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满庭芳十首经典?
苏轼以满庭芳为词牌的作品不超过十首,其中较出名的是《满庭芳.归去来兮》,原文如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这首词的意思?
满庭芳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①。舞困榆钱自落②,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③,花困蓬瀛④。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栏久, 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注释〕 ①蹴(cù):踢,踏。红英:红花。 ②榆钱:榆荚成串如钱,故称榆线。 ③榼(kē):盛酒器。 ④蓬瀛:蓬莱、瀛洲皆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冶游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寄寓词人失意的身世之感。上阕写景为主,从天气景物写到人事,又从人相会写到离别。东风吹送“朱门”传出的筝声,正是触发下阕忆旧愁怀的媒介。下阕抒情为主,回忆往昔多艳情的富贵与欢洽,以突出十年如梦、屈指堪惊的失落痛楚。强烈的反差,加强了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的寂寞。人生如梦,繁华很快即变成过眼云烟的无常之叹,尽在“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的境界之中。 秦观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本词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细腻自然,悠悠情长,语尽而意不尽。此词的情调是由愉悦转为忧郁,色调从明快渐趋暗淡,词人的心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换而在起着变化,却又写得那样宛转含蓄,不易琢磨,只好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写破晓前一阵急雨,不久雨霁云散,朝霞满天,词人满怀欣悦,在这旖旎的春光里旧地重游,但见尘封楼台,草满庭阶,已非昔年繁华景象;只有燕燕差池,欲飞还住,足尖频频踢下瓣瓣落花……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原文及解释?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宋代〕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译文 我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告别黄州父老。已经到了南都,蒙皇上恩典,允许我回阳羡居住,于是再作一篇。 回到阳羡去,下有清澈的深溪,上有高峻的青山。快要落山的太阳,照红了住宅东面遥远的天边。年已半百,还未报答皇上的恩德。回首往事,不禁悲歌弹剑。调转船头,乘长风破万里浪。就像快马下坡一般。 空无所有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我来到银河尽头,织女停下梭子埋怨:“为什么不顾风狂浪险,长久嬉戏在人间?”掉头又问同行的童子:“你腰间的斧柄,恐怕早已腐烂。”一群仙女齐声笑我,穿的青衫像蓑衣一样,千丝万缕,破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