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锅头怎么样

  在老北京,有一种俗语叫做饺子就酒越喝越有,而且,一杯二锅头,就是老百姓老北京每天生活所需要的必需品,一杯二锅头,坐在窗边看人来人往,好不惬意,那么大家知道老北京二锅头是,哪个酒业公司的吗,它的口感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就有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传统名酒二锅头。它的口感以及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希望小编的这篇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二锅头,并喜欢二锅头。

  二锅头怎么样
  顾名思义,“二锅头”就是原材料在经过第二锅烧制时的“锅头”酒,这酒最为纯正、无异味、浓度虽高却不烈,真的醇厚绵香。如果只取60度的酒,并把它装坛密封于地下,经过长时间醇化,那样的酒就更好喝了,就是有名的“窖酒”了。

  中文名:二锅头
  外文名:Erguotou;plonk
  主要成分:小麦、高粱、玉米等
  酒精度数:50~55度
  类型:清香型

  历史
  北京酿制白酒的历史悠久。到了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品质,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鏊,也称天锅。蒸酒时,需将蒸馏而得的酒汽,经第一次放入锡锅内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头”和经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的物质成分,味道较杂,所以酒厂只摘取味道醇厚的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故起名为“二锅头”。[1]

  锡鏊其实就是冷却器,因器锡制,其状敞口圆形、二十公分以下,45度角向圆心倾斜,收缩至锥尖,类似鼓鏊,故名,内容冷水。原理为:当酒醅加热汽徐徐上升,遇之骤冷,变为露酒,沿锡熬外壁滴淌汇入下面承露盘,通过连接承露盘之锡管,如线泉般流出,淌突至蒸馏锅外藤条酒篓子。

  因天锅容积有限,火(古为炉火)或汽(今为蒸汽)不宜大,缓火蒸馏,并不断搅拌天锅盛水,控制流酒温度。Content b9b895c22109befe8c4f8127b2b...
  二锅头文化及含义
  喝二锅头就像喝豆汁一样,是体现北京韵味的一种表现。喝的时候多配以凉菜,如:花生米、高碑店豆腐丝、酱牛肉、拍黄瓜等。在品尝老北京小吃,比如卤煮火烧,爆肚,白水羊头的时候,食客也常常一起饮用二锅头来助兴提味。并且,在冬天吃饺子时,配以二锅头是最常见的搭配方式,有俗语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地位
  二锅头在白酒行业的地位:
  在中国酒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品牌价值一步步记录着他们品牌的成长历程。

  含义
  每烧一锅酒,开始流出的酒叫“锅头”,这酒的浓度比较高,可达到75度以上,数量少,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而后浓度不断地下降,至25度左右断酒。后面流出的谓“酒稍子”。“酒稍子”不能喝,只有10几度。流至1、2度,蒸馏结束,所得“酒稍子”,回底锅随下次蒸馏回收,5度以下提炼食用酒精。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烧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经过五到六次的发酵和上锅。除了原材料有小麦、高粱、玉米等等,还有辅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麦麸子和米糠什么的。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粉碎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搅拌均匀后入窖发酵,一般要5天后酒醅出窖,这是第一锅。出酒后,要把蒸锅中的料取出,经过扬场,把这些料冷却、松散开,而后还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搅拌均匀后再入窖发酵,这才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5天后再取出用来烧酒,为第二锅,这时开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锅头”,其实就是“快曲”酒。

  北京酿酒技艺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次辉煌的“康乾盛世”。

  此时,北京的酿酒业有了很大发展,以高粱为原料的烧酒行业,以其成本低、度数高、储存时间长、贩运方便等优势发展更为迅猛。当时酒坊“灶火如屋,突烟腾上,数里外皆见之。”可见其规模之大。

  “乱世良将盛世商”,皇城北京这种政治中心,产生了不少大商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四大商号:王致和,同仁堂,松竹斋(荣宝斋的前身),以及前门外赵氏三兄弟创建的源升号酒坊——二锅头酿酒工艺的发源地。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号”酒坊的酿酒技师赵存仁等三兄弟为纯净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将用作冷却器的天锅内第一次放入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称为“酒头”,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称为“酒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只取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口味最为香醇,称为“二锅头”。在老北京也称之为“二雷子”。

  由此看来,二锅头确实是一种在民间非常,流行的酒类,因为他有着低廉的价格,又有着非常好的口感,小编小时候经常看见父亲拿着二锅头,一喝就是一天,那个时候,小编对酒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试着喝了一点二锅头,这个酒,给人的感觉,有一点点辣,但是只要少喝一点就不会上头,在这里也要提醒各位朋友们,好酒虽好,也不可以贪杯,过量强制性酗酒的话,会导致自己身体机能紊乱,重则危及生命。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