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葡萄酒?葡萄酒与红酒区别

  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相传古罗马最具有文化含义的酒神巴克斯发明了葡萄酒,使成千上万的女性崇拜得几近疯狂。每当酒神出游,身边总是伴随着一群仙女,喝葡萄酒,说不清是那迷人的色彩、还是清醇的酒香;是那绵长的回味、还是飘扬的情思;是那优美线条的郁金香杯子、还是手托酒杯轻轻晃动的优雅……这一切都在神奇地吸引着人们,那什么是葡萄酒?与红酒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快来看看吧!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22313

  葡萄酒与红酒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当谈论到葡萄酒,人们更多地使用“红酒”替代了“葡萄酒”。假如按照颜色对葡萄酒进行分类,葡萄酒可以被去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形成“红酒”代替“葡萄酒”的说法并不是因为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可以被忽略,在所有的葡萄酒产品种,红葡萄酒大约占六成,而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大约占四成。造成“红酒”替代了“葡萄酒”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国人钟情于红色,红色往往与喜庆、好运相关联;其次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红葡萄酒具有更大的炒作空间,商家的过度炒作,使中国目前市场中红葡萄酒占据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

  标有A.O.C.(或D.O.C.)的葡萄酒≠高质量的葡萄酒

  稍有点葡萄酒常识的人都知道,法国葡萄酒中有的酒标上往往标有A.O.C.(Appellationd’OrigineContr?lée)字样,这是一个限制使用原产地命名的法律体系,法国人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总结自己上千年葡萄酒生产历史,把不同的地区影响葡萄酒特性的因素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规范,之后,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也效仿这一法律,形成了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DOC体系。但是,当前很多商业宣传中,把标注有“A.O.C.(或D.O.C.)”当作“高质量葡萄酒”推介给消费者,造成了消费者面对上千欧元一瓶和10欧元一瓶同一个A.O.C.的葡萄酒而实在无法理解A.O.C.的所要传递的信息了。

  A.O.C.体系的是“葡萄酒的特点与传统”,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标有A.O.C.的葡萄酒就是高质量的葡萄酒”。

  老年份≠好葡萄酒

  在宣传葡萄酒文化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画面:“主人昏暗的灯光下,布满蛛网的酒窖内,取出一瓶老年份(也可能正好是参观者出生那个年份)的葡萄酒……(一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撩拨的所有消费者对陈年老酒充满神往,“老酒”在市场中也就获得了更多的追捧,甚至于一度出现过某个获得市场认知的“年份”永远也销售不完的怪现象。

  葡萄酒不都是越老越好,从量上来说,大部分的葡萄酒不具有多年陈放的潜质,超过八成的葡萄酒都是适合在生产后几年内快速饮用,这样的葡萄酒存放十几年之后,可能仅有文物价值了,将新酒标注成为老酒是另外一回事。饮用葡萄酒≠有利身体健康“饮用葡萄酒有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在崇尚“食疗同源”的中国饮食文化影响下,有时候葡萄酒被视为“保健品”,尤其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士,更是推崇有加。

  不可否认能够找到许多医学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并能进行科学的解释。但是,作为消费者或许不应忘记:葡萄酒是一种酒精饮料,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饮用葡萄酒有助于身体健康”,是以“适宜的饮用量”为前提的。

  具有橡木味的葡萄酒≠高质量葡萄酒

  葡萄酒的历史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选用了橡木作为生产储运葡萄酒地容器,而经过橡木桶陈酿的葡萄酒也就获得了一种特的风味——“橡木味”。在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橡木桶的成本显而易见是相对昂贵的,因此,在市场中,具有橡木味特征的葡萄酒往往价格不非。

  橡木桶陈酿葡萄酒,一方面可以增加酒的风味——因为橡木中也拥有一些香气物质,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葡萄酒的口感——橡木具有透气性,微量的氧气透入酒中能够促进葡萄酒中的单宁物质的柔化,另外,橡木桶中的部分单宁也能参与到这个变化过程。但是,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具有这样的培养潜质,换言之,不是所有的葡萄酒经过橡木桶陈酿之后都能提升葡萄酒的品质。

  近年来,在葡萄酒的世界里,与追求橡木味道观点背道而驰,有酿酒师酿造以彰现天然果味为主导的葡萄酒,并且在酒标上显著的标明:“未经橡木陈酿”,这种风格的葡萄酒也有它忠实的追捧者。

  葡萄酒的味道≠酸+涩

  采用成熟完好的葡萄、合理的酿造工艺获得的葡萄酒应当是协调而平衡的,“过酸、过涩、过甜”都不是干型葡萄酒的基本特点。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23608

  甜葡萄酒≠带甜味的葡萄酒

  甜葡萄酒不等于带有甜味的葡萄酒。甜葡萄酒就是含糖量大于50克每升的葡萄酒,而且这部分糖必须是来自葡萄果实——也就是说或者对于酿酒工艺,或者对于葡萄的质量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甜葡萄酒,有时被喻为“液体黄金”,可见其珍贵。中国人喜食甜食,甜型的葡萄酒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但是,令许多消费者困惑的是,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中,甜葡萄酒被等同于“带有甜味的葡萄酒”,许多甜葡萄酒是通过添加外源糖份获得的甜味。

  真正的甜葡萄酒由于含有足够的有机酸,甜而不腻。生产中通过葡萄晚采收、结冰、灰霉菌侵染或者向正在发酵的醪液中添加葡萄酒白兰地终止发酵等等的方法,使葡萄酒中残留大于50克每升的含糖量。可见,“甜葡萄酒”的生产要比干型葡萄酒难度更大,因此,甜葡萄酒价格也就不菲。

  酒瓶内出现沉淀≠葡萄酒变质

  葡萄酒经过存放之后,瓶内往往会出现一些沉淀,消费者以此可能会怀疑酒的质量有变。葡萄酒是采用100%的新鲜葡萄酿制而成,葡萄中天然含有的色素、酒石酸盐等经历时间之后可能出现沉淀析出,这种变化是正常的,不必为之担忧。相反,假如瓶内出现絮状、或者丝状沉淀物就要当心了。通过颜色变化鉴别葡萄酒的真伪不总是正确

  在消费市场中,人们对假货深恶而痛绝,在“央视315”节目中,曾经有专家为观众演示鉴别真假葡萄酒的方法:将两杯葡萄酒中添加碱面,颜色由红变兰的断定为真的葡萄酒,而颜色不发生变化的为假葡萄酒。但是,这个鉴别方法不总是正确的。

  葡萄酒配餐≠“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

  谈到葡萄酒文化,就少不了讨论葡萄酒配餐,因为绝大部分的葡萄酒是在进餐的情况下被消费的。葡萄酒与菜肴的合理搭配,可以相互增色,因此,葡萄酒配餐是葡萄酒推广中永恒的话题。因此就有人总结“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这样的论断。

  其实,葡萄酒配餐的深奥,远不是这样的一句话能够涵盖的。由于酒的年份、产地、酿造方法等等的差异,以及同样食材不同的加工方法所造成的菜肴口味变化,为葡萄酒配餐平添了无穷乐趣,有时候陈年存放的老熟的红葡萄酒也可以搭配鱼等传统意义上的白肉。假如非要用一句话精练出葡萄酒配餐的原则,到不如选择“味道相近,质地相似”。

  葡萄酒的酿造次序

  不同的酒,酿造的程序也不一样,比如我们常喝的葡萄酒,也因为它的不同颜色,而酿造时的工序不一样。酿造红酒时,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会被保留。只须进行均热处理,还有经过酒自身的热量,果皮上的色素就会渗到葡萄汁里。发酵桶里的热度越高,发酵过程越长,酒的颜色就会越深。

  酿造白葡萄酒时,果皮则会被去除。葡萄被榨汁,然后取其汁进行发酵。所以白葡萄酒汁是在没有果皮的参与下酒化的。而玫瑰红酒来自于红色葡萄种类。它的制作方法前半部分和红酒相似,后半部分和白酒相似。首先,果皮和果汁在发酵桶里一起发酵,当酿酒师认为颜色染得差不多了,他就会把果皮从发酵桶里取出,剩下无果皮的纯果汁,按照白酒的酿造程序继续进行发酵。

  温馨提示:

  当谈论葡萄酒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红酒”不能等同于“葡萄酒”,为了对得起自己更应当关注“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因为它们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