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植入广告VS消费者:到底谁更傻?
美酒邦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网络植入广告VS消费者:到底谁更傻?

brand_alt_mark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广告植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了追求更高的商业利益,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将广告融入到各种网络平台,试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然而,这种广告植入方式真的能达到预期效果吗?消费者是否会买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01、在饭菜中看到苍蝇我会捡起来扔掉


  现在的白酒广告,在网络平台上几乎无孔不入,很多都采取了在文章中植入广告内容的方式,他们大多采用了讲故事或陈述某件事实的方式插入广告内容,但广告商做这件事的前提是:故事是编的,事实是假的。这类广告的目的,明显是为了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并诱使消费者主动缴纳“智商税”。


  或许广告商家认为,这样的广告方式可以让自己在投机取巧中获得额外回报,但是对于拥有火眼金睛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对这种硬塞给自己的广告内容却讨厌无比。


  这就好比他们正在享受一份可口的美食,不料临到最后却赫然发现饭菜中藏着一只令人恶心的苍蝇。那么,他们会怎么办?肯定是连苍蝇带饭菜一起倒掉!

brand_alt_mark

  02、这样的植入广告是把消费者当成了傻子


  在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一篇文章,开篇内容的场景设定很有吸引力:四川一私企老板,将二锅头灌入五粮液酒瓶,寄给白酒主播鉴定,最终咋样了?


  在这段内容中,文章设定了几个比较容易抓人眼球的场景:一是私企老板将二锅头灌入五粮液酒瓶,二是将灌了二锅头的五粮液酒瓶寄给白酒主播,三是要考量白酒主播对这瓶酒的鉴定水平。

brand_alt_mark

  在文章中,接下来做了看似合情合理的描述,像什么这位私企老板有一批酒需要鉴定,正好在网上刷到了一位人气很旺的白酒主播,于是就想找他帮忙进行鉴定,但又怕对方是个“半吊子”,所以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把二锅头灌入五粮液的酒瓶中,让主播帮忙鉴定。


  根据故事的情景设定,被委托进行酒品鉴的主播,最终一定能品出来五粮液的瓶中并非五粮液,另外一瓶酒必定是某某品牌——这样的戏份,简直是把消费者当成了傻子来肆意愚弄。


  03、品牌一露出就会被当做苍蝇灭掉


  根据文章的描述,“私企老板”在寄出这瓶被装入二锅头的“五粮液”酒的同时,又给主播寄了一瓶撕掉标签的某某品牌白酒,希望通过这两瓶酒来检验主播的真正实力。


  结果,主播一眼就看穿了私企老板的这种“把戏”,指出五粮液酒瓶中的酒是被掉过包的。然后,主播又品了撕掉标签的那瓶酒,断定瓶中的酒是某某品牌白酒,品质堪比五粮液。


  聪明的消费者从中不难发现,文章在前面做了一大堆描述,其实都是在为植入广告的白酒品牌做铺垫,又都是为了让被“私企老板”选为鉴定人的白酒主播,将植入广告的白酒品牌鉴定为酒质堪比五粮液。


  整个故事看似顺理成章,一切操作看似行云流水,但对于已经看懂文章内容的消费者来说,很多人感受是一样的——这样的广告,真的像是吃饭时吃出了一只苍蝇!

brand_alt_markbrand_alt_mark

  对此,有网友评论说:推销白酒的,牛逼!也有网友留言说:某某酒这偷梁换柱的广告做的,真不敢喝了!很显然,这样的品牌植入广告虽然取巧,但是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白酒广告一旦实现品牌露出,就会被当做苍蝇灭掉。


  说好的广告效果呢?哼哼,还想要啥效果啊,建立在虚假事实、编造故事基础上的广告植入,真的是没办法去白嫖消费者啊!


  04、别认为你聪明也别认为消费者傻


  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广告植入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往往认为消费者会更倾向于接受那些与自己产品相关的信息。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消费者对上面这种类似“私企老板”们的广告植入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厌恶+反感”。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广告植入,是广告商在考验消费者的智商,不仅拉低了广告商自己对消费者智商的认知,更与现实生活中的坑蒙拐骗并无差异。


  在网络植入广告面前,消费者其实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轻易获取各种产品信息,很多人学会了对各类产品进行对比、筛选。这意味着消费者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傻子”,而是有能力独立思考、做出明智决策的个体。当广告植入过于生硬、缺乏创意或者很虚假时,消费者完全可以选择忽略,甚至抵制。

brand_alt_mark

  过多的植入广告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并非真的“傻”,而是企业在广告投放上过于盲目自信,忽视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如果广告商把消费者当傻子,故意发布一些低俗、扰民的植入广告,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从而导致广告效果适得其反。


  面对广告植入,如果广告商能成功吸引消费者关注并促使他们产生购买行为,这只能说明,在与消费者进行的广告植入较量中,广告商成功赢了消费者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很显然,这样的广告植入方式更值得鼓励。


  来源:懂酒谛,作者:尚可;好文贵在分享,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