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的水面之下实力非常强劲

  白酒行业正处于极大繁荣当中。

  毫无疑问,白酒迎来了新的黄金时代,完全赶超上一个黄金十年,即便疫情围困也挡不住行业数据双位数高增长;以往高端就是行业天花板,现在超高端成为常态;资本接连入局,酱酒更是处处掘金,一派繁荣景象。

  水面之上,营收、利润、增速、声量等成为判断竞争优势和衡量发展成果的标准。

  而白酒的行业周期性却决定,这种狂欢式的繁荣总会有“酒醒”那天。届时风口消失、浪潮退去,水面之下的隐形实力,才是真正的比拼赛场。

  在这个赛场上,川酒属于典型的长跑选手。Content 1024

  1、把目光投向平静的地方

  古往今来,川酒一直是白酒行业里的强者。

  但不得不承认,酱酒热的风头下,以浓香为主的川酒产业和川酒企业,在水面之上的优势表现得并不是那么明显——尽管川酒产量和营收稳稳占据着行业半壁江山。

  2020年,四川白酒规上企业累计生产白酒367.6万千升,完成营业收入2849.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29.1亿元。以占全国白酒行业49.6%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白酒行业48.8%的营收和33.4%的利润。

  同期,贵州白酒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221亿、利润总额达到719.4亿。以占全国白酒行业3.5%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白酒行业20%的营收和45%以上的利润。

  这是一组几乎每年都会被反复比较的数据,产量和利润的对比表明,四川白酒的盈利能力不及贵州。

  落到企业层面,2016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贵州酱酒企业得到了更多关注,几乎大半的话题点都在他们身上。

  茅台之外,高速增长的习酒国台、金沙,2020年突然兴起的“贵州醇现象”以及近来崛起的安酒等等,贡献了无数行业热度,似乎抓住酱酒就意味着搭上了最快的班车。

  再看川酒,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川酒企业,没有爆发式的增长,没有人一跃成为行业焦点,确实显得平静许多。

  然而,我们关注酱酒热的同时,却更应该看到川酒的长跑能力。

  如果试着把目光投向平静的地方,就能看到川酒深厚、稳定的根基,即使短期内表现较为平淡,但风口过去,其优势一定会再次显现出来。

  只不过现在,很少人深思过川酒的“水面之下”。

  2、被低估的川酒实力

  一直以来,川酒内外往往都用“六朵金花”代表川酒实力。

  也正因此,川酒的腰部力量很少被强调,也很少被竞争对手视作潜在“威胁”。

  但是,这些“水面之下”被忽视的地方,却更能体现川酒的强大。

  就以“十朵小金花”为例。2019年,川酒“小金花”出炉,川酒腰部力量首次集结成型。虽然“小”只是相对“六朵金花”而言做一种定位区隔,但却让很多人误以为小金花真的很小。

  实际上,只要看看“小金花”,就知道水面下的川酒有多深有多厚。

  首先是规模。

  相较于“六朵金花”,“小金花”的确小,但把小金花放在省外,却可能是省级龙头企业——丰谷酒业、仙潭酒业等此前就已进入10亿量级行列,丰谷酒业更一度达到30亿规模。

  水面之下体现在营收规模,但远不止营收规模。

  在酱酒队伍里,潭酒一直以“酱酒前三强”著称,其优质酱酒产能储能都不可小觑。

  就品牌基础而言,文君酒业、叙府酒业、玉蝉酒业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品牌,至少在川内属于“名酒”品牌,拥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基础。这两家企业又分别在剑南春和川酒集团麾下,增长空间和发展动力都不亚于诸多区域酒企。

  而玉蝉酒业背靠玉蝉集团,这是一家集酒类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文化传播、餐饮服务和教育投资为一体的,产业多元化布局的综合性集团,实力也可称为雄厚。依托其深耕多年的烟花爆竹渠道,玉蝉产品早已远销川外多省。

  在市场营销层面,小角楼曾是行业大佬级的存在,拥有成功的渠道经验,这家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曾红极一时,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白酒销量前三强,在山东、江苏、海南、四川四地都建有分厂。

  小角楼旗下主力产品“金鑫瓦罐”曾创下年销300万箱、全国销售超10亿瓶的记录。

  更重要的是,这些“小金花”,都是行业的“老大哥”。

  每一家都在多年的发展中建起了成熟的企业架构,企业运行机制和品牌建设都十分完善。即便是川酒的许多原酒企业,也在健康的发展环境下,完成了企业建设的全流程。

  以四川大邑县的蜀之源酒业为例,这家原酒企业的发展布局完全打破行业对原酒企业的刻板印象,其运营模式、品牌建设、产品结构以及文化建设都脱离了一家原酒企业的“原始”形态。尤其是酒旅融合,酒厂规划了科学的参观路线,从明清窖池复刻、生产环节参观到川西文化馆、品牌文化馆、品鉴室等,拥有一套完整体系。

  依靠酒旅融合,蜀之源一年能吸引20万人流参观,这只是其中一个案例。当前,整个成都(邛崃)产区的原酒企业,都在朝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酱酒热下,许多酒企来不及做这些长线工作。乘风起势太快、增长过猛,企业建设等“后勤支撑”跟不上市场增长,一家企业必备的部门配置也可能缺失。等这一波行业整体繁荣渐歇,这些企业根基不完善的问题或许会逐渐显露出来。

  川酒长期积累的、现在不算明显的综合实力,未来会是最明显的优势。

  3、厚积厚发

  川酒的水面之下,不只是被低估的企业的实力,更在于川酒产业的上层建筑和发展意识。

  2019年,川酒首次提出已经“五瓶有其二”,后来变成“两瓶有其一”、“控股”白酒行业,现在目标演变为“三瓶有其二”。

  然而,川酒却发声:“不能自我感觉太好,躺在优势上吃老本,川酒人应当对川酒要有深刻、清醒的认识。”

  在这种居安思危的发展意识下,四川省发布《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条条细化的“川酒十二条”,无一不切中白酒行业的未来趋势。

  其中,川酒首次提出“浓酱双优”。对于一个一直以浓香为主的白酒大省而言,在产业政策的高度推动酱酒的发展,是向酱酒热的妥协吗?

  显然不是。

  川酒有资本、有空间做酱酒,提出“浓酱双优”是川酒具有清醒自我认知和行业格局的体现。

  此外,川酒产区由原来的四个变成六个,以上游配套产业为主的自贡(富顺)产业也被纳入其中,产业规划和产业链条更加细化、全面,同时也在更大的范围内统筹川酒产业。

  就在8月10日,成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这是邛崃市服务于白酒成都产区产业生态圈的第一家国企。集团旗下还有成都梦工场酒业有限公司、成都酒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市北纬三十度酒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子公司,标志着成都产区有了新的动作,邛崃白酒产业也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整体产业布局上,四川省为其白酒产业构建了清晰的发展图景以及健全的产业路径。

  行业往往更关心市场销量,更在意营收增速和利润占比,除非专门研究,不论酿酒的还是卖酒的都很少站在产业的高度,去看未来走向。

  川酒则为未来做着功课,明白厚积方能厚发的道理。

  4、水面之下,有多重要?

  行业热度在酱酒,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思考川酒的“水面之下”?

  因为水面之下的东西,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历史已经有过经验,在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无数品牌蓬勃发展。可2013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退出行业的酒企却不在少数,这一轮洗牌后,活下来的都是自身根基扎实、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

  在白酒行业之外,和“酱酒热”具有相似性的,共享经济算一个。

  2016年,共享经济爆发式增长,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挖到了金矿,霎时间一切皆可共享,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共享经济,但仅仅一年多时间,“共享”却成为倒闭重灾区,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集体阵亡,倒闭潮一直持续到今天,远比当初的风口时间要长。

  水面之上的繁荣来得快,去得也快。

  与此同时,共享鼻祖爱彼迎至今仍维持着高估值,正是因为它具备长期主义的商业模式。从2008年成立,到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再到成功上市,爱彼迎构建了完善且成熟的运营机制,而那些在共享经济中倒下的公司,都是扩张远快于建设。

  酱酒在大热环境下,如果能避免共享经济曾经踩过的坑,风口期则有可能被无限延长。

  而这一点,在川酒身上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文章来源于:云酒头条,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