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茅台镇古名酒的起源
茅台镇古名酒,是中国白酒的一大名片,其历史悠久,由清代康熙年间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
相传,茅台镇的古名酒最初起源于明朝,当时是由一位名叫张乃禄的官员发明的。张乃禄发明的这款酒最初主要运往四川大凉山一带,因为当地气候潮湿,常年有雾霾,酒容易发酵变质,而张乃禄研发的这款酒则具有耐酸、耐碱、耐酱的特性,不仅能够在潮湿的环境中存储较长时间,且口感香醇,茶色如玉,被当地居民誉为“天命之酒”。
二、茅台镇名酒的制作工艺
茅台镇古名酒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主要分为四个工序:泥窖、麸曲、发酵和蒸馏。
泥窖是指将纯特级大麦和地窑泉水经过多次混合、浸泡、蒸煮后,倒进地窖里,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老窖泥,并经过多次踩踏,形成了“千年泥坑”,这是制作茅台酒的第一步。
麸曲是将经过多次混合、蒸煮、踩踏的大麦在窑坑内发酵,待麸曲“熟透”后再倒进泥窖中,与特制的高粱配合,通过发酵、蒸馏、提纯等过程,才最终成为茅台酒。
三、茅台镇名酒的古老传说
关于茅台镇名酒的古老传说,是流传在茅台镇历史最悠久的地方——文庙内的“醉酒坊”里的一个美丽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千里送酒”的年轻侠士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后,决定在茅台镇庆祝一下,于是就到了当地的一个小酒馆,向老板蒲老板订购了一坛名酒,就在他开心喝了几口后,一个绿衣女子走进了酒馆,向他挑战,双方以喝酒比赛来确定胜负。
喝了几杯后,那个女子突然拍案而起,指出对方加了草药调料,不只是白酒而已。
听到这话,蒲老板吓得往地上一躺:“我可不傻,一家人也不会这么干。我家酒一向是清瞪瞪的,不信你可以看!”
千里送酒侠士用脚一踢,发现地上的酒斗有一半都被他踢碎了,半个兔子躺在里面,那个女子羞得倒退几步,使劲咳嗽,说不出话来,只好落荒而逃。
四、茅台镇名酒的文化底蕴
茅台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茅台镇古名酒的名气大部分来自于中国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茅台镇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其文化底蕴的体现,茅台镇蕴藏了产生于史前的地质纪念物,具有48亿元的小龙虾产业,2012年被评为中国田园风光十大最美小镇之一。
此外,茅台镇是中国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茅台风情文化、苗族民俗文化、地缘文化、隋唐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都融入在茅台酒文化中。可以说,茅台镇古名酒是一种文化符号,其复杂的文化语境是极具现代审美和科学性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