们买电热毯,夏天,他们为老人们添电风扇;与此同时,李平、包利华夫妻俩,还主动承担家里的主要经济开支义务,使父母和外爷、外婆,分享他们能够挣钱了的喜悦。  2005年2月,李进的弟弟李平读高中最后一期,需准备1000元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而母亲何桂英手中只有400元,尚差600元。正当何桂英为无钱而犯愁时,刚回家的李进了解情况后,顺手便掏出1000元钱递给何桂英,“弟弟的1000元杂费我来给,您手中的400元留住自己用。妈,您放心,今后,弟弟如能考上大学,一切费用全都由我来给。”儿子突然的表现,令母亲喜极而泣。  “关心弟弟,就是关心父母亲。把弟弟的学杂费承担下来,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才能开心,父母开心了,我们当晚辈的才幸福。”李进承担弟弟学杂费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评价说,“历史上的规矩就是一代不管一代,李进为弟弟花钱,一点都划不着。”而李进对此则理直气壮地给了回应。一诺千金。自从李平考上大学以后,一切费用,李进都承担了下来。  李进为自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能为父母分忧解愁时时感到高兴,然而,也有令他感到十分伤心和内疚的时候。2007年1月,他的父亲李华学,因患肺癌而不幸去世。尽管之前他把父亲送到川医花了10000余元,也没能把父亲留在人世间,但他觉得他自己已尽够了当儿子的责任,父亲的去世,只是因为病魔无情而也。然而,当李进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父亲去世后,家里欠下的银行贷款通过父亲的节约已还来只剩下5000元了时,李进当即伤心至极。他不是为父亲为他留下了5000元的债务而埋怨父亲,而是为自己没提前摸清家里的债务而感到内疚。他说,“如果我提前摸清了家里的债务,并提前还清了帐,父亲就不会过度的为家庭操劳牵挂,就不可能不顾身体而大量节约,就不可能有了小病不进医院治疗,就不可能在50多岁的壮年时期离我们而去。”  痛定思痛看未来。“妈,今后,我随时都保证您的身上揣的钱不低于200元,您一定要好好保养身体,一定要让我们当儿子的长期感受到有妈在身边的幸福。”“外爷、外婆,您们也要好好保养身体啊,万一零花钱不够用,打一个电话就行了。”认定家庭欠债是导致父亲早逝原因的李进,当即掏出钱来让母亲去还帐的同时,面对母亲和外爷、外婆,一再叮嘱。 (刘树军)

有关孝敬老人的故事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