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喝的白酒多少度,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

他们喝的酒,并不是我们今天的白酒。水浒传中有一节是武松打虎,武松喝了十八碗的“三碗不过岗”酒,首先可以肯定不是现在的白酒,第一宋代还没形成蒸馏的工艺;第二即便那时候有,十八碗基本相当于今天的四斤左右,一个人喝四斤40-60度之间的白酒,正常情况下都会酒精中毒,打虎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1、古代很多人喝酒都是一碗一碗的喝,是不是古代的白酒度数低?

1、古代很多人喝酒都是一碗一碗的喝,是不是古代的白酒度数低?

元代之前,中国古代酒都是由谷物发酵而成的。即使酿酒工艺优良,酒精度也不超过十度,普通老百姓平时所喝的酒精度也就在三四度左右,虽然在《周礼注疏》里面记载有白酒,但那时的酒不是蒸馏酒(现代白酒),而是用白米酿造的酒,相当于今天的米酒。水浒传中有一节是武松打虎,武松喝了十八碗的“三碗不过岗”酒,首先可以肯定不是现在的白酒,第一宋代还没形成蒸馏的工艺;第二即便那时候有,十八碗基本相当于今天的四斤左右,一个人喝四斤40-60度之间的白酒,正常情况下都会酒精中毒,打虎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水浒传中曾有描述,店小二筛酒,其实就是过滤掉酒糟等杂质,武松喝的也就是十度左右的米酒,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蒸馏酒是从元代开始在华夏大地普及的,蒙古人地处北方,气温比较寒冷,所以需要度数高的酒来取暖。蒙古人入住中原后,为了凸显其自身文化,所以在中原地区大力推扬他们的酒文化,也就从元朝开始,蒸馏酒开始在华夏大地普及,

2、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喝多少才能醉?

2、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喝多少才能醉?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对于酒的生产记载了八例制曲法,四十余例酿酒法,所收录的实际上是汉代以来的酿酒法。用曲酿酒师我国古代的特色,在古代,曲被用来看作发酵的引物,酿酒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先将酒曲制作成这种引物,古代用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将酒曲泡在水中,当曲中的酶制剂溶解出来并活化后过滤酒曲,再投入米饭开始发酵,这种方法被称作浸曲法;另一种是将酒曲,捣碎成细粉后直接与米饭混合。

第一种方法使用时间比较早,汉代至北魏时期是最常用的用曲方法,大概是从谷芽浸泡糖化发酵转化而来,古代浸曲之水根据不同的时节分别处理,冬季酿酒取水可以直接浸曲;春天要将水煮沸,冷却后浸曲。根据时节,水温,确定浸曲时间,以保证浸曲效果,由于古代大多会选择这种曲酿法,所以酿造出来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也就是9~10度左右的样子,所以千杯不醉还是有可能的。

3、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3、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古人动不动喝几坛酒还不醉,这样的情况多见于史书记载和文学作品,说明可信度还是比较高得,实际上,这点不值得奇怪,且不说元代之前,酒的酒精含量普遍较低,就在今天,好酒量的人也不算稀奇。比如之前我喝酒的时候,多的时候喝过大概有七八斤啤酒加半斤二锅头,当然中间少不了几次厕所,而我见过能喝的反而是一个女孩,可以说天赋异禀,有次喝酒喝了那种青啤十多瓶,这个量算不了什么,奇的是人家喝的气定神闲,厕所都不用上,只能说个人代谢功能异于常人。

而能喝的人有次在一个节目上介绍一个酒神,是鲁豫主持的一个节目,那人可以一顿喝七斤白酒,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酒,平均度数怎么也要四十度以上,古人喝酒小坛子也就两三斤的量,加起来也可以算是几坛子了,像名人里面,能喝酒的也屡见不鲜,比如最喜欢写酒的古龙大侠,他的作品里几乎每个大侠都爱酒,更有诸多酒量惊人的奇人异士。

古龙大侠自身那个酒量也是骇人听闻,当年古龙大侠多数作品都拍成电影,他自己也是个编剧,他的酒量武行的壮汉见了都怕,据洪金宝回忆说古龙喝威士忌都是一杯一杯的灌,就算他们有功夫在身也不是古龙的对手,也许正因为古龙喝酒太甚,所以英年早逝,让人可惜。再一个能喝酒的比如俄罗斯人,他们的酒量是普遍较高,高度难喝的伏特加,他们可以面不改色的喝下一大瓶,而且是空口喝,什么下酒菜什么的是不需要的。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