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产茅台水立方,2008年奥运会的鸟巢变身产茅台水立方,成为新亮点
美酒邦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2008产茅台水立方,2008年奥运会的鸟巢变身产茅台水立方,成为新亮点

1. 背景介绍

2008年,中国迎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和鸟巢,分别作为游泳馆和主体育场,成为了奥运会的两个主要场馆。奥运会结束后,这两个场馆却开始闲置,运营成本却依旧巨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开发商决定将鸟巢改造为成为产茅台水立方,从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吸引力。

2008产茅台水立方,2008年奥运会的鸟巢变身产茅台水立方,成为新亮点

2. 改造过程

成为产茅台水立方的过程可谓是一场“蜕变”。首先,设计师们参考了水立方最初设计时的灵感——一群玻璃泡泡共同组成的诗意建筑,同时也借鉴了茅台酒馆园林的建筑形式。在设计上,保留了鸟巢外观的基本结构,将原本的钢筋是建筑用绿色陶瓷取代,使整个外观更加“水晶”、更加透明,与茅台酒厂的传统风格相得益彰。此外,还在建筑上加入了茅台酒馆中常见的亭、廊、榭、楼等元素和云石、楠木、青砖等传统建材,使建筑更符合贵州茅台的文化内涵。

3. 商业价值

改造后的产茅台水立方成为了贵州茅台重要的销售场所之一。“水立方”中的水字本身就与贵州茅台的“泉水秘境”、“天然水源”以及酒中的“清香”、“松柏”、“果香”等元素联络在一起。与此同时,“水立方”与奥运会的影响力也使得茅台酒得以更好地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公司的业绩增长。

4. 社会意义

“产茅台水立方”不只是场馆改造或者是茅台酒销售场所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的是中国品牌自信的象征。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品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的代名词,更应该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信仰,带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企业的才干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国际大奖杯上一个颜色斑斓的标配。 “产茅台水立方”这一复合类型的基于本土文化的国际知名建筑创作,不仅展示出了中国乃至世界都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当代建筑语言与本土文化的关系,而且它的成功也意味着中国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