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白酒怎么酿,在家怎么做桂花酒

1,在家怎么做桂花酒

桂花酒其实不是桂花直接酿出的,一般用高度酒(原浆)浸泡桂花约一个礼拜,过滤后获取桂花香汁,用此加水加糖勾兑成度数较低的酒,勾兑完成后再储藏3个月即可饮用。
要酿制桂花酒当然首选品种好、香味特别纯正的桂花,比方广西桂林、湖北咸宁的桂花就特别适合。想在家中酿制要看你会煮谷酒吗?就是用稻谷煮酒,在熏蒸的时候把桂花放在出酒口的位置,这样桂花的香味就融合到酒中去了。只能在桂花盛开的季节采到桂花,可以把桂花风干或用糖腌制就可四季存放供你随时候用了。四季桂的香味不浓不久远,且四季桂的树一般较小,采花量不大,所以其花不是制桂花酒的首选哦----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在家怎么做桂花酒

2,桂林恭城甜酒的制作方法

桂林山水不仅甲天下,桂林美食在全国也是有口皆碑的. 糯米甜酒主要采用糯米酿造而成,营养丰富,色泽金黄,清凉透明,口感醇甜,糯米甜酒特有的香气,风味独特,老少皆宜,富含多糖、矿物质、有机酸、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份。 糯米甜酒味如蜜并有浓郁的酒香。农忙季节家家酿有,劳动之余,冲上清凉的井泉水,喝上一两碗,顿觉疲劳消失,精神抖数。糯米甜酒营养丰富,是农家妇女“坐月”(即分娩后休养期)时,必饮的酒浆,用于补身,食后奶水充足香甜。如果密封于坛内,或埋在肥堆里让它发酵,过上一段长时间,取出来食用,酒液粘结成丝,味甜过蜜,醇香异常,十分可口。酒量浅的人,不知不觉就喝醉了。这是农家珍贵的特产。 传统的酿制方法:将糯米置于木桶内用冷水浸泡,第二天早上捞起滤干,盛入饭甑(木制蒸笼)用蒸气蒸熟。这样蒸的糯饭,不烂不焦,气味香浓,粒粒白似珍珠,柔软而有弹性。拌上土制的酒曲,盛入瓦缸内,酿几天即成。

桂林恭城甜酒的制作方法

3,如何自制桂花酒

十月桂花飘,在这个桂花飘香的时候,除了闻香赏花之外,我们还可以收集点桂花自制桂花酿。制作方法很简单的,都是些现成家里可以找到的东西,我去年做了一瓶,今天开开来试了下,超好喝的。1、风干:将收集来的桂花摊开,放在通风阴凉处风干一夜。(可以多收集点,风干后大概只有原来的1/3,很少的)2、发酵:每斤桂花可放入4两白糖(如果喜欢吃甜的可以多放点,我是按照1:1比例放的,糖尽量选择白砂糖,比较容易化开,发酵出来的效果比较好),准备一个储存桂花酿的瓶子,在瓶子里铺一层桂花铺一层糖(铺得薄点层数多点同样有利于发酵),然后等着让它自然发酵就可以了,大约2、3天时间。3、酿酒:每斤桂花可加4、5斤的35度以上的米酒或高粱酒,按照这个比例在发酵好的酒瓶里加入酒就可以了,然后封存起来,等到一年之后,当当当当,自制桂花酿就完成啦~~~
要酿制桂花酒当然首选品种好、香味特别纯正的桂花,比方广西桂林、湖北咸宁的桂花就特别适合。想在家中酿制要看你会煮谷酒吗?就是用稻谷煮酒,在熏蒸的时候把桂花放在出酒口的位置,这样桂花的香味就融合到酒中去了。只能在桂花盛开的季节采到桂花,可以把桂花风干或用糖腌制就可四季存放供你随时候用了。四季桂的香味不浓不久远,且四季桂的树一般较小,采花量不大,所以其花不是制桂花酒的首选哦----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如何自制桂花酒

4,如何制作甜白酒

糯米甜酒的制作方法 糯米甜酒 (广西验方) [ 配 方 ] 糯米4000克,冰糖500克,米酒2000克,甜酒粉适量。 [ 制 法 ] 将糯米淘后,置盆中加入适量水,在锅中蒸饭,候刚熟透时取出摊开降温。当降至40~50℃时(手角糯米饭感到温手),即可均匀撒上甜酒粉,然后装入容器密封,外裹棉被或稻草等保温。夏日24~32小时,冬日40~48小时可开封,加入米酒及冰糖再次密封,次日便可饮用。 [ 功 效 ] 温中益气,补气养颜。适用于产后虚弱,面色不华,自汗,或平素体质虚弱,头目眩晕,面色萎黄,少气乏力及中虚胃痛,便溏等症。 [ 服 法 ] 每日1次,每次饮服50~200毫升。酒量小者可加入适量水及鸡蛋,煮成鸡蛋糖水服用。 [ 注 意 ] 发热或口苦,便秘者忌服。
甜酒曲,温箱等,放置在温暖干燥处。夏季甜白酒的制作 原理:植物淀粉发酵即生成酒精 原料,约需3-5天,但如果把酒饭放在靠近火塘的地方,成酒也较快。:大米,玉米、玉米、粟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即可食用。甜白酒实质上是在粮食中的淀粉完全糖化,粟,水等。 仪器:盆,罐,桶,生物实验中用饭缸,待其凉透,撒上甜酒曲,淋少许凉水,搅拌均匀,其味清凉甜美。在实验中放入温箱中,一至二天。 实施步骤:甜白酒是以大米,l-2天即可成甜白酒;冬天,再蒸透后,控在不渗水的盆、罐、桶等盛容具中,控装在陶罐内,撒上自制酒曲,约一小时后即可饮用、而酒化过程即将开始时而形成的水酒,甘甜可口,只隐约透出酒的醇香,是老幼咸宜的饮料! 你要自己做啊,做好了请我吃

5,怎么制作甜白酒

甜白酒的制作 原理:植物淀粉发酵即生成酒精 原料:大米,玉米,粟,甜酒曲,水等。 仪器:盆,罐,桶,生物实验中用饭缸,温箱等。 实施步骤: 甜白酒是以大米、玉米、粟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再蒸透后,控在不渗水的盆、罐、桶等盛容具中,待其凉透,撒上甜酒曲,淋少许凉水,搅拌均匀,放置在温暖干燥处。夏季,l-2天即可成甜白酒;冬天,约需3-5天,但如果把酒饭放在靠近火塘的地方,成酒也较快。,控装在陶罐内,撒上自制酒曲,约一小时后即可饮用,其味清凉甜美。在实验中放入温箱中,一至二天,即可食用。甜白酒实质上是在粮食中的淀粉完全糖化、而酒化过程即将开始时而形成的水酒,甘甜可口,只隐约透出酒的醇香,是老幼咸宜的饮料! 你要自己做啊,做好了请我吃!
糯米甜酒的制作方法 糯米甜酒(广西验方) [ 配 方 ] 糯米4000克,冰糖500克,米酒2000克,甜酒粉适量。 [ 制 法 ] 将糯米淘后,置盆中加入适量水,在锅中蒸饭,候刚熟透时取出摊开降温。当降至40~50℃时(手角糯米饭感到温手),即可均匀撒上甜酒粉,然后装入容器密封,外裹棉被或稻草等保温。夏日24~32小时,冬日40~48小时可开封,加入米酒及冰糖再次密封,次日便可饮用。 [ 功 效 ] 温中益气,补气养颜。适用于产后虚弱,面色不华,自汗,或平素体质虚弱,头目眩晕,面色萎黄,少气乏力及中虚胃痛,便溏等症。 [ 服 法 ] 每日1次,每次饮服50~200毫升。酒量小者可加入适量水及鸡蛋,煮成鸡蛋糖水服用。 [ 注 意 ] 发热或口苦,便秘者忌服。 如果满意 请给我100%好评哦 谢谢啦!

6,大曲的酿造方法黄黄的有点臭臭的味的纯大曲酒

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破碎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在人工挖制的温度、湿度下培养而成。大曲含有霉菌、酵母、细菌等多种微生物,是一种多菌的混合(酶)制剂,它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到制曲原料、制曲温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大曲含有多种微生物,所以在酿酒发酵过程中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代谢产物,组成了各种风味成分。目前,我国各种名白酒、优质白酒大都使用传统的大曲法酿造。 鉴于大曲酒生产用曲量大、发酵周期长、耗粮较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所以人们致力于对大曲微生物的研究,探索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消长和分布规律,寻找大曲与酒体风味之间的关系,试制纯种大曲和强化大曲并应用机械制曲来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
摘自百度知道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应用霉菌糖化谷物进行酿酒,由此发明的酒曲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酿酒界的一大贡献。“若作酒醴,尔唯曲蘖”,说明酿酒必须依靠酒曲的作用。酒曲是多种微生物的复合,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要酿酒必须制曲,制曲实际上是扩大培养酿酒微生物的过程。一般先用谷物为原料来富集微生物制成曲、再用曲促使更多的谷物经糖化、发酵酿成酒,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和产量。因而要出好酒必须用好曲。 使用谷物芽酿酒和使用曲酿酒大不一样,前者仅利用谷物发芽所产生的水解酶类等对原料内含物进行分解,而后者是利用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复杂酶进行糖化发酵作用,是边糖化边发酵的固态复式发酵过程,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它包含着高深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如固体曲的制作、保藏,曲种的传代和优化等等,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酿酒技术的发展。 我国生产酿酒时常用曲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即大曲、小曲和麸曲。(其中常用的是大曲和小曲) 一、大曲 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破碎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在人工挖制的温度、湿度下培养而成。大曲含有霉菌、酵母、细菌等多种微生物,是一种多菌的混合(酶)制剂,它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到制曲原料、制曲温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大曲含有多种微生物,所以在酿酒发酵过程中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代谢产物,组成了各种风味成分。目前,我国各种名白酒、优质白酒大都使用传统的大曲法酿造。 鉴于大曲酒生产用曲量大、发酵周期长、耗粮较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所以人们致力于对大曲微生物的研究,探索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消长和分布规律,寻找大曲与酒体风味之间的关系,试制纯种大曲和强化大曲并应用机械制曲来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 二、小曲 小曲也称酒药、白药。白药、酒饼等,是用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少量中药材或辣蓼草,接种曲母,人工控制培养温度而制成。因为颗粒小,习惯上称它为小曲。小曲中主要含有根霉、毛霉、酵母等微生物。其中根霉的糖化能力很强,并具有一定的酒化酶活性,它常作为小曲白酒和黄酒的糖化发酵剂,例如生产小曲白酒用的邛崃米曲、广东酒饼等都是优良的黄酒酿造用小曲品种。由于小曲制作方法代代相传,小曲中的微生物经过反复的筛选,使小曲得以保持优良的品质。 在小曲制作过程中,以往还常添加一些中药材,目的是促进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增加酒的香味,但经研究为了节约成本,防止盲目使用中药材。目前已减少甚至不加中药材,制成无药小曲(无药糠曲),同样获得满意的效果。 用小曲酿造的白酒酒味醇净、香气幽雅,风格独特。由于小曲白酒以米原料,发醇过程中所形成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β-苯乙醇等是它的主体香味物质,决定了小曲白酒的典型风格,桂林三花酒、广西湘山酒、广东长乐烧等都是小曲白酒中的上品,董酒也部分采用小曲酿造。 同时,人们还常利用小曲来酿制营养丰富的黄酒或制备绍兴酒的淋饭酒母,以及生产甜型、半甜型的封缸酒、香雪酒、沉缸酒等等,依靠根霉所含的糖化型淀粉酶作用,可使甜型黄酒的葡萄糖含量达到20%以上。 三、红曲 红曲是我国黄酒酿造的一种特殊曲种,它用大米为原料,经接种曲母培养而成。红曲主要含有红曲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具有糖化与发酵的双重作用。用红曲酿成的酒称为红曲酒,它具有色泽鲜艳,酒味醇厚的特点。因红曲霉菌能分泌红色素(C23H24O5)及黄色素(C17H24O4)故也常用于腐乳、中药、食品等方面,红曲还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腐能力。其中乌衣红曲是红曲霉、黑曲霉和霉和酵母共生制成的曲子。黄衣红曲是红曲霉、黄曲霉和酵母共生而制成的曲。它们耐温抗酸,具有比红曲更强的糖化发酵力。在浙江、福建一带常用它来生产黄酒。 四、麦曲 麦曲是我国酿酒工业上消耗用得较为普遍的曲种,它以小麦为原料,破碎后加水成型 ,经培养而成的一种多菌种复合糖化发酵剂。麦曲主要含有米曲霉、黄曲霉、根霉、毛霉和少量酵母、细菌等,麦曲在黄酒酿造中主要起糖化和产香增色作用,使黄酒具特殊的曲香和醇厚的酒味。依据麦曲的制作方法不同,又分为踏曲、挂曲、草色曲、爆麦曲和纯种生麦曲,纯种熟麦曲等。黄酒生产中也用到麦曲。 五、麸曲 麸曲以麸皮为主要原料,接种霉菌扩大培养而成,它主要应用于麸曲白酒的生产,作为糖化剂使用。利用麸曲代大曲和小曲来生产白酒,是解放后推行的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其主要优点是麸曲的糖化力强,原料淀粉利用率高达80%以上,在节粮方面有显著的效 果,麸曲法白酒发酵周期短,原料适用面广,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目前,该法已逐步由固态法生产发展为液态法生产,并用液体曲或酶制剂取代麸曲的作用。

7,白米为主的酿白酒法

这种传统的酿酒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将大米蒸熟 后拌曲发酵,然后蒸馏得成品酒。具体操作起来就更复杂一些,其工艺如下:浸米—蒸煮—扬冷、拌曲—入缸固态培菌糖化—半固态发酵—蒸馏—成品酒。  其中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烦,操作要求较为严格。例如:将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内,待园气后初蒸15~20分钟,然后泼入热水,还要上下翻倒几次,又上盖, 待园气后再蒸几十分钟,再进行第二次泼水、翻倒、再蒸。同时还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内软、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等等。如那一环节掌握不 好,达不到要求都可能影响到出酒率。v采用生大米酿酒就简单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当然更不需要蒸煮。将市售的大米买来后,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种,加入三公斤冷水搅拌、密封发酵,经蒸馏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戏称生料酿酒技术为“傻瓜酿酒技术”。v生料酿酒,可以说就谈不上什么“工艺流程”,如果硬要编个工艺流程的话,那么这个工艺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发酵—蒸馏—成品酒。v采用生料酒曲酿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与传统酿制的一样,甚至超过。  由此可见,采用生料酿酒,简化了工艺、节约了燃料和人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由于生料酿酒操作简单,管理粗放,完全可采用规模化、机械化大生产。  由于生料酿酒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仅管这个新技术推广时间不长,宣传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许多酒厂的欢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酿酒技术的小酒 厂和家庭酿酒作坊的普遍欢迎。例如:目前广西省内即有上千家小酒厂和家庭作坊在采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许多厂家在采 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  然而,生料酿酒再简单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既是一门科学技术,就有一定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则。遵循这些规则,出酒率就高;违背或不按这些规则操作,就达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淀粉转变为酒是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假如改变了规定的作用条件,其代谢产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种代谢产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科学看成魔术,把生料曲种当成是“仙丹妙药”,以为在生大米中加点水,丢进去一点生料曲种,它就自然而然地“变”出酒来。一但没有变出酒来或变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酿酒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现将笔者采访数十家成功地采用生料酿酒厂家的经验和个人的心得,总结几条出来供已采用的厂家和对生料酿酒有兴趣的厂家参考。  我们知道,酿酒的希望和目的无非是两个:  一是能得到较高的出酒率;二是酿出的酒能有一个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达到这两个目的的关键环节,是在发酵这道工序。尽管曲种如何好,糖化力和发 酵力如何高;尽管大米的质量好,含淀粉多;尽管蒸馏设备如何先进、接酒技术如何高明。如果在发酵这一环节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如何发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厂和酿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经验。但生料酿酒与传统的燃料酿酒方法还有不同之处。生料酿酒在发酵期中要特别注意和掌握温度、厌氧和发酵期这三个环节。  一、 温度(指室温℃)。生料酿酒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产酸,甚至酵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难以发酵。最佳发酵温度是25℃~30℃。  温度与发酵期的关系是:温度高,发酵期短;温度低,发酵期长。具体说来,温度在20~25℃时,发酵期一般是15~20天,温度在25~30℃时,发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温度在30~40℃时,发酵期一般为8天左右。  生料曲种耐高温,在35~40℃时酵母仍能继续生长、繁殖,而且不会产酸。因此,采用生料酿酒。不存在“安全渡夏”问题。  但是,生料酿酒也存在如何安全过冬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温度20℃以下时,生料很难发酵,如温度在10℃以下则停止发酵,这时的酵母处于冬眠状态,不繁育生长。因此,室温在20℃以下时,要采取保温和升温措施,使室温升到20℃以上,生料发酵才能正常进行。  室 温在20℃以下时,除了采取保温、升温措施以外,还可以采取熟料发酵。这里所说的熟料发酵与传统的蒸煮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所说的熟料发酵是指将大料随便蒸 煮而已。具体操作就是将生大米加入三倍冷水,然后用火煮,待煮到大米基本过心即离锅冷却到36℃以下时,加生料曲种搅拌、密封发酵。采用这种熟料发酵方 法,五天左右即全部发酵完毕,然后蒸馏即得成品酒。另外,也可将大米蒸煮成米饭,无夹心即可。  二、 厌氧。所谓厌氧,就是将生大米或煮熟的大米加曲加水装入发酵容器后要密封,使之在没有或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尤其是在发酵的中期和后期,更要特别注 意厌氧发酵。因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不需要游离氧参加。如果在发酵中有氧气参加,酵母菌则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将糖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 量菌体使酒精的产量大为减少。  其原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醋酸,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酒精。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醋酸的话,就一定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怎样进行厌氧发酵呢?许多酒厂的实践经验是:在发酵初期,采用半密封。所谓发酵初期,是指自生料投入发酵容器,至发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这段时期。进入发酵中期和后期,就绝对采用全密封式发酵。所谓中期和后期,是指自发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起至整个发酵完全结束止。  有 的厂家则与此相反,重视发酵初期的密封,但在发酵中期和后期就不重视了。当原料投入发酵容器以后,他们很重视密封,但从此就无人过。二氧化碳将塑料薄膜冲 破了,捆绑的绳索松脱了,无人检查、更换,使空气中的杂菌大量进入发酵容器,醋酸菌大量生长、繁殖、甚至把酒精作为它的养料,这就是有些厂家反映出酒率不 高的原因。  三、 发酵期。发酵期是指,从投料到蒸馏前的这段时间。  上面已讲过,发酵期的长短决定于温度的高低。温度高,发酵期短;温度低,发酵期长。我们不能说发酵期越短越好,当然也不能说发酵期越长越好,如何适当地掌握这个发酵期的长短,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的口感和重要环节。  适当的发酵期,首先是看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其次是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后,还要延长发酵期一二天,以利于酯化、增香。  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的标志是:生淀粉已完全转化为糖,糖已完全转化为酒精。用检测残余淀粉的含量和总残糖的含量方法就能确定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了。当残余淀粉和残余总糖的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时,即说明原料已得到完全、彻底发酵。  一些小型酒厂和酿酒作坊没有检测设备,怎能掌握了解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呢?笔者于1996年编著的《生料酿酒工艺及其操作方法》一书中,曾介绍了用眼睛看、耳朵听、口尝、手摸等方法。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再详述。这里只介绍一种眼看、手摸的简单方法供参考。  手摸,是用母指和食指挤压正在发酵中的米粒,如无硬心、无粗糙感,一挤就化,就说明原料已基本上完全、彻底发酵了。  用眼看,一是看原料,二是看颜色。  当漂浮于发酵液面上的大米,全部或大部分沉入池底,发酵液由浑浊变青,而且整个发酵液处于静止状态,不再冒泡,米粒不再上下窜动时,就说明整个发酵过程已完毕,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了。  看颜色,就是看发酵液的颜色变化。从投料起至发酵开始冒小泡时的这段时期发酵液是清亮、透明的。从发酵开始至发酵结束这段时期,发酵液由清亮、透明变为米汤色。从发酵结束至酯化时期,发酵液由米汤色变清,最后变成暗淡的淡茶色。  实践证明,适当延长一点发酵时间,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香味的重要措施。  要延长多少时间才能算适当呢?笔者主张,当发酵液由浑浊变清,整个发酵液处于静止状态时,再延长一二天即为适当。从颜色上看当发酵液由浑浊变清,由清变为暗淡的淡茶色即可进行蒸馏。  为什么要延长一二天发酵时间呢?因为酒的芳香物质,是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再经生化反应而成为芳香物质。这个生化反应过程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酯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